詩人大全

劉鴻漸

[明代] 劉鴻漸

劉鴻漸,字紹嘉。東莞人。明神宗萬歷時人。理學家,學者稱磐石先生。嘗六中副車,年八十七卒。有《易說》、《蘭軒詩文集》、《匯雅》、《省勸錄》諸書。民國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一八有傳。

明秀

[明代] 明秀

明僧。浙江海鹽人,俗姓王,字雪江,號石門子。出家于天寧寺,晚習定于錢塘勝果山。有《雪江集》。

曾曰唯

[明代] 曾曰唯

曾曰唯,字道生。程鄉(xiāng)(今梅州梅縣)人。明末諸生。著有《紡授堂詩集》。事見《續(xù)梅水詩傳》卷二。

朱綝

[明代] 朱綝

朱綝,字士林,泰興人。洪武間以詩累安置云南。

陳繼

[明代] 陳繼

陳繼(1370—1434)字嗣初,號怡庵,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著有《耕樂集》、《怡安集》。陳汝言子。生十月,父陳汝言坐法死,遺書數(shù)萬卷,母吳氏躬織以資誦讀。比長,從王行、俞貞木游,貫穿經(jīng)學,人呼為“陳五經(jīng)”。洪熙元年初開弘文閣,以楊士奇薦召授翰林五經(jīng)博士,進檢討。嗣初以文章擅名,而寫竹尤奇,能自成家,夏最、張益皆師事之。卒年六十五。

姚綸

[明代] 姚綸

姚綸,字允言,本姓卞,浙江嘉善人。為詩清麗有思致,書法得晉人體,隱居教授。有夢草集?!都紊瓶h志、嘉禾徵獻詩》

楊宛

[明代] 楊宛

明末人,字宛淑。南京妓女。能詩,善草書。吳興茅生重其才,納之。生卒后,投國戚田宏遇。宏遇死,還南京,為盜所殺。有《鐘山獻征續(xù)集》。

徐倬

[明代] 徐倬

(1624—1713)明末清初浙江德清人,字方蘋,號蘋村。明末為倪元璐、劉宗周弟子。清初入谷應泰幕府,為撰《明史紀事本末》。康熙十二年進士。官侍讀。三十三年因故被劾歸里。以編《全唐詩錄》擢禮部侍郎。工詩文。有《蘋村集》。

鐘渤

[明代] 鐘渤

鐘渤(一四五七 — 一五二八年),字元溥,號東岡。東莞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任官吏部。八年,調(diào)刑科給事中,巡京倉,劾太監(jiān)不法罪狀。又奉命查山西庫銀盜失案,得其實情,時稱神明。歷官吏科右給事中、兵科左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服父喪告歸。武宗正德二年(一五〇七),補工科都給事中。被太監(jiān)劉瑾忌恨構(gòu)陷,四年,出為浙江參議。值旱災,發(fā)倉賑饑,民受其惠。瑾誅,升云南左參政。以鯁直不容于權(quán)勢,遂辭歸。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晉大中大夫。卒于家。著有《東岡集》。

魏禧

[明代] 魏禧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并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際瑞、弟禮合稱寧都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岳維屏、彭任等合稱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江西寧都人,明末諸生,明亡隱居翠微峰勺庭,人稱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會友,傳播其明道理、識時務、重廉恥、畏名義的學說,結(jié)納賢豪,以圖恢復。他的文章多頌揚民族氣節(jié)人事,表現(xiàn)出濃烈的民族意識。還善于評論古人的業(yè)跡,對古人的是非曲直、成敗得失都有一定的見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戴璉

[明代] 戴璉

戴璉,字汝器。南海人。明英宗正統(tǒng)三年(一四三八)舉人,四年(一四三九)乙榜,授羅城訓導,僅二載卒。世稱清節(jié)先生。有《靖節(jié)集》。事見明郭棐《粵大記》卷二二。

王應華

[明代] 王應華

王應華,字崇闇,號園長。東莞人。明思宗崇禎元年(一六二八)進士,仕至禮部侍郎。十七年(一六四四)歸粵,輔永歷帝,拜東閣大學士。帝入桂后,與函是同禮道獨,法名函諸。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六有傳。

廖衷赤

[明代] 廖衷赤

廖衷赤,字藎孟。程鄉(xiāng)(今梅州梅縣)人。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舉人。食貧力學,詩酒自娛。著有《五園集》等。清光緒《嘉應州志》卷二三有傳。

黃淳

[明代] 黃淳

明廣州府新會人,字鳴谷。萬歷八年進士。任寧海知縣,修方孝孺祠以崇教化,鋤豪猾。工畫,能詩。有《鳴山堂集》、《李杜或問》。

王世懋

[明代] 王世懋

(1536—1588)明蘇州府太倉人,字敬美,號麟洲。王世貞弟。嘉靖三十八年進士,以父喪歸鄉(xiāng),久之除南儀制主事,出為江西參議,陜西、福建提學副使,擢南京太常少卿。好學善詩文,名亞其兄,人稱小美。有《王奉常集》、《藝圃擷馀》、《窺天外乘》、《閩部疏》、《三郡圖說》等。

倫以詵

[明代] 倫以詵

廣東南海人,字彥群。倫以訓弟。嘉靖十七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官至南京兵部郎中,力乞歸養(yǎng)。晚年猶力學,卒年八十。

尹伸

[明代] 尹伸

明敘州府宜賓人,字子求。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授承天推官。天啟中,以貴州威清道輔王三善,討安邦彥。三善敗死后,伸守普安有功。崇禎時歷河南右布政使,罷歸家居。張獻忠軍破敘州時被殺。

易恒

[明代] 易恒

字久成,廬陵人。徙家昆山洪武中應薦至京以老罷歸有陶情集。

陸深

[明代] 陸深

(1477—1544)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謚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xù)集》、《外集》。

王澤

[明代] 王澤

字叔潤,天臺人。

鄭閻

[明代] 鄭閻

福建閩縣人,字公望。鄭關弟。永樂十年進士。授安陸州學正,改無為州,官至廣信教授。性質(zhì)直剛毅,嫉惡不少假借。居官三十年,囊無余資。博通經(jīng)史醫(yī)歷,能詩善畫,有《抑齋集》。

釋函是

[明代] 釋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麗中,別字天然,號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補諸生,與里人梁朝鐘、黎遂球、羅賓王、陳學佺輩,并以高才縱談時事,舉明思宗崇禎六年(一六三三)鄉(xiāng)試第二。會試不第,謁僧道獨于廬山,祝發(fā)于歸宗寺。既返廣州,主法訶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創(chuàng)建海云寺,舉家事佛。孤臣節(jié)士,皈依者眾。歷主福州長慶、廬山歸宗,及海幢、華首、丹霞、介庵諸剎,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詩集》等。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梁崇廷

[明代] 梁崇廷

梁崇廷,字伯皛。順德人。明熹宗天啟元年(一六二一)舉人,官廣西左江道副使。清康熙《順德縣志》卷八有傳。

劉玨

[明代] 劉玨

(1410—1472)蘇州府長洲人,字廷美,號完庵。宣德中,蘇州知府況鐘舉為吏,不就,得補生員。正統(tǒng)三年中舉人,授刑部主事,遷山西按察司僉事,年五十棄官歸。博學工詩,擅行草,長山水,精于鑒賞,富于收藏。有《完庵集》。

梁亭表

[明代] 梁亭表

梁亭表(一五七八 — 一六四四),字無畸,號昔莪。順德人。明神宗萬歷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初授大埔教諭,尋擢國子監(jiān)助教,遷吏部司務,歷兵部武庫司員外郎,出知南安府。治行第一,擢南京兵備,兼撫蠻副使。詔傳而卒,年六十七。有《昔莪集》等。清康熙《順德縣志》卷八、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梅鼎祚

[明代] 梅鼎祚

(1553—1619)明寧國府宣城人,字禹金。梅守德子。諸生。詩文博雅。以不得志于科場,棄舉子業(yè)。申時行欲薦于朝,辭不赴,歸隱書帶園,構(gòu)天逸閣,藏書著述于其中。詩宗法李、何。精音律,有傳奇《玉合記》、《長命縷》、雜劇《昆侖奴》,好用典故駢語。另編纂《才鬼記》、《青泥蓮花記》,又有《梅禹金集》等。

紀青

[明代] 紀青

明應天府上元人,字竺遠。工詩古文。諸生。入天臺國清寺為僧。久之還俗,歸江東,以詩酒放游山水間。年六十余卒,有遺集。

梁以蘅

[明代] 梁以蘅

梁以蘅,字仲房,號南塘。新會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舉人。弱冠以貢授賓州訓導,中式后轉(zhuǎn)廬陵教諭,歷紹興府教授,尋擢連城令。卒年四十九。有《南塘詩集》。清顧嗣協(xié)《岡州遺稿》卷四有傳。

何良俊

[明代] 何良俊

(1506—1573)明松江華亭人,字元朗,號柘湖居士。與弟何良傅皆負俊才,時人喻為二陸。少篤學,二十年不下樓,藏書四萬卷,涉獵殆遍。而困于場屋,以歲貢入國子監(jiān),當事者重其才名,授南翰林院孔目。好談兵,以經(jīng)世自負。在南都日與名人韻士相追隨。妙解音律,躬自度曲,文酒過從,絲竹競奮,人謂江左風流復見今日。后三年而去。后僑寓蘇州,七十歲始歸松江。有《四友齋叢說》、《何氏語林》、《何翰林集》。

無慍

[明代] 無慍

(?—1397)元明間僧。浙江臨海人,字恕中,號空室,俗姓陳。初居徑山,兩坐浙東名剎。洪武中,日本國王慕名,奏請住持。太祖召之,以老病辭。有《山庵雜錄》。

吳高

[明代] 吳高

吳高,字志高,一字尚志。歸善(今惠州)人。明宣宗宣德八年(一四三三)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員外郎,擢福建參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〇、光緒《惠州府志》卷三五有傳。

吳允祿

[明代] 吳允祿

吳允祿,字天申。番禺人。璉次子。明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進士。初授武選主事,出為湖廣參政,擢按察使。免歸。著有《九巖集》。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矶弧⑶宓拦狻稄V東通志》卷二七六有傳。

黎淳先

[明代] 黎淳先

黎淳先,字含孺。明神宗萬歷二十八年(一六〇〇)鄉(xiāng)試擬元。有《鞟言》、《澳州草》。清陳恭尹編《番禺黎氏存詩匯選》有傳。

陳璉

[明代] 陳璉

(1370—1454)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jiān)。選為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為南京國子祭酒。正統(tǒng)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xiāng)逢黃蕭養(yǎng)起義,建鎮(zhèn)壓制御之策。博通經(jīng)史,以文學知名于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陳洪綬

[明代] 陳洪綬

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楓橋鎮(zhèn)陳家村)人。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后鄉(xiāng)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nèi)廷供奉。明亡入云門寺為僧,后還俗,以賣畫為生,死因說法不一。陳洪綬去世后,其畫藝畫技為后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名作《九歌圖》(含《屈子行吟圖》)、《<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薛亹

[明代] 薛亹

薛亹,字崇文,號清墅。先世為福建詔安人,明武宗正德年間,攜妻子入潮,居于東津,附饒平籍。著有《清墅集》三卷。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三〇、清光緒《饒平縣志》卷九有傳。

馮昌歷

[明代] 馮昌歷

馮昌歷,字文孺。順德人。明神宗萬歷二十八年(一六〇〇)舉人,任寶坻令。有《一樹齋集》。清康熙《順德縣志》卷八有傳。

倫以諒

[明代] 倫以諒

明廣東南海人,字彥周。文敘子。正德十六年會試中式,嘉靖帝即位,成進士。授山西道御史,官至南京通政司參議。有《石溪集》。

張邦奇

[明代] 張邦奇

(1484—1544)浙江鄞縣人,字常甫,號甬川,別號兀涯。弘治十八年進士。授檢討,出為湖廣提學副使。嘉靖間為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學宗程朱,躬修力踐。與王守仁友善,論學則不合。卒謚文定。有《學庸傳》、《五經(jīng)說》、《兀涯漢書議》、《環(huán)碧堂集》、《紓玉樓集》及《四友亭集》。

釋古邈

[明代] 釋古邈

古邈(一六四九─?),字覺大。番禺人。俗姓羅。童年出海幢,求阿字大師剃染受具。天然老人還雷峰,入侍丈室。后奉命之福州長慶,暫充典客。竟以病入涅。著有《閩中吟草》一卷。事見清宣統(tǒng)《番禺縣續(xù)志》卷二七。

揭軌

[明代] 揭軌

明江西臨川人。揭傒斯后裔。洪武初以明經(jīng)薦舉入京,任清河縣主簿,遷知縣事。有惠政,民懷其德。后辭職歸,以教授為生。嘗被召定《書傳會選》,并數(shù)承帝顧問。有《清河集》。

胡粹中

[明代] 胡粹中

明浙江山陰人,名由,以字行。通經(jīng)史。洪武中為儒學訓導,永樂中官楚府長史。有《元史續(xù)編》、《讀史筆記》。

程可則

[明代] 程可則

(1624—1673)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周量,一字湟溱,號石臞。少時從學于陳邦彥。入清,順治九年會試第一,被排擠不得與殿試。十年后,試授中書。歷兵部郎中、桂林知府。廣交游,以詩文名世,與王士禛等交好。有《海日堂集》等。

羅賓王

[明代] 羅賓王

羅賓王,字季作。番禺人。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一六一五)舉人,官南昌同知,告休歸。明亡,清兵入廣州,系置于獄,尋釋之。有《散木堂集》、《獄中草》。清同治《番禺縣志》卷四二有傳。

李待問

[明代] 李待問

廣東海南人,字葵孺。萬歷間進士,累升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天啟間魏忠賢生祠遍吳中。待問抵南京,置生祠不顧,詣孝陵畢即疾馳履任。崇禎間官至都御史。有詩文集。

邢侗

[明代] 邢侗

(1551—1612)明山東臨清人,字子愿。萬歷二年進士,仕終陜西行太仆卿。工詩文,尤善畫,與董其昌、米萬鐘、張瑞圖齊名,時稱邢張米董。有《來禽館集》、《武定州志》、《來禽館帖》。

豐越人

[明代] 豐越人

明浙江鄞縣人,字正元,號天放野人。豐坊孫。有《豐正元集》,一作《天放野人集》。

董少玉

[明代] 董少玉

董少玉,生卒年事跡均不詳。西陵(今屬湖北)人,約明世宗嘉靖中前后在世。麻城周宏讑(字元孚)繼室。其夫官至監(jiān)察御史。少玉聰慧絕倫,喜讀史、漢及諸子書,為詩詞,皆有韻致。著有《董少玉詩》一卷。

王鳳嫻

[明代] 王鳳嫻

王鳳嫻,生活在明神宗萬歷(1573~1620)前后,字瑞卿,號文如子,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金山呂巷顏圩村寒圩)人,建寧知府王善繼女。解元王獻吉之姐,宜春(今屬江西?。┝顝埍炯纹?。著有《翠樓集》、《貫珠集》、《焚馀草》五卷?!斗兮挪荨份嬋搿杜衅卟抛犹m咳二集》中。

文森

[明代] 文森

文森(1462-1525),詩人進士,字宗嚴,南直隸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歷慶云、鄆城二縣縣令、御史、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年(1515),進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因病未赴任。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奏準致仕,嘉靖四年(1525)卒于家,年六十四。有《中丞集》。

顧若璞

[明代] 顧若璞

清浙江仁和人,字和知。黃茂梧妻。工詩古文辭,為文好言經(jīng)世之學??滴踔凶?,年九十余。有《臥月軒集》。

雷思霈

[明代] 雷思霈

雷思霈,明代文學家,夷陵(今宜昌市)人。公安派成員。雷思霈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舉人,四年後又中辛丑科進士,官至翰林院檢討。善吟詩,喜訪名勝,寫景抒懷。他不但與公安派主力袁宏道詩文理論相呼應,也主張為文應抒發(fā)當時代個人的真性情,應當“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說法。著有《百衲閣文集》、《荊州方輿書》。

劉城

[明代] 劉城

(1598—1650)明末清初安徽貴池人,字伯宗。明季諸生。入清屢薦不起,隱居以終。有《春秋左傳地名錄》、《嶧桐集》、《古今事異同》、《南宋文范》等。

謝五娘

[明代] 謝五娘

謝五娘,潮州人。明神宗萬歷間才女。善詩。生平坎坷,嘗被逮系。有《讀月居詩》一卷。事見明錢謙益《列朝詩集·閨集第四》、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一〇。謝五娘詩,存于明錢謙益輯《列朝詩集·閨集第四》共十首,存于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四二共十一首,存于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砭帕彩?,剔去重收之作,今存詩二十二首。

釋古義

[明代] 釋古義

古義,字自破。新會人。俗姓盧。出世丹霞,歷諸上剎,皆典重職。晚隱新州竹院,瓶笠蕭然,意泊如也。后聞角子繼席丹霞,策杖來歸,竟終于丹霞。著有詩百馀首。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佘五娘

[明代] 佘五娘

佘五娘,順德人,一說潮州人。明末鐘希玉繼室。事見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九六。

高珩

[明代] 高珩

高珩(一六一二年至一六九七年),始祖高全十世孫,字蔥佩,號念東,晚號紫霞道人,山東淄川人。生于明神宗萬歷四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年八十六歲。明崇禎十六年(公元一六四三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順治朝授秘書院檢討,升國子監(jiān)祭酒,后晉吏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珩工詩,體近元、白,生平所著,不下萬篇。著有《勸善》諸書及《棲云閣集》。有《棲霎閣詩》十六卷,為趙執(zhí)信所編;拾遺三卷,為宋弼所輯,《四庫總目》并傳于世。

安紹芳

[明代] 安紹芳

安紹芳 字茂(懋)卿,號硯亭居士(1548-1605),卒年五十八。安如山之孫,安希堯之子,無錫(今江蘇無錫)諸生,所居曰西林一片石。能詩,工詞翰,書臨曹娥碑,山水摹黃公望、倪瓚。旁及寫蘭竹,別具一種清芳。不易為人作,姑以自寄其瀟灑而已。有《西林全集》行世,萬歷四十七年刻本。

羅奕佐

[明代] 羅奕佐

羅奕佐,字幼良。番禺人。明神宗萬歷三十七年(一六〇九)舉人。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五。

鄭瑛

[明代] 鄭瑛

福建閩縣人,字希晦。永樂十三年進士。授樂會訓導。有《弦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