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宋代] 劉定
劉定,字子先,鄱陽(今江西鄱陽)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神宗熙寧七年(一○七四),充秦鳳路轉運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九)。十年,通判衢州(同上書卷二八四)。元豐二年(一○七九),權發(fā)遣河北西路提點刑獄,改河北東路(同上書卷三○七)。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知臨江軍。改陳州、青州。元符二年(一○九九)知廬州。今錄詩三首。
[宋代] 釋義懷
釋義懷(九九三~一○六四),俗姓陳,世稱天衣懷。溫州(今屬浙江)人。為青原下十一世,雪竇顯禪師法嗣。落發(fā)于汴京景德寺。仁宗天圣中試經得度。凡住楂林、天衣等八剎。晚以疾居池陽杉山庵,門弟子智才迎住臨安佛日寺。英宗治平元年卒,年七十二。徽宗崇寧中賜謚振宗大師。事見《寶晉英光集》卷七《天衣懷禪師碑》、《禪林僧寶傳》卷一一及《五燈會元》卷一六。今錄詩五首。
[宋代] 史雋之
明州鄞縣人,字子聲,一字石隱。史浩孫。以祖澤為太府寺簿。理宗紹定初知江陰軍。李全之亂,江陰當要害,雋之始至逾月,請兵分屯,度地宜建堡柵,儲糧備器,士氣感奮,軍整民安。推行鄉(xiāng)飲酒禮,時稱其有補風化。后官至直寶謨閣致仕。
[宋代] 郭忠孝
(?—1128)宋河南人,字立之,學者稱兼山先生。郭逵子。受《易》、《中庸》于程頤。以父蔭補右班殿直。第進士,換文資。不忍去親側,多仕于河南筦庫間?;兆谛烷g為河東路提舉,坐廢格鹽法免。欽宗靖康初,召為軍器少監(jiān),力陳追擊之策,不獲用。改永興軍路提點刑獄,措置保甲。金人再犯京師,忠孝分兵走太行,破之。及犯永興,城陷死。有《兼山易解》、《四學淵源論》、《中庸說》。
[宋代] 蕭彥毓
蕭彥毓(一作彥育),字虞卿(《周文忠集》卷四二《蕭彥育虞卿頃年示詩篇且求次誠齋待制所贈佳句之韻》),號梅坡,西昌(今江西泰和)人(《誠齋集》卷三六《跋蕭彥毓梅坡詩集》),家于廬陵(《劍南詩稿》卷五○《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卷后》)。今錄詩三首。
[宋代] 郭磊卿
宋臺州仙居人,字子奇,號兌齋。郭晞宗子。寧宗嘉定七年進士。理宗端平初拜右正言,擢右史,彈劾權俸無所避。時與杜范、徐元杰諸賢,號端平六君子。官終起居舍人。卒謚正肅,一作忠肅。有《兌齋集》。
[宋代] 楊輔世
楊輔世(一一二一~一一七○),字昌英,號達齋,吉水(今屬江西)人。萬里族叔。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為永和主簿,知沅州麻陽縣。卒,年五十。有文集,已佚。事見《誠齋集》卷七九《達齋先生文集序》。今錄詩三首。
[宋代] 趙桓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顯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個月。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初名趙亶,封韓國公,次年六月晉爵京兆郡王,大觀二年(1108年)晉爵定王,大觀五年(1111年)立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開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禪讓登基,改元靖康。為人優(yōu)柔寡斷、反復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和敏銳力。他是歷史上懦弱無能的昏君,聽信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金兵圍攻汴京,卻無力抵抗。靖康之變時被金人俘虜北去,南宋紹興26年(1156年)駕崩于燕京,終年57歲,葬于永獻陵。
[宋代] 彭仲剛
(1143—1194)溫州平陽人,字子復。孝宗乾道間進士。為金華主簿,有吏才。賑衢州水災,民賴以安。移臨??h令。累遷國子監(jiān)丞,坐試進士與知舉者忤,罷職。起知全州,減郡費、寬商稅,擇學師教其子弟,自執(zhí)經講說。光宗紹熙提舉浙東常平,令下而卒。有《監(jiān)丞集》。
[宋代] 羅相
羅相,號容谷散人,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進士。嘉定十三年(一二二○)為監(jiān)察御史(《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五之二五)。事見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今錄詩三首。
[宋代] 馬永卿
揚州人,字大年,一作名大年,字永卿。徽宗大觀三年進士。為永城主簿,時劉安世謫亳州,寓居是縣,因求教,遂從學二十六年。歷官江都丞、淅川令、夏縣令。高宗紹興間追錄安世語為《元城語錄》。又有《懶真子》。
[宋代] 釋圓璣
釋圓璣(一○三六~一一一八),俗姓林,福州(今屬福建)人。年十六得度,游東吳,依天衣懷禪師。懷歿,師事黃檗南禪師,與俱遷黃龍寺。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南歿,辭去。年四十八住洪州翠巖寺,又十年住金陵圓通寺?;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谱”幩?。政和五年(一一一五),易保寧為神霄宮,即日退,庵于城南。政和八年卒,年八十三。事見《禪林僧寶傳》卷三。今錄詩三首。
[宋代] 曾旼
曾旼,字彥和,龍溪(今福建漳州龍海市)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七年,由吳縣尉提舉修撰經義所檢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三)。八年,坐諂媚呂惠卿,罷為潭州州學教授(同上書卷二六九)。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提舉編修《刑名斷例》(同上書卷五○八),試秘書監(jiān)(《宋會要輯稿》職官三六之四○)。曾官潤州倉曹(《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六)、知滁州(《墨莊漫錄》卷六)。
[宋代] 程邁
(1068—1145)宋徽州黟縣人,字進道。哲宗元符三年進士。為仁和尉,以捕盜功改秩知西安,后提舉江西常平,斷案如神,訟者嘆服。高宗時,歷知福州、溫州,官至顯謨閣直學士。有《漫浪編》等。
[宋代] 范晞文
范晞文,字景文,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理宗景定中太學生,與葉李上書劾賈似道,竄瓊州。元至元間以薦授江浙儒學提舉,未赴,后流寓無錫以終。事見清嘉慶《無錫金匱縣志》卷三○。著有《對床夜話》。
[宋代] 程元鳳
(1199-1268)南宋大臣。字申甫,號訥齋,歙縣(今屬安徽)人。程元鳳出生于書香門弟,精通詩詞,具有較高的文學造詣。理宗紹定二年(1228年),程元鳳考中進士,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后歷任太學博士、宗學博士、秘書丞、著作郎、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職,以忠誠正直著稱。
[宋代] 趙彥若
趙彥若,字元考,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師民子。以蔭入仕,為秘閣??保w集賢校理,通判淄州。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除國史編修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修起居注。五年,召試中書舍人(同上書卷三二五)。六年,改右諫議大夫。七年,降秘書監(jiān)。八年,出知亳州,移陳州。召還,提舉萬壽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遷兵部侍郎。五年,權禮部尚書兼刑部侍郎。六年,拜翰林學士。紹圣初以元祐黨人貶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澧州安置。卒,年六十三。事見《東都事略》卷六○《趟師民傳》。今錄詩二首。
[宋代] 戚綸
戚綸(954年~1021年),字仲言,祖籍宋州楚丘縣,生于宋州宋城縣睢陽學舍。睢陽學舍執(zhí)教戚同文之子。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進士。歷知州縣,入為光祿寺丞。宋真宗即位,除秘閣校理。景德元年(1004年),拜右正言,龍圖閣待制。二年,預修《冊府元龜》。進秩左司諫、兵部員外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出知杭州,徙揚、徐、青、鄆、和州。天禧四年(1020年)冬,戚綸由于患病請求回歸故里,改任太常少卿,分司南京。天禧五年(1021)因病去世,終年六十八歲。有文集二十卷,已佚。
[宋代] 傅堯俞
傅堯俞(1024~1091)北宋官員。原名勝二,字欽之,本鄲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徙居孟州濟源(今屬河南)。未及二十歲即舉進士,入仕初由縣官漸至殿中侍、御史、右司諫,因反對新法被貶,一度削職為民,宋哲宗朝,官拜給事中御史中丞、吏部尚書兼侍講等。元祐四年至六年,官拜中書侍郎。為官三十載,為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重臣。司馬光贊之:“清、直、勇三德,人所難兼,吾於欽之見焉?!?
[宋代] 章才邵
章才邵,字希古,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元振子。少從楊時學。以父蔭補官。歷知臨賀、辰陽二州,改荊湖北路參議官。晚年與朱熹游。事見《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二六,明嘉靖《建寧府志》卷六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宋代] 楊濟
楊濟,字濟道,晉源(今四川崇州)人,一作遂寧(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三)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進士。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除秘書郎兼日歷所編類圣政檢討官。六年,進著作佐郎。嘉泰元年(一二○一),出知果州。終潼川路轉運判官。有《鈍齋集》,已佚。事見《鶴山集》卷五三《楊濟道鈍齋集序》、《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
[宋代] 陳偕
陳偕是北宋時江蘇高郵人,即著名詩人秦觀(少游)的同鄉(xiāng)?!度卧~》收有陳偕的詞三首,其中《八聲甘州》一首、《滿庭芳》二首,主編唐圭璋先生在作者小傳中說“陳偕,號月鏡?!对~綜補遺》(清陶梁輯,道光刊本)卷五以為即見于《淮海集》之廣陵人陳偕,偕仍高郵人?!?
[宋代] 釋月澗
釋月澗(一二三一~?),理宗紹定四年生。受經于黃龍寺,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隸籍慶元府天童寺。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由饒州薦福寺首座入住信州鵝湖仁壽寺。繼住棲賢妙果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一二八○),入住饒州薦福寺,于成宗大德三年(一二九九)秋退出,同年十二月再入。未久或即謝世。為南岳下二十一世,西巖了慧禪師法嗣。有《月澗禪師語錄》二卷,收入《續(xù)藏經》。事見《語錄》及其中《隱靜空巖長老請贊》?!?em>釋月澗詩,以輯自《語錄》的偈頌及其中單編的詩,編為二卷。
[宋代] 釋達觀
釋達觀(一一三八~一二一二),號息庵,俗姓趙,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出家于本縣之法惠寺,師正覺。游方參天童應庵、道場無庵、天封水庵。開法于嚴之靈巖,閱四五剎。晚自金山被旨靈隱,越四載,告老請歸天童。寧宗嘉定五年卒,年七十五。事見《北澗集》卷一○《天童山息庵禪師塔銘》。今錄詩六首。
[宋代] 郭明復
郭明復,字中行,成都(今屬四川)人。印子。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容齋三筆》卷六)。淳熙四年,入成都帥范成大幕。六年,召為敕令所刪定官(《宋會要輯稿》刑法一之五二)。嘗知崇慶府。事見《吳船錄》卷上。今錄詩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