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宋代] 祖德恭
祖德恭,字肅之,上蔡(今屬河南)人。無擇侄?;兆谛腿辏ㄒ灰欢唬?,通判邵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七)。曾因待知普州闕寓居安陸。事見《龍學(xué)文集》卷一六。今錄詩三首。
[宋代] 李宗易
宋陳州宛丘人,字簡夫。少好學(xué),詩效白居易。真宗天禧三年進(jìn)士。仁宗慶歷元年任御史臺推直官、秘書丞,八年為尚書屯田員外郎,知光化軍事。官至太常少卿。詳于吏治。后歸,優(yōu)游林泉十六年。蘇轍為宛丘博士,常與之游。與晏殊相知尤深。
[宋代] 張堅(jiān)
越州諸暨人,字適道。家貧篤學(xué),以圣賢自任。往從胡瑗于蘇、湖,旦夕研味,盡通六經(jīng)奧辭。開門授徒,從游者眾。每謂“人皆可以為堯舜,自信得過,則精一之傳在我”。后以八行舉得官,尋改京秩。時稱醇儒。有《易解》。
[宋代] 羅處約
(960—992)益州華陽人,字思純。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jìn)士。歷知吳縣,與長洲知縣王禹偁相唱酬,蘇、杭間多傳誦。擢著作郎、直史館,上奏請省冗員,息經(jīng)費(fèi)。尋巡撫荊湖路,欲以苛察立名,所奏劾甚眾。有《東觀集》。
[宋代] 梅執(zhí)禮
(1079—1127)宋婺州浦江人,字和勝?;兆诔鐚幬迥赀M(jìn)士。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禮部侍郎,以忤王黼奪職,知滁州。欽宗靖康元年,召為吏部尚書,旋改戶部。金兵圍京都,勸帝親征,又請皇后、太子皆出避。京城失守,謀集兵夜襲金帥帳,迎徽、欽二帝還,謀泄未遂。金人命搜刮金帛,以數(shù)不足被殺。謚節(jié)憫。有《文安集》。
[宋代] 蘇元老
眉州眉山人,字子廷,號九峰。蘇轍族孫。幼孤力學(xué),長于《春秋》,善屬文?;兆诔鐚幬迥赀M(jìn)士。歷漢州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累官太常少卿。外和內(nèi)勁,不妄與人交。言者論元老蘇軾從孫,且為元祐邪說,其學(xué)術(shù)議論,頗仿軾、轍,不宜在中朝。罷為提點(diǎn)明道宮,未幾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
[宋代] 趙世昌
宗室趙世昌生于1020年(天圣七年已10歲),卒于1061年(嘉佑六年),汶上趙世昌于1073年(熙寧六年)。宗室趙世昌死后賻褳之禮甚厚,殯國南奉先佛祠(河南宋皇陵)。宗室趙世昌配妻錢氏、高氏,汶上趙世昌配妻王氏、李氏。趙世昌其子:趙令穰,北宋畫家.字大年,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其孫:趙伯駒,字千里,為宋太袓七世孫。
[宋代] 趙必瞻
趙必瞻(一二三○~一二七六),字子慕,縉云(今屬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進(jìn)士。累官中書舍人。以抨擊賈似道為元通問使,被留不屈,于端宗景炎元年遇害。事見《趙氏宗譜》卷三、《縉云趙氏總祠志》卷一。今錄詩二首。
[宋代] 張宋卿
張宋卿,生卒年不祥,字恭父。宋代博羅縣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以“春秋魁為天下第一”,擢進(jìn)士,歷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后調(diào)肇慶當(dāng)州守,不久卒于任內(nèi)。為官清廉,平時連俸祿都捐去修橋筑路,賑災(zāi)救民,因而病逝時只剩布衣幾套。肇慶人為之立祠紀(jì)念。靈柩葬于羅浮山麻姑峰下,面對白蓮池。后人在白蓮池上修建九曲橋及白蓮軒紀(jì)念他。
[宋代] 郟亶
(1038—1103)宋蘇州昆山人,字正夫。仁宗嘉祐二年進(jìn)士。授睦州團(tuán)練推官。神宗熙寧初任廣東安撫司機(jī)宜。三年,上書條陳蘇州水利,為王安石所稱善。五年,除司農(nóng)寺丞,提舉興修兩浙水利。呂惠卿言其措置乖方,罷歸。治所居之西水田,為圩岸、溝澮、場圃,一如所陳之說,歲入甚豐。因圖狀以獻(xiàn),以明前法可用。復(fù)任司農(nóng)寺丞,擢江東轉(zhuǎn)運(yùn)判官。哲宗元祐初為太府寺丞,出知溫州。以比部郎中召還,未至卒。有《吳門水利書》。
[宋代] 黃棆
黃棆,字公擇,羅源(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jìn)士,知海鹽縣,安仁縣(本詩)。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至十六年為右正言(《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二之八、禮五三之九)。出為湖北提刑,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六○)。光宗初改廣西東路轉(zhuǎn)運(yùn)官。寧宗即位,為廣南路轉(zhuǎn)運(yùn)使。慶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清道光《羅源縣志》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三首。
[宋代] 沈清臣
湖州烏程人,字正卿。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jìn)士。為國子學(xué)錄。有薦為館職者,執(zhí)政不許。孝宗淳熙末,召為敕令所刪定官,贊孝宗再定居憂三年之制。十六年,為嘉王府翊善,以直諒稱。尋遷秘書監(jiān)。初從張九成學(xué),時人或以禪學(xué)譏之,然其頗為自得。有《晦巖集》。
[宋代] 王越石
王越石,元城(今河北大名東北)人。以父蔭入仕,授秦州觀察推官(《廣陵集》卷二九《叔祖左領(lǐng)軍衛(wèi)將軍致仕王公行狀》)。英宗治平中以都官員外郎知瓊州。事見《北京圖書館藏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冊三九頁二二。今錄詩五首。
[宋代] 王安上
王安上,字純甫,臨川(今屬江西)人。安石弟(《元豐類稿》卷四四《尚書都官員外郎王公墓志銘》)。神宗熙寧八年(一○七五),為右贊善大夫、權(quán)發(fā)遣度支判官,權(quán)三司使(《宋會要輯稿》食貨五六之一九)。十年,權(quán)發(fā)遣江南東路提點(diǎn)刑獄。元豐三年(一○八○),因事被追兩官勒停(同上書卷三○八)。晚年管勾江寧府集禧觀。
[宋代] 曾慥
曾慥(?—1155年)為南宋初道教學(xué)者。字端伯,號至游子,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詳。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孫。曾官至尚書郎、直寶文閣。晚年隱居銀峰,潛心修道,主張“學(xué)道以清凈為宗,內(nèi)觀為本”,編成《道樞》四十二卷,選錄大量修道養(yǎng)生術(shù),包括義理、陰符、黃庭、太極、服氣、大丹、煉精、胎息、金碧龍虎、鉛汞五行等。曾慥死后被列為理學(xué)名臣,進(jìn)祀鄉(xiāng)賢祠。
[宋代] 張貴謨
處州遂昌人,字子智。孝宗乾道五年進(jìn)士。知江山縣,歲旱蠲其賦大半。光宗朝累疏言時弊,皆為采納。寧宗嘉泰中,直敷文閣、知靜江府。封遂昌縣開國男,奉祠歸。有《九經(jīng)圖述》、《韻略補(bǔ)遺》。
[宋代] 趙元魚
趙元魚(一一八二~?),字文紀(jì),縉云(今屬浙江)人。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jìn)士。累遷侍御史。開禧初因劾韓侂胄擅開兵端,罷。三年(一二○七)侂胄誅,起為諫議大夫。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史彌遠(yuǎn)矯詔廢立,遂致政歸鄉(xiāng)。《縉云趙氏總祠志》卷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宋代] 王無咎
(1024—1069)建昌南城人,字補(bǔ)之。仁宗嘉祐進(jìn)士,為江都尉、衛(wèi)真主簿、天臺令,棄而從王安石游。好書力學(xué),所在學(xué)者歸之。安石薦以為國子直講,命未下而卒。有《論語解》及文集。
[宋代] 釋中仁
釋中仁,洛陽(今屬河南)人。少依東京奉先院出家,徽宗宣和初賜牒于慶基殿,落發(fā)進(jìn)具。后往來三藏譯經(jīng)所,諦躬經(jīng)論。謁圓悟,留居天寧。孝宗隆興初,開法大覺寺,遷臨安府中天竺,次徙溫州雁山靈峰。淳熙四年(一一七七)曾詔入宮說法?!都翁┢諢翡洝肪硪晃?、《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三首。
[宋代] 宋汝為
(1098—1157)徐州豐縣人,字師禹。高宗建炎中,奏陳兵事,被采納,特補(bǔ)修武郎。假武功大夫使金,為完顏?zhàn)阱鏊鶊?zhí),一無懼色,終脫歸。紹興中,作《恢復(fù)方略》獻(xiàn)于朝。秦檜欲將其械送金人,因變姓名為“趙復(fù)”,逃亡入蜀。有《忠嘉集》。
[宋代] 任伋
任伋(一○一八~一○八一),字師中,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jìn)士。曾通判黃州,神宗熙寧時知瀘州。元豐四年卒,年六十四。事見《淮海集》卷三三《瀘州使君任公墓表》及《宋史》卷三四五《任伯雨傳》。今錄詩二首。
[宋代] 高選
高選(一一○七~?),字德舉,馀姚(今屬浙江)人,翥父。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jìn)士(《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累官武當(dāng)軍節(jié)度推官。事見《菊澗集·原序)。有《江村遺稿》一卷,僅存詩三首。
[宋代] 林邵
林邵,字才中,福州福清(今屬福建)人,概子,顏兄。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jìn)士。英宗治平間知南新縣(《元豐類稿》卷四五《天長縣君黃氏墓志銘》)。哲示元祐三年(一○八八),提點(diǎn)河西路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一二),徙知光州(同上書卷四一四)。紹圣四年(一○九七),為淮南轉(zhuǎn)運(yùn)副使。元符間官吏部郎中?;兆诔鐚幩哪辏ㄒ灰弧鹞澹?,知潁昌府。終寶文閣直學(xué)士。謚正肅(清乾隆《福清縣志》卷九)。事見《淳熙三山志》卷二六。今錄詩三首。
[宋代] 趙惇
趙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即宋光宗(1189—1194年在位),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趙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乾道七年(1171年)立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宋孝宗禪位,登基為帝,改元紹熙。紹熙五年(1194年)禪位于次子趙擴(kuò),成為太上皇,史稱“紹熙內(nèi)禪”或“光宗內(nèi)禪”。慶元六年(1200年)九月十七日,趙惇因病崩于壽康宮,在位五年,終年54歲,葬會稽永崇陵。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上謚號為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圣哲慈孝皇帝。
[宋代] 善珍
釋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續(xù)補(bǔ)高僧傳》作生紹興甲寅,卒嘉定丁丑,誤提前了一個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東)人,俗姓呂。年十三落發(fā),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謁妙峰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歷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雪峰等寺。后詔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見《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一一、《續(xù)燈正統(tǒng)》卷一一。
[宋代] 釋彥充
釋彥充,號肯堂,俗姓盛,于潛(今浙江臨安縣西)人。幼依明空院義堪為師,首參大愚宏智、正堂大圓,得法于東林道顏禪師,后住臨安凈慈寺。為南岳下十七世,東林道顏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二○、《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四有傳。今錄詩二首。
[宋代] 楊纘
楊纘,字繼翁,號守齋,又號紫霞翁,嚴(yán)陵人,居錢塘。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淳佑初前后在世。度宗時,女為淑妃,官列卿。好古博雅,善作墨竹,好彈琴,又能自度曲。纘著紫霞洞譜傳于世。周密嘗道其一枝春詞守歲云,最為近世所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