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元代] 周文質
周文質(?-1334),元代文學家。字仲彬,建德(今屬浙江)人,后居杭州。與鐘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篤,形影不離,故《錄鬼簿》對他有詳細的記載:“體貌清癯,學問淵博,資性工巧,文筆新奇。家世儒業(yè),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調,諧音律。性尚豪俠,好事敬客善繪畫,諧音律。所作雜劇今知有四種?,F(xiàn)僅《蘇武還鄉(xiāng)》(或稱《蘇武還朝》)存有殘曲。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套數(shù)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元代] 胡長孺
胡長孺(1249-1323年),一作艮儒,字汲仲,號石塘,婺州永康人。生于淳佑九年,卒于英宗至治三年,年七十五歲。咸淳中從外舅徐道隆入蜀,銓試第一名。授迪功郎,監(jiān)重慶府酒務,拜福寧州悴。宋亡,退棲永康山中。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下詔求賢,有司強之,拜集賢修撰輿宰相,議不合,改揚州教授。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轉臺州路寧??h主簿。延祐元年,轉兩浙都轉運鹽使,司長山場鹽司丞,以病辭后,不復仕,隱杭州虎林山以終。門人私謐純節(jié)先生。
[元代] 宋本
宋本[元](公元一二八一年至一三三四年)字誠夫,大都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卒于惠宗元統(tǒng)二年,年五十四歲。自幼穎拔。稍長,讀書窮日夜,句探字索,必通貫乃已。至治元年(公元一三二一年)策士,賜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公元一三二四年)除監(jiān)察御史,以敢言稱。
[元代] 卞思義
卞思義(生卒年不詳,約1338年前后在世),字宜之,楚州(今江蘇淮安,一作光州)人。早年有詩名。浙西憲府以其才賢,辟為屬掾。雖居官,猶不廢吟詠。任滿轉達德錄判,又辟為庸田制司掾史。能苦吟,對客談詩,終日不絕。作詩四章《疊嶂樓》、《響山》、《昭亭》、《書堂》,一時唱和者甚眾。嘗作鐵笛詩寄楊維楨,頗為所賞。詩多失傳,《元詩選·三集》錄二十三首,題《宜之集》。
[元代] 釋英
英字實存,錢塘人。唐詩人厲玄之后也,素有能詩名。歷走閩、海、江、淮、燕、汴。一日登徑山,聞鐘聲,有省,遂棄官為浮屠,結茅天目山中。數(shù)年,遍參諸方,有道尊宿,皆印可之,故其詩有超然出世間趣。別號「白云」,即以名其詩集。牟巘翁、趙松雪、胡長孺、林石田、趙春洲輩皆為之序云。
[元代] 李致遠
李致遠,生平事跡不詳。何夢華抄本《太平樂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陽(今屬江蘇)。存小令26首,套數(shù)4篇及雜劇《還牢未》。仇遠相交甚密。據(jù)仇遠寫給李致遠的《和李志遠君深秀才》詩中說他“有才未遇政績損”“亦固窮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鶴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順,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譜》列其為曲壇名家,評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元代] 汪澤民
(1273—1355)寧國宣城人,字叔志,號堪老真逸。仁宗延祐五年進士。授岳州路同知,歷南安、信州、平江三路總管府推官,治獄明敏。調兗州知州,除國子司業(yè),與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遷集賢直學士,尋以禮部尚書致仕。與張師愚合編有《宛陵群英集》。卒謚文節(jié)。
[元代] 杜本
(1276—1350)元清江人,字伯原,號清碧。博學,善屬文。隱居武夷山中。文宗即位,聞其名,以幣征之,不赴。順帝時以隱士薦,召為翰林待制,奉議大夫,兼國史院編修官,稱疾固辭。為人湛靜寡欲,尤篤于義。天文、地理、律歷、度數(shù)、無不通究,尤工于篆隸。有《四經(jīng)表義》、《清江碧嶂集》等。
[元代] 王艮
(1278—1348)元紹興諸暨人,字止善。為人尚氣節(jié),讀書務明理致用。起家為吏。后歷兩浙都轉運鹽使司、海道漕運都萬戶府經(jīng)歷,核減鹽引,除運船為風所敗者之糧。遷江浙行省檢校官,遷江西行省左右司員外郎,奸人誣兩省民巨額跡避田賦,艮皆破其誑妄。后以淮東道宣慰副使致仕。
[元代] 韓性
(1266—1341)元紹興人,字明善。博綜群籍,尤邃于性理之學。為文博達俊偉,自成一家。居家教授,受業(yè)者甚眾。巷夫街叟,童稚廝役,咸稱為韓先生。憲府嘗舉為教官,不赴。卒謚莊節(jié)。
[元代] 泰不華
(1304—1352)蒙古伯牙吾臺氏,居臺州,初名達普化,文宗賜以今名,字兼善。英宗至治元年進士。授集賢修撰。順帝至正元年,累除紹興路總管,革吏弊,令民自實田以均賦役。召入史館,與修遼、宋、金三史。升禮部尚書。十一年,為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駐溫州。與孛羅帖木兒協(xié)力鎮(zhèn)壓方國珍。而孛羅被俘。方國珍降后復起。次年,遷臺州路達魯花赤,攻方國珍,敗死。謚忠介。工篆隸,嘗考正《復古編》訛字,于經(jīng)史多有據(jù)。
[元代] 薛昂夫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佞X(即今維吾爾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為姓。先世內(nèi)遷,居懷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陽)。祖、父皆封覃國公。漢姓為馬,又字九皋,故亦稱馬昂夫、馬九皋。據(jù)趙孟頫《薛昂夫詩集序》(《松雪齋文集》),他曾執(zhí)弟子禮于劉辰翁(1234~1297)門下,約可推知他生年約在元初至元年間。歷官江西省令史,僉典瑞院事、太平路總管、衢州路總管等職。薛昂夫善篆書,有詩名,詩集已佚。詩作存于《皇元風雅后集》、《元詩選》等集中。
[元代] 王都中
(?—1335)元福寧人,字元俞,自號本齋。世祖時以父蔭,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總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后歷仕四十余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有詩集。
[元代] 曾瑞
曾瑞(生卒年不詳), 元代散曲作家。字瑞卿,自號褐夫。大興(今北京市大興區(qū))人。因喜江浙人才風物而移家南方?!朵浌聿尽酚浰芭R終之日,詣門吊者以千數(shù)”,可知他當時已有盛名。由于志不屈物,不解趨附奉承,所以終身不仕,優(yōu)游市井,賴江淮一帶熟人饋贈為生。善繪畫,能作隱語小曲,散曲集有《詩酒馀音》行于當世,今佚。
[元代] 任士林
(1253—1309)元慶元鄞縣人,字叔實,號松鄉(xiāng)。幼穎秀,六歲能屬文,諸子百家,無不周覽。后講道會稽,授徒錢塘。武宗至大初,薦授湖州安定書院山長。為文沉厚正大,一以理為主。有《松鄉(xiāng)集》。
[元代] 湯舜民
湯舜民,元末明初戲曲作家,號菊莊,字、生卒年、生平事跡均不詳,象山(今屬浙江)人。補本縣吏,非其志也。后落魄江湖間。好滑稽,與賈仲明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時,寵遇甚厚,永樂間恩赍常及。所作樂府、套數(shù)、小令極多,語皆工巧,江湖盛傳之。所撰雜劇2種:《瑞仙亭》、《嬌紅記》,惜已佚。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曲格勢,喻如“錦屏春風”。
[元代] 劉時中
劉時中 [元] (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后在世),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生卒年、生平、字號均不詳,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后在世。官學士,時中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數(shù)三四首,以水仙子西湖四時漁歌最著名。
[元代] 王旭
王旭(生卒年不詳,約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東平(今屬山東)人。以文章知名于時,與同郡王構、永年王磐并稱“三王”。早年家貧,靠教書為生。主要活動于至元到大德年間。有《蘭軒集》二十卷,原本已不傳。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曾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王旭詩文若干篇,重編為《蘭軒集》十六卷,其中詩九卷,文七卷。與王構、王磐相比,王旭處境最不好,詩文中往往流露出懷才不遇情緒,《古風三十首》集中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跡見《大明一統(tǒng)志》卷二三、《元詩選·癸集》乙集小傳、《元書》卷五八。
[元代] 趙雍
趙雍,元代書畫家。字仲穆,湖州(今屬浙江)人。父趙孟頫,故元翰林學士承旨,贈榮祿大夫,江浙等處中書省平章政事,贈魏國公,詣文敏。母管氏,贈魏國夫人。趙雍以父蔭入仕,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書畫繼承家學,趙孟頫嘗為幻住庵寫金剛經(jīng)未半,雍足成之,其聯(lián)續(xù)處人莫能辨。妣劉氏,封歸安縣君,三子,鳳,麟,燕;一女淑瑞 適錢塘崔復。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馬,亦作界畫。書善正、行、草,亦長篆書。精鑒賞。傳世作品有《蘭竹圖》、《溪山漁隱》等。
[元代] 任昱
任昱,字則明,四明(今浙江寧波市)人。與張可久、曹明善為同時代人,少時好狎游,一生不仕。所作散曲小令在歌妓中傳唱廣泛。其作品《閑居》有“結廬移石動云根,不受紅塵”、《隱居》有“不順俗,不妄圖,清高風度”等句,知其為足跡往來于蘇、杭的一位“布衣”。
[元代] 郭天錫
郭天錫(1227-1302),元著名書法家、收藏家。字佑之,號北山,曾為御史,今山西大同(云中)人或作天水人,僑寓杭州,做居于甘泉坊,因藏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非以后清內(nèi)府的三希堂墨本),遂自署所居曰“快雪齋”,他是元代初年重要的鑒藏家之一,與趙孟頫、鮮于樞、喬賞成等人常有交往。他收藏了許多古代法書名跡,至今尚流傳于世,如傳世的唐摹《神龍本蘭亭序》、《仲尼夢奠帖》、《題歐陽詢夢奠帖》、《神龍?zhí)m亭》、米芾《珊瑚復官二帖》、馮承素摹《蘭亭序》、以及晉人《曹娥誄辭卷》等。著有《郭天錫日記》、《郭天錫文集》等。
[元代] 黎伯元
黎伯元,字景初,號漁唱。東莞人。元朝末年由歲貢歷官連山教諭及德慶、惠陽教授,所至學者尊之,文風以振。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傳中。著有《漁唱稿》,已佚。
[元代] 姚文奐
[元](約公元一三五o年前后在世)字子章,自號婁東生,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惠宗至正十年前后在世。聰明好學,過目成誦,博涉經(jīng)史。家有野航亭,人稱姚野航。辟浙東帥閫掾。文奐工詩,與顧瑛、郭翼等相唱和,著有野航亭稿《元詩選》傳于世。
[元代] 熊鉌
(1253—1312)建寧建陽人,字去非。初名鑠,字位辛。號勿軒,一號退齋。度宗咸淳十年進士。授汀州司戶參軍。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學,從朱熹門人輔廣游,后歸武夷山,筑鰲峰書堂,子弟甚眾。有《三禮考異》、《春秋論考》、《勿軒集》等。
[元代] 趙善慶
趙善慶(?-1345年后),元代文學家。一作趙孟慶,字文賢,一作文寶,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縣)人?!朵浌聿尽氛f他「善卜術,任陰陽學正」。著雜劇《教女兵》、《村學堂》八種,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短驼糇V》稱其曲「如藍田美玉」。
[元代] 杜仁杰
杜仁杰(約1201—1282年),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號善夫(“夫”也作“甫”),又號止軒。濟南長清 (今屬山東濟南市)人。元代散曲家?!朵浌聿尽钒阉腥搿扒拜呉阉烂?。”他由金入元,金朝正大中與麻革、張澄隱居內(nèi)鄉(xiāng)山中。元初,屢被征召不出。性善謔,才學宏博。平生與元好問相契,有詩文相酬。元好問曾兩次向耶律楚材推薦,但他都“表謝不起,”沒有出仕。其子杜元素,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由于子貴,他死后得贈翰林承旨、資善大夫,謚號文穆。
[元代] 吳全節(jié)
(1269—1350)饒州安仁人,字成季,號閑閑,又號看云道人。年十三學道于龍虎山。嘗從大宗師張留孫至大都見世祖。成宗大德末授玄教嗣師。英宗至治間,留孫卒,授玄教大宗師、崇文弘道玄德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知集賢院道教事。工草書。有《看云集》。
[元代]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興路吏。因喜食甘飴,故號甜齋。浙江嘉興人。生卒年不詳,與貫云石為同時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100首。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云石齊名,稱為“酸甜樂府”。后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為一編,世稱《酸甜樂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元代] 行端
(1254—1341)元僧。臨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稱寒拾里人,俗姓何。世為儒家。十一歲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賜號慧文正辯禪師,主中天竺,遷靈隱。后主徑山作大護持師二十年。工詩文。有《寒拾里人稿》。
[元代] 潘伯脩
伯脩,字省中,黃巖人。至正間,嘗三中省試。方谷珍亂,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從,遂死于難。應夢虎作詩吊之,有「嵇康未必輕鐘會,黃祖何曾愛禰衡」之句。今讀其詩,纏綿感慨,多出入于二李之間。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諸詩,則忠君愛國之心,固藹然溢于言外也。
[元代] 陳櫟
(1252—1334)元徽州休寧人,字壽翁。學宗朱熹。宋亡,隱居著書。仁宗延祐初,鄉(xiāng)試中選,不赴禮部試,教授于家。性孝友,剛正,動中禮法,與人交,不以勢合,不以利遷。善誘學者,諄諄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學者稱定宇先生,晚稱東阜老人。有《尚書集傳纂疏》、《歷代通略》、《勤有堂隨錄》和《定宇集》。
[元代] 鮮于樞
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之齋”, 自號困學山民,又號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于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后寓居揚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間以才選為浙東宣慰司經(jīng)歷,后改浙東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詩歌與古董,文名顯于當時,書法成就最著。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傳。
[元代] 李存
(1281—1354)元饒州安仁人,字明遠,更字仲公。從陳苑學。致心于天文、地理、醫(yī)卜、釋道之書,工古文詞。應科舉不利,即為隱居計,從游者滿齋舍。中丞御史等交章薦,皆不就。學者稱俟庵先生。與祝蕃、舒衍、吳謙合稱江東四先生。有《俟庵集》。
[元代] 高明
高明(約1305~約1371) 元代戲曲家。字則誠,號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業(yè)于縣人黃溍時,成古典名劇《琵琶記》。元代戲曲作家。瑞安屬古永嘉郡,永嘉亦稱東嘉,故后人稱他為高東嘉。他的長輩、兄弟均能詩擅文。他曾從名儒黃□游,黃為官清廉,并以至孝見稱。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師影響頗深。明代萬歷刻本《琵琶記》插圖高明青年時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進士,歷任處州錄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職。高明為官清明練達,曾審理四明冤獄,郡中稱為神明。他能關心民間疾苦,不屈權勢,受到治下百姓愛戴,處州期滿離任時,百姓曾為他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