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元代] 高茂卿
高茂卿,今河北涿州市人。約洪武中前后在世。其作品僅存《翠紅鄉(xiāng)兒女兩團圓》一種,見著于《錄鬼簿續(xù)編》。此劇是武漢臣《老生兒》雜劇的改作本,與高茂卿約同時的楊文奎、楊景賢也分別作了一本《兩團圓》,可見該劇題材在當時很受歡迎,而高劇得以流傳,足見其有可取之處。青木正兒《元人雜劇概說》評此劇說:“《兒女團圓》比《老生兒》結(jié)構(gòu)復(fù)雜。《老生兒》是敘一個家庭的波瀾,《兒女團圓》是使兩個家庭交錯起來。……此劇寫農(nóng)村人情風俗,極有曲折波瀾。事雖造作,可是連絡(luò)得很好,一點兒也不覺得不自然,場面始終保持緊張,結(jié)構(gòu)的巧妙,更凌駕《老生兒》?!?
[元代] 董君瑞
董君瑞,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今河北冀縣)人。元·鐘嗣成《錄鬼簿》將其列為“方今才人,聞名而不相知者”,小傳稱他:“隱語樂府,多傳江南?!睋?jù)說其一生落魄,仕途偃蹇,顛沛流離。明·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元代]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與礪,一字汝礪,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區(qū)下村鎮(zhèn)塘里村)人。少貧,學(xué)徒編席,受業(yè)范槨之門,游食百家,發(fā)憤讀書,刻苦自學(xué)。后以布衣至京師,數(shù)日之間,詞章傳誦。虞集、揭傒斯稱賞,以異才薦于朝廷。元順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參佐出使安南(今越南),當時情況復(fù)雜,若金應(yīng)付自如,任務(wù)完成出色。安南館賓以姬,若金卻之去,并賦詩以言節(jié)操。歐陽玄贊其“以能詩名中國,以能使名遠夷”。 歸后任廣州路學(xué)教授,年四十而卒。
[元代] 岳伯川
岳伯川,元代雜劇作家。濟南(今屬山東)人,一說鎮(zhèn)江(今屬江蘇)人。生卒年和生平事跡不詳,為元雜劇前期作家。撰有雜劇2種,《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今存,《楊貴妃》僅存殘曲。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把他的劇作列入上品,評其詞“如云林樵響”。
[元代] 吳徹
明間湖廣江夏人,字文通。落魄好奇節(jié)。事陳友諒,友諒呼為先生。微行偵察軍情,為朱元璋軍所獲。元璋令賦詩,刺詭譎秀才四字于其面而釋之。后友諒子陳理守武昌,久不下,元璋怒欲將屠城。徹復(fù)稱詭譎秀才求見,作詩以諷,元璋乃止。后隱匿不出。
[元代] 趙巖
字魯瞻,號秋巘。長沙(今屬湖南省)人,寓居溧陽(今屬江蘇?。I淠瓴辉?。宋代丞相趙葵后代。早年遭遇魯王(雕阿不刺,弘吉刺氏貼木之子)誣謗而退居江南。趙巖長于詩,在太長公主前曾立賦八首七律,大受贊賞,得公主賞賜甚盛。而其出門即將金銀器皿“皆碎而為分,惠官中從者及寒士”(元·孔靜齋《至正直記》卷一“趙巖樂府”條)。趙巖又好酒,人稱“醉后可頃刻賦詩百篇,時人皆推羨之”。然一生潦倒,晚年醉病而卒,遺骨歸長沙。其散曲僅存小令一首。但此曲筆調(diào)活潑,構(gòu)思頗見新意,在元曲中亦可算作佳作。
[元代] 邾仲誼
邾仲誼,名經(jīng),號觀夢道士,又號西清居士。明·徐一夔《如豐稿》卷入《送邾仲誼就養(yǎng)序》曾記邾自稱“居士世家吳陵”,吳陵又名海陵,屬揚州路泰州。故亦有稱其為維揚人者。
[元代] 劉秉恕
邢州人,字長卿。劉秉忠弟。從劉肅學(xué)《易》,明理學(xué)。與兄同事世祖。中統(tǒng)初,擢禮部侍郎。世祖至元間歷彰德等路總管,治獄詳明。召除禮部尚書,出為湖州、平陽兩路總管。年六十卒。
[元代] 歐陽龍生
(1252—1308)瀏陽人,字成叔。歐陽逢泰子。從醴陵田氏受《春秋三傳》,試國學(xué),以春秋中第。世祖至元中,侍父還瀏陽,左丞崔斌召之,以親老辭。后薦為文靖書院山長,遷道州路教授卒。
[元代] 于伯淵
于伯淵,平陽(今山西省臨汾)人,孟稱舜《錄鬼簿》錄作“平陽令”。生卒年不詳?!朵浌聿尽穼⑵淞腥搿扒拜呉阉烂湃?,有所編傳奇行于世者”,可知他是元代前期雜劇作家。他的雜劇至今可知者有六種,即《丁香回回鬼風月》、《白門樓斬呂布》、《狄梁公智斬武三思》、《呂太后餓劉友》、《莽和尚復(fù)奪珍珠旗》、《尉遲恭病立小秦王》。于伯淵的散曲尚留一套〔仙呂·點絳唇〕《憶美人》,反復(fù)吟詠一位美妓,濃態(tài)極妍,或可表現(xiàn)其“翠柳黃鵬”的風格(見《太和正音譜》),又是作者本人“翠紅鄉(xiāng),風月無邊”生活經(jīng)歷的真實注腳。
[元代] 劉婆惜
劉婆惜,生活于元末明初時代,江西撫州臨川人。散曲家,歌舞名伎。樂人李四之妻。頗通文墨,滑稽歌舞,迥出其流。先與撫州常推官之子三舍交好,為其夫間阻,遂私奔。事覺,被杖決。劉負愧,將之廣海居,道經(jīng)贛州,謁全子仁,時賓朋滿座,全子仁帽上簪青梅一枝行酒,口占《清江引》曲云:“青青子兒枝上結(jié)?!绷钯e朋續(xù)之,眾未有對者。劉乃應(yīng)聲續(xù)全(見下曲),全大稱賞,遂納為側(cè)室。后全死于兵,劉婆惜克守婦道,善終于家。
[元代] 史九散人
史九散人,名樟,字敬先,號散仙,稱為史九敬仙,又號史九散人。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宮武昌萬戶?;蛟剖肪啪聪燃创蠊倭攀诽鞚傻诰抛?,元初永清(今屬河北)人,歷官順天真定萬戶。喜莊、列之學(xué),常麻衣草履,自稱“散仙”。此外,據(jù)清·張大復(fù)《寒山堂曲譜》,宋元南戲《東墻記》題名“九山書會捷譏史九敬先著”,《李勉》題名“史九敬先、馬致遠合著”。此人與元雜劇作家史九敬先是否一人,待考。 所作雜劇今知有《莊周夢》一種,一般認為即現(xiàn)存《老莊周一枕胡蝶夢》。
[元代] 張子友
張子友(一二四二——一三 O 二) ,名九思,字子友,一作子有,燕之宛平(今屬北京市)人,是著名文士和元朝重臣。至元初入備宿衛(wèi),后以工部尚書 兼東宮都總管府事。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任詹事院丞,進資德大夫、中書右丞, 領(lǐng)修《世祖實錄》。大德二年(一二九八)拜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五年加大司徒,六年(一三O二)卒,年六十。明· 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元代] 金仁杰
金仁杰[公元?年至一三二九年],字志甫,杭州人。生年不詳,卒于元文宗天歷二年。小試錢糓,給由江浙,與鐘嗣成交往,二十年如一日。天歷元年冬,授建康崇甯務(wù)官。二年正月到任,三月,其二子即護柩歸。仁杰工作曲,太和正音譜主為“如西山爽風?!彼麟s劇凡七種,為西湖夢、追韓信、蔡琰還漢、東窗事犯、(非孔文卿作)韓太師、鼎鍋諫、抱子設(shè)朝,《錄鬼簿》今全佚。
[元代]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號勿軒,晚號退齋。元初著名理學(xué)家、教育家。建陽崇泰里(今莒口鄉(xiāng))人,世居云谷鰲峰之陽熊墩。幼年穎慧,有志于濂、洛、關(guān)、閩之學(xué)。訪朱熹門人輔廣,拜其為師,游浙江,受業(yè)于劉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黃干論學(xué)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進士,受任汀州(今屬福建)司戶參軍,頗有政績。
[元代] 梅之煥
(1575—1641)黃州府麻城人,字彬父,號長公、信天居士。梅國禎侄。能騎射。萬歷三十二年進士。由庶吉士遷吏科給事中。崇禎初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有靖邊功。清兵入關(guān),奉詔入衛(wèi)。至京后期,溫體仁以舊怨令落職候勘。后得復(fù)官,但終不召。
[元代] 孫仲章
孫仲章[約公元一二七九年前后在世](一作姓李,一作字仲辛)名不詳,其籍貫,有二說:一為本貫高陵〔今屬陜西省〕安家于德安〔今屬江西省〕;二為大都人〔今北京〕。約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好文上,善作曲。做雜劇三種,其中《卓文君白頭吟》《金章宗端遺留文書》兩種失傳,僅存《河南府張仃勘頭巾》一種傳世?!栋最^吟》喧滿嗚珂巷。詠詩文勝漢唐,詞林老筆軒昂。江湖量,錦繡腸,也有無常。”明.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評為“如秋風鐵笛”。陸登善所作勘頭巾,元曲選亦題仲章作。
詩詞推薦
- 喬節(jié)婦宗大希大祖母也 其一明代:莊昶
- 別雷國輔之皖山宋代:王安石
- 巨野宋代:陳師道
- 寄費舜臣印月潭三首 其一明代:袁華
- 題子昂疏竹遠山圖元代:錢惟善
- 登樂游原唐代:杜牧
- 歲除日見白發(fā)宋代:許及之
- 浣溪沙·雨歇梧桐淚乍收清代:納蘭性德
- 除夕明代:周倫
- 始發(fā)建鄴登龍江山祠感懷有作明代:周湞
- 織婦辭唐代:孟郊
- 銀河吹笙唐代:李商隱
- 解冤結(jié) 覓飯宋代:丘處機
- 終身誤清代:曹雪芹
- 山石唐代: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