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孫廷銓

[明代] 孫廷銓

(1613—1674)明末清初山東益都人,初名廷鉉,字道相,別字沚亭。明崇禎十三年進士。為永平府推官,以世亂還鄉(xiāng)。順治二年,起為河間府推官,歷吏部郎中、戶兵吏三部侍郎及兵吏兩部尚書。吏部掌銓六年,辦事恪守規(guī)章??滴醭豕僦羶?nèi)秘書院大學(xué)士,以病歸,又十年而卒,謚文定。有《顏山雜記》、《南征紀略》、《漢史臆》。

倪應(yīng)征

[明代] 倪應(yīng)征

倪應(yīng)征(1587-1659),字酉卿,號我望,別號丈石。明無錫人。有《丈石詩集》二卷。

江暉

[明代] 江暉

明浙江仁和人,字景旸,一字景孚。正德十二年進士,授翰林修撰。以諫武宗南巡被廷杖,謫廣德知州。再召入翰林。嘉靖初擢河南僉事,養(yǎng)病歸,旋卒,年三十六。為文鉤玄獵秘,雜以古文奇字,與曹嘉、王廷陳、馬汝驥齊名,有曹、王、江、馬之稱。有《亶爰子集》。

王安舜

[明代] 王安舜

王安舜,字性甫。南海人。明神宗萬歷三十八年(一六一〇)進士,初授濟南司李,擢巡按御史。有《蘭玉山房集》。清黃登《嶺南五朝詩選》卷四有傳。

馮銀

[明代] 馮銀

馮銀,字汝白。瓊山(今屬海南)人。教諭馮源之女,歸同邑貢生唐繼祖。事見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砭帕?。

劉秩

[明代] 劉秩

元明間江西豐城人,字伯序。朱元璋吳元年,授典簽,出為武安州同知。未行,改知崇明州。奏免租課酒稅,大得民心。尋以提點鹽法被誣下獄。事白,棄官歸。工詩,有《聽雪篷詩集》。

陳松

[明代] 陳松

陳松(1513-?)字子喬,號左川。原籍裕州。明正德八年生,嘉靖十九年(1540)舉人,二十年(1541)進士,二十一年(1542)授徽州府節(jié)推。二十四年(1545)升南京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湖廣按察司僉事?!犊滴跚嗫h志》謂其雅好吟詠,五七言近體尤為卓絕,選詩家咸推重之,其詩見于《皇明詩統(tǒng)》、《大岳太和山志》等書。

梁繼善

[明代] 梁繼善

梁繼善,字子才,號木公。順德人。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舉人。就外翰三載,遷石屏知州,不赴,旭隱林下,閉戶著書。有《易韻》、《易摩》、《南枝》、《南還》、《西舟》、《筆興》、《玉林》等集。清康熙《順德縣志》卷八有傳。

鄧允燧

[明代] 鄧允燧

鄧允燧,字寧極。英德人。維誠子。明光宗泰昌元年(一六二〇)貢生,官單縣知縣。清道光《英德縣志》卷一一有傳。

饒墱

[明代] 饒墱

饒墱,字于岸,一字用恒。大埔人。相孫,與齡子。明神宗萬歷三十一年(一六〇三)舉人,官山東寧海州知州,進階奉直大夫。有《莊言》、《謾言》、《白笑集》諸集。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民國《大埔縣志》卷一九有傳。

林俊

[明代] 林俊

(1452—1527)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號見素、云莊。成化十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曾上疏請斬僧繼曉并治中貴梁芳罪,觸帝怒,下獄,貶姚州判官。尋召還,復(fù)官,改南京。正德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鎮(zhèn)壓藍廷瑞等起事。嘉靖時官至刑部尚書。有《見素文集》、《西征集》。

胡梅

[明代] 胡梅

胡梅,明代,號東池,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善畫山水,以清遠自奇,與王顯并為一時名手。

蘇祐

[明代] 蘇祐

(1492—1571)明山東濮州人,字允吉,一字舜澤,號谷原。嘉靖五年進士。知吳縣,改束鹿,皆有惠政。以廣東道御史按宣、大,授計平大同亂軍。遷兵部侍郎兼都御史,總督宣、大軍務(wù),守邊有功。進兵部尚書,坐事削籍歸,旋復(fù)職,致仕卒。喜為詩,文詞駢麗,詩格粗豪奔放。有《逌旃瑣語》、《谷原文草》、《谷原集》。

顧嘉舜

[明代] 顧嘉舜

顧嘉舜(1578--1640)字虞工,一字黃工,號固庵,別號視齋。明無錫人。云曾長子。天啟元年(1621)副貢生。為人方嚴有氣骨,嘗與諸友論文,有貴人過訪,謝弗見。

齊之鸞

[明代] 齊之鸞

齊之鸞,男,字瑞卿,號蓉川,安徽桐城縣城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跡入選明史,為桐城歷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據(jù)傳齊之鸞先祖本明代開國功臣鳳陽徐達之后,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達,徐達之子徐添福避禍南遷,更姓為齊。老宰相張英的祖母(張廷玉曾祖母)就是齊之鸞的小兒子齊近的女兒。明正德六年(1511年)29歲時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刑部給事中。依據(jù)《蓉川公年譜》和《復(fù)姓疏》,齊之鸞先世嘗居鳳陽,元末遷居桐城,明初占籍縣市鄉(xiāng),一百多年后,憲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齊之鸞出生于安徽桐城縣城太平坊之舊第。(據(jù)周京《蓉川先生小傳》)

焦竑

[明代] 焦竑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號漪園、澹園,生于江寧(今南京),祖籍山東日照(今日照市東港區(qū)西湖鎮(zhèn)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明神宗萬歷十七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官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南京司業(yè)。明代著名學(xué)者,著作甚豐,有《澹園集》(正、續(xù)編)《焦氏筆乘》《焦氏類林》《國朝獻徵錄》《國史經(jīng)籍志》《老子翼》《莊子翼》等。

易訓(xùn)

[明代] 易訓(xùn)

易訓(xùn),字宣人。奇際第三子。新會人。嘗與諸名流重結(jié)南園詩社,陳恭尹極重之。后適蒼梧,得瘴疾,卒年二十八。著有《東樵遺集》。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三有傳。

鄭淵

[明代] 鄭淵

鄭淵(1326——1373),字仲涵。浦江人。從宋濂學(xué),以古文名于時。性至孝。母疾,思食西瓜,既食而卒。后,每見瓜則泣,終身不食西瓜。人稱貞孝處士。

章曰慎

[明代] 章曰慎

章曰慎,海陽人。明穆宗隆慶元年(一五六七)貢生。官云南曲靖府通判。事見清光緒《海陽縣志》卷一四。

釋今鏡

[明代] 釋今鏡

今鏡(一六三一?--一六五六),字臺設(shè)。三水人。俗姓李。年十七,隨母出世,求天然禪師薙發(fā),稟具執(zhí)侍丈室。明桂王永歷十年(一六五六)坐化。事見《海云禪藻集》卷二。

劉苑華

[明代] 劉苑華

劉苑華,香山(今中山)人。安仁知縣劉士騰之孫女,明神宗萬歷四十年(一六一二)舉人、戶部郎何藻室。著有《落霞山下女子吟》詩一卷。事見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砭帕?。

丁恒

[明代] 丁恒

丁恒,字守彝。東莞人。明世宗嘉靖間布衣。有《菊莊詩集》。民國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一三有傳。

陳萬言

[明代] 陳萬言

(?—1535)明大名府大名人。世宗孝潔皇后父。諸生。嘉靖元年授鴻臚寺卿,改都督同知。封泰和伯。乞武清、東安地各千頃為莊田。給事中張漢卿諫阻,不納。竟給以八百頃。及皇后崩,萬言亦絀。

李鵬翀

[明代] 李鵬翀

字程叔,號見復(fù)。諸生。卒于崇禎十六年,享年七十三歲。

馬中錫

[明代] 馬中錫

馬中錫(1446~1512)明代官員、文學(xué)家。字天祿,號東田,祖籍大都,先世為避戰(zhàn)亂于明初徙于故城(今屬河北故城)縣。成化十一年進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兵事為朝廷論罪,下獄死。能詩文,生平有文名,李夢陽、康海、王九思曾師從于他。著有《東田集》。

張祐

[明代] 張祐

(1483—1533)廣東南海人,字天祐,號可蘭。幼好學(xué)能文。弘治中襲世職為廣州衛(wèi)指揮使,正德中擢副總兵,鎮(zhèn)守廣西,進署都督僉事,督沈希儀等鎮(zhèn)壓瑤、壯各族起事。善馭軍,能與下同甘苦。性好書,每載以隨,軍暇常延儒生講論。

方用中

[明代] 方用中

方用中,本名權(quán),以字行,別字亭秋。南海人。獻夫之祖。穎悟善記,人呼為方書匱。抱道不仕。追贈大學(xué)士,祀鄉(xiāng)賢。事見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一六。

張淵

[明代] 張淵

浙江歸安人,字子靜,號夢鶴,改夢坡。出身農(nóng)家。十四歲為塾師,出所為詩歌以示人,吳興詩人丘大祐、唐惟勤相顧嘆服。為文數(shù)千言立就,文章議論,或有慨于心,輒抗聲慟哭。卒年五十八。

陳薦

[明代] 陳薦

陳薦(1545年~1632年) 字君庸,號楚石,明湖廣祁陽縣咸菜塘(今屬祁東縣)人。隆慶丁卯(1567年)鄉(xiāng)試中舉,辛未(1571年)登進士第,歷任松江法官、監(jiān)察御史、陜西及四川按察使、云南巡撫,旋遷吏、刑、戶部尚書,兼理河道漕運。為官50余年,潔己奉公,關(guān)心家鄉(xiāng)百姓疾苦,曾疏請改折漕糧,均平排山驛馬。后退居林下,杜門謝客,著《古今衷辨》百余卷,壽八十余。

林器之

[明代] 林器之

林器之,惠來人。明穆宗隆慶六年(一五七二)貢生。事見清雍正《惠來縣志》卷六。

宋玨

[明代] 宋玨

福建莆田人,字比玉。國子生。工書畫。漫游吳越,客死吳地。有《宋比玉遺稿》、《荔枝譜》。

徐獻忠

[明代] 徐獻忠

(1483—1559)明松江府華亭人,字伯臣,號長谷。嘉靖四年舉人。屢應(yīng)會試不第。官奉化知縣,節(jié)用平稅,減役防水,增學(xué)官之田為膏粥費。謝政后居吳興。與何良俊、董宜陽、張之象俱以文章氣節(jié)名,時稱四賢。工詩善書。著書數(shù)百卷,門人私謚貞憲先生。有《百家唐詩》、《六朝聲偶集》、《樂府原》、《吳興掌故》等。

陳函輝

[明代] 陳函輝

陳函輝(1590~1646)明末殉節(jié)官員。原名煒,字木叔,號小寒山子,別號寒椒道人,浙江臨海人。崇禎七年進士,補靖江縣令。明亡后從事反清事業(yè),事敗,自縊而死。善草書,敏于詩,與徐霞客交好,曾為其作墓志銘。

張岱

[明代] 張岱

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于茶藝鑒賞,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為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瑯?gòu)治募贰短这謮魬洝贰段骱魧ぁ贰度恍鄨D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xué)名著。

陳恩

[明代] 陳恩

陳恩,字宏濟。東莞人。英弼孫。明孝宗弘治二年(一四八九)舉人,初授福建南安訓(xùn)導(dǎo),以課最擢大理寺司務(wù),歷戶部員外郎中,尋擢云南廣南知府,未幾卒于任。明嘉靖《廣東通志》卷六二、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六有傳。

蔡宗堯

[明代] 蔡宗堯

明浙江天臺人,字中父,自號東郭子。嘉靖十六年舉人,官松溪教諭,有《龜陵集》。

王維楨

[明代] 王維楨

(1507—1555)明陜西華州人,字允寧,號槐野。嘉靖十四年進士。歷修撰、諭德,官南京國子祭酒,以省母歸。適關(guān)中地震遇難。自負經(jīng)世才,諳知九邊要害,識文墨,不得少效于世。扼腕時事,好使酒謾罵。詩文效法李夢陽,有《槐野存笥稿》。

張可大

[明代] 張可大

(?—1632)明南直隸應(yīng)天府人,字觀甫。幼警敏,讀諸家兵法。萬歷二十九年武進士。官至登萊總兵官,進右都督。孔有德叛,城陷而死。博學(xué)好古,每與海內(nèi)通人勝流相贈答。有《駛雪齋集》等。

羅萬杰

[明代] 羅萬杰

羅萬杰(一六一三 — 一六八〇),字貞卿,號庸庵。揭陽人。明思宗崇禎七年(一六三四)進士。初官行人,兩奉使冊封吉、荊二藩。十三年,召對,給筆札,問修練儲備四事,侃侃陳利弊,切中時艱,擢吏部主事,轉(zhuǎn)驗封員外郎。甲申之變,會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聞馬士英、阮大鋮用權(quán),辭不出,矢志巖壑,結(jié)廬于埔陽之雙髻峰,草衣蔬食,與樵牧高僧為侶。林居三十年,足跡不入城市。晚號樵子,鄉(xiāng)人私謚曰文節(jié)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傳。

靳學(xué)顏

[明代] 靳學(xué)顏

(1514—1571)明山東濟寧人,字子愚,號兩城。嘉靖十四年進士。授南陽府推官。隆慶間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應(yīng)詔陳理財,凡萬余言,言選兵、鑄錢、積谷最切。入為工部右侍郎,改吏部,進左侍郎。以首輔高拱專恣,遂謝病歸。有《兩城集》。

陳價夫

[明代] 陳價夫

陳價夫(1557~1614年),名邦藩,又名伯孺,號灣溪,以字行。,名邦藩,又名伯孺,號灣溪,以字行。閩縣(今閩侯縣青口鎮(zhèn)大義村)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初六,卒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九月初九。為萬歷廩生,厭功名,遂隱居賦詩以自娛。價夫與從弟薦夫,及徐熥、徐(火勃)在福州結(jié)有“芝山詩社”,詩酒往來甚密,為閩中名士之一。曾作戲曲傳奇《異夢記》,著有《吳越游草》、《招隱樓稿》等。

張溥

[明代] 張溥

張溥(1602~1641),明代文學(xué)家。初字乾度,后字天如,號西銘。直隸太倉(今屬江蘇)人。崇禎進士,選庶吉士,自幼發(fā)奮讀書,明史上記有他“七錄七焚”的佳話。與同鄉(xiāng)張采齊名,合稱“婁東二張”。張溥曾與郡中名士結(jié)為復(fù)社,評議時政,是東林黨與閹黨斗爭的繼續(xù)。張溥在文學(xué)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論,主張復(fù)古,又以“務(wù)為有用”相號召。一生著作宏豐,編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經(jīng)學(xué)各個學(xué)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記》。

吳向

[明代] 吳向

吳向,字宗卿,號魯庵?;輥砣?,一作潮陽人。明憲宗成化弘治間,陳獻章倡明心學(xué),向棄舉業(yè)而從之。后隱居黃崗,種梅栽蓮,讀書山中。曾與修《潮陽縣志》。有《黃崗雜詠》、《魯庵逸稿》。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三〇有傳。

黃在袞

[明代] 黃在袞

黃在袞,字公補,號水南。順德人。著子,民表甥。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經(jīng)魁。官縉靈教諭,擢廣西賀縣知縣。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矶?、清吳道镕《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等有傳。

李聰

[明代] 李聰

李聰,字士達,號北山。順德人。明憲宗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進士。授南京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改嘉興知府,升廣西參政。明嘉靖《廣東通志》卷六一有傳。

楊璿

[明代] 楊璿

楊璿(1416-1474),字叔璣,號宜閑,南直隸常州府無錫人。正統(tǒng)四年進士。歷戶部主事、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撫,著有《宜閑集》。

周彥敬

[明代] 周彥敬

周彥敬,名碏,以字行。潮陽人。郭貞順長子。洪武五年(一三七二)舉人,官棲霞知縣。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〇。

周玉簫

[明代] 周玉簫

福建閩縣人。武人方輿之妾。輿建議撫紅毛夷,忤大帥意,系獄七年。后感憤時事,詣闕上書。遇國變,又數(shù)年不得歸。玉簫感慕病故。有詩一百三十篇,其女蕙刻而傳之。

韓邦奇

[明代] 韓邦奇

韓邦奇(1479--1556)明代官員。字汝節(jié),號苑洛,陜西朝邑(今陜西大荔縣朝邑鎮(zhèn))人。正德三年進士,官吏部員外郎,以疏諭時政,謫平陽通判。稍遷浙江按察僉事,宦官強征富陽茶、魚,他作歌哀之,遂被誣奏怨謗,逮系奪官。嘉靖初起山西參議,再乞休去。自后屢起屢罷終,以南京兵部尚書致仕。嘉靖三十四年,因關(guān)中大地震,死于非命。韓邦奇文理兼?zhèn)?,精通音律,著述甚富。所撰《志樂》,尤為世所稱。

胡侍

[明代] 胡侍

(1492—1553) 明陜西咸寧人,字奉之,號濛溪。正德十二年進士。歷官鴻臚少卿。嘉靖初,以劾張璁、桂萼觸帝怒,謫潞州同知。后被斥為民。有《墅談》、《真珠船》。

陳道

[明代] 陳道

陳道,字蘇山。南海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舉人。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四。

李三才

[明代] 李三才

(?—1623)明順天府通州人,一說陜西臨潼人,字道甫。萬歷二年進士。二十七年,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在任十數(shù)年,以裁抑礦稅使,議罷礦稅,得民心,累官至戶部尚書。時顧憲成講學(xué)東林,與之深相結(jié)交。三十八年,朝中有人建議外僚入閣,意在三才,引起朝臣爭論,形成黨爭。次年引退家居。四十三年,被誣盜皇木造私宅,落職為民。天啟三年,起為南京戶部尚書,未就卒。

鄭廷櫆

[明代] 鄭廷櫆

鄭廷櫆,字文灣。澄海人。明熹宗天啟四年(一六二四)舉人。初授三水教諭,遷國學(xué),晉戶部郎中,升湖廣驛傳道,擢福建按察使,累官江南右布政使,未幾辭歸,居上杭,娛情林壑,越七年而卒。有《文灣詩集》,已佚。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四有傳。

秦瀚

[明代] 秦瀚

秦瀚 (1493--1566)字叔度,號從川,無錫人。鏜三子。廩生。以子梁貴封奉政大夫、通政司右參議。有文才,嘗修復(fù)碧山吟社,與同邑名流觴詠其中。有《從川詩集》。

郭大治

[明代] 郭大治

郭大治,字思道,號粵白。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舉人。萍鄉(xiāng)教諭。清道光《廣東通志》二七九有傳。

梁聰

[明代] 梁聰

梁聰,字文明,號雪窗。東莞人。明英宗天順間諸生。事見民國張其淦編《東莞詩錄》卷八。

包節(jié)

[明代] 包節(jié)

字元達,號蒙泉,原籍浙江嘉興人,后徙居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包節(jié)5歲喪父,母楊氏教讀甚嚴。嘉靖十一年進士。授東昌推官,入為監(jiān)察御史,出按湖廣,顯陵守備太監(jiān)廖斌驕橫不法,擬懲治,語泄,反遭誣陷,下詔獄榜掠,謫戍莊浪衛(wèi),病死,著有《陜西行都司志》、《包侍御集》等。

李瑜

[明代] 李瑜

李瑜,字伯溫。順德人。諸生。陳獻章弟子,與湛若水友善。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有傳。

吳擴

[明代] 吳擴

蘇州府昆山人,字子充。以布衣游縉紳間,工詩,自號山人。遍游南北諸名勝,至老不衰。嘉靖中避倭亂居金陵,嘗以元日賦詩奉懷分宜相公,當時傳為笑談。有《貞素堂集》。

陳敬宗

[明代] 陳敬宗

陳敬宗(1377年—1459年),字光世,號澹然居士,又號休樂老人,浙江慈溪人。明代名臣、學(xué)者。永樂二年(1404)與李時勉同舉進士。選庶吉士,參修《永樂大典》,擢刑部主事。遷南京國子司業(yè),進祭酒。以師道自任,立教條,革陋習(xí),德望文章,名聞天下,與李時勉同為士林所重,并稱“南陳北李”。天順三年,卒,贈禮部尚書,謚號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