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宋代]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fù)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qū),文學(xué)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風(fēng)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fù),格調(diào)清新曠遠(yuǎn)。著有《小畜集》。
[宋代] 釋繼成
釋繼成(?~一一四三),俗姓劉,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哲宗崇寧中,入貢于宗伯不第。師仰山普禪師得度,去依云蓋老智,往扣普融。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詔住東京右街顯忠寺,久而徙凈因寺。高宗建炎初,居天臺華頂。紹興間,移閩中秀峰,十三年,卒于此。稱佛慈蹣庵繼成禪師。為南岳下十四世,智海道平禪師法嗣?!都翁┢諢翡洝肪硪欢?、《五燈會元》卷一二有傳。今錄詩十三首。
[宋代] 趙萬年
福州長溪人,字方叔。寧宗慶元二年武進士。為襄陽制置司干辦官。開禧二年,金兵圍襄陽,佐知府趙淳守城,定策先據(jù)山勢地形之要,遏金兵糧道,至九十余日,卒解城圍。有《襄陽守城錄》、《裨幄集》。
[宋代] 邢居實
(1068—1087)鄭州陽武人,字惇夫。邢恕子。幼以奇童稱。八歲作《明妃引》,知名于世。神宗元豐中,游孫覺、李常之門。所宗師者司馬光、呂公著等,所從游者蘇軾、黃庭堅、晁補之等。年十六、七歲,擅文章。有《呻吟集》。
[宋代] 邵伯溫
邵伯溫(一○五七~一一三四),字子文,洛陽(今屬河南)人。雍子。哲宗元祐中以薦授大名府助教,調(diào)潞州長子縣尉。紹圣初,章惇為相,欲用之,避不就,監(jiān)永興軍鑄錢監(jiān)?;兆跁r,知陜州靈寶縣,政和間徙芮城縣(民國《芮城縣志》卷八)。丁母憂,服除,主管永興軍耀州三白渠公事。除知果州,擢提點成都路刑獄,利州路轉(zhuǎn)運副使。晚年提舉太平觀。高宗紹興四年卒,年七十八。著有《邵氏聞見錄》、《辨誣》等?!端问贰肪硭娜袀?。今錄詩八首。
[宋代] 熊瑞
熊瑞,字西玉,號冕山,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朝弟。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進士,調(diào)廬陵教授,遷國子正。宋亡,自號清虛道人。有《瞿梧集》,已佚。事見《養(yǎng)吾齋集》卷一○《瞿梧集序》、清同治《馀干縣志》卷九。今錄詩十七首。
[宋代] 釋安永
釋安永(?~一一七三),號木庵,俗姓吳,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弱冠為僧,未幾謁懶庵于云門。懶庵徙怡山,命為首座。后繼席。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居乾元,遷黃檗。又三年,移住福州鼓山寺。乾道九年卒。為南岳下十七世,西禪懶庵鼎需禪師法嗣。有《木庵永和尚語》,收入《續(xù)古尊宿語要》卷五?!都翁┢諢翡洝肪矶?、《五燈會元》卷二○、《續(xù)燈正統(tǒng)》卷一○有傳。今錄詩四十六首。
[宋代] 程垣
程垣,字務(wù)實,號逸士,龍巖(今屬福建)人。工詩,自比賈島。劉克莊跋其詩集,擬于任華、盧仝。有詩集七卷,已佚。事見《后村集》卷三一《跋程垣詩卷》、《江湖后集》卷一四。今錄詩十四首。
[宋代] 呂愿中
呂愿中,一作愿忠(《輿地紀(jì)勝》卷四八),字叔恭,睢陽(今河南商丘)人。曾官通判和州。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諂附秦檜,二十五年詔赴臨安。檜卒,二十六年累貶果州團練副使、封州安置?!秲伤蚊t小集》中存有《撫松集》一卷。今錄詩十六首。
[宋代] 許及之
許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縣(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薦除諸軍審計,遷宗正簿。十五年,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jiān)、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東路運判兼提刑,以事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兼參政。韓敗,降兩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宋代] 張遜
(940—995)博州高唐人。少隸太宗晉邸。太平興國初,補左班殿直。從征太原,遷文思副使、香藥庫使。端拱二年,為樞密副使,知院事。與寇準(zhǔn)不協(xié),每奏事相矛盾,至互發(fā)隱私。太宗下詔切責(zé),降右領(lǐng)軍衛(wèi)將軍,準(zhǔn)亦罷職。李順起事時,命為右驍衛(wèi)大將軍、知江陵府。會峽路漕卒數(shù)千聚江陵,欲謀變,遜止捕為首者處斬,余黨親加撫慰。未幾卒。
[宋代] 王曾
(978—1038)青州益都人,字孝先。真宗咸平五年進士第一。累官吏部侍郎,兩拜參知政事。曾規(guī)諫真宗造天書、大建玉清昭應(yīng)宮事。仁宗立,劉太后聽政,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朝廷倚以為重。以裁抑太后姻親,罷知青州。景祐元年,召入為樞密使,次年復(fù)拜相,封沂國公。因與呂夷簡不協(xié),俱罷,出判鄆州。卒謚文正。有《王文正公筆錄》。
[宋代] 章楶
章楶(楶音:杰)(1027-1102)字質(zhì)夫,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進士,知陳留縣。歷任提點湖北刑獄、成都路轉(zhuǎn)運使。元佑初,以直龍圖閣知慶州。哲宗時改知渭州,有邊功。建中靖國元年(1102),除同知樞密院事。崇寧元年卒,年七十六,謚莊簡,改謚莊敏?!端问贰酚袀??!度卧~》錄其詞二首。
[宋代] 陳知柔
(?—1184)宋泉州永春人,字體仁,號休齋,一號弱翁。高宗紹興十二年進士。授臺州判官。歷知循州、賀州。與秦檜子秦?zé)缤襁M士,檜當(dāng)軸,同年多以攀援致通顯,知柔獨不阿附。解官歸,主管沖祐觀。有《易本旨》、《春秋義例》、《易大傳》、《易圖》、《詩聲譜》、《論語后傳》等。
[宋代] 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xié)、曾敦)之一。在學(xué)術(shù)思想和文學(xué)事業(yè)上貢獻卓越。
[宋代] 鄒極
撫州宜黃人,字適中,或作通中,號一翁。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累官湖南轉(zhuǎn)運使,時掌鹽法者爭以羨余希進,極條其不便,遂罷歸。后擢度支員外郎。哲宗元祐初除江西提刑。以親喪力請致仕。有《宜川集》。
[宋代] 釋從瑾
釋從瑾(一一一七~一二○○),號雪庵,俗姓鄭,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住四明天童寺。寧宗慶元六年卒,年八十四。為南岳下十七世,心聞曇賁禪師法嗣。有《頌古集》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对黾m(xù)傳燈錄》卷一有傳。今錄詩四十一首。
[宋代] 張淑芳
張淑芳,南宋末期人。西湖樵家女也。宋理宗選宮嬪時,以色美,為賈似道所匿,寵之專房。淑芳知賈必敗,預(yù)營別業(yè)於五云山下九溪塢。賈南遷日,削友為尼,人罕知者。張善小詞,今存詞三首,收錄于《古今詞話。詞話》卷上。
[宋代] 劉奉世
(1041—1113)臨江軍新喻人,字仲馮。劉敞子。舉進士。神宗時歷官集賢校理、國史院編修官,坐事謫監(jiān)陳州糧料院。久之為吏部員外郎。哲宗元祐中官至簽書樞密院事。紹圣初罷知成德軍,改定州,徙成都府。入元祐黨,責(zé)郴州居住,再貶隰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兆诹ⅲ瑥?fù)職。崇寧初再奪職,貶居沂、兗州,以赦得歸。有《自省集》。
[宋代] 釋寶印
釋寶印(一一○九~一一九一),字坦叔,號別峰,俗姓李,嘉州龍游(今四川樂山)人。少從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聽《華嚴(yán)》、《起信》,既盡其說,棄依密印于中峰。會圓悟歸昭覺,留三年。后南游,謁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晚至徑山,謁大慧宗杲禪師。大慧南遷,乃西還。后再出峽,住保寧、金山、雪竇。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敕補徑山,召對選德殿。光宗紹熙元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謚慈辯。為南岳下十六世,華藏密印安民禪師法嗣。事見《渭南文集》卷四。
[宋代] 李宗諤
李宗諤(964-1012年五月),字昌武,深州饒陽人,李昉之子。生于宋太祖乾德二年,卒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五月,年四十九歲。七歲能屬文。恥以父任得官,獨由鄉(xiāng)舉第進士,授校書郎。又獻文自薦,遷秘書郎,集賢校理,同修起居注。真宗時,累拜右諫議大夫初,昉居三館兩制之職,不數(shù)年,宗諤并踐其地。風(fēng)流儒雅,藏書萬卷。內(nèi)行淳至,尤好勤接士類,獎拔后進。宗諤工隸書,為西昆體詩人之一。著有文集六十卷,內(nèi)外制三十卷,預(yù)修太宗實錄、續(xù)通典,又作家傳談錄,均并行于世。
[宋代] 石懋
石懋,字敏若,自號橘林,蕪湖(今屬安徽)人。弱冠登哲宗元符三年(一一○○)進士?;兆诔鐚幹性倥e博學(xué)宏詞科,為密州教授。宣和間,因斥閹宦梁師成,被排擯。卒年三十四,有《橘林集》,已佚。事見清嘉慶《蕪湖縣志》卷八、卷一三。今錄詩十二首。
[宋代] 晁公武
南宋著名目錄學(xué)家、藏書家。字子止,人稱“昭德先生”。宋朝鉅野(今山東巨野縣)人,晁沖之之子。靖康末年入蜀避亂,宋高宗紹興二年舉進士第,紹興十一年至十七年(1141~1147)任四川轉(zhuǎn)運使井度的從官。自幼喜讀群書,初為四川總領(lǐng)財賦司,辦事有才干。紹興時,官為監(jiān)察御史、知恭州、滎州、合州,遷四川安撫制置使、興元府知府、成都知府等職。乾道七年(1171)回京師,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左朝儀大夫除臨安府少尹,官至吏部侍郎。有良吏之目,官累禮部侍郎?!犊S讀書志》二十卷,文多散佚,存于今者唯《郡齋讀書志》。
[宋代] 陳亞
陳亞(約公元1017年前后在世)字亞之,維揚(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真宗天禧初前后在世。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進士。嘗為杭之于潛令,守越州、潤州、湖州,仕至太常少卿。家有藏書數(shù)千卷,名畫數(shù)十軸,為生平之所寶。晚年退居,有“華亭雙鶴”怪石一株,尤奇峭,與異花數(shù)十本,列植于所居。亞好以藥名為詩詞,有藥名詩百首,其中佳句如“風(fēng)月前湖夜,軒窗半夏涼,”頗為人所稱。藥名詞如生查子,稱道之者亦多。少孤,長于舅家,受其舅影響,熟諳,藥名,有藥名詩百馀首。
[宋代] 釋守端
釋守端(一○二五~一○七二),俗姓葛,衡陽(今屬湖南)人。幼事翰墨,及冠依茶陵郁禪師,后住舒州白云寺,為南岳下十二世,楊歧會禪師法嗣。神宗熙寧五年卒,年四十八?!段鍩魰肪硪痪?、《禪林僧寶傳》卷二八有傳。今錄詩十五首。
[宋代] 蘇舜元
(1006—1054)綿州鹽泉人,字才翁。蘇易簡孫。仁宗天圣七年賜進士出身。明道中為扶溝主簿,出粟救濟饑荒。景祐四年知咸平縣,遷殿中丞,移知眉州,屢上書陳御西夏方略。慶歷三年改太常博士,出為福建路提點刑獄,移京西、河?xùn)|、兩浙。皇祐元年知揚州,官至尚書度支員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蒞官辦事果決,所至裁制強黠。為人精悍任氣節(jié),詩歌豪健,尤善草書。
[宋代] 艾可叔
艾可叔,字無可,號臞山。江西東鄉(xiāng)人。南宋詩人。艾可翁兄。與弟蕙山、弧山并稱“三艾先生”。咸淳四年(1268)進士。歷任吉水縣文學(xué)、新建縣丞、西臺中丞,官至御史中丞。入元不仕。以詩文著稱。著有《文江講藝集》、《臞山集》、《鉤玄篇》等詩文集,惜皆不傳?!督髟娬鳌肥珍浧湓娮鳌督鹆晖硖鳌?、《樟鎮(zhèn)夜泊》等12首?!度卧姟肪砣鹆浧湓?4首。事見《江西詩徵》卷二三。
[宋代]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鄭州),至祖父周詵時居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zhèn)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廬陵四忠”之一。開禧三年(1207年),賜謚文忠,寧宗親書“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詞,為南宋文壇盟主。與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齋文稿》、《平園集》等80余種,共200卷。
[宋代] 杜敏求
(1039—1101)宋眉州青神人,字趣翁,一字拙翁。七歲能詩,有“農(nóng)夫苦相問,燮理是何人”之句。仁宗嘉祐六年進士。授簡州司理參軍。歷知什邡縣,除成都府教授、太學(xué)博士,官終潼州府路提點刑獄。有文集。
[宋代] 吳浚
吳浚(?~一二七七),字允文,旴江(今江西南城)人。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文天祥以同都督出鎮(zhèn)江西時,浚為其軍參贊。次年于汀州降元,未幾奉元軍命至漳州勸降天祥,被縊殺(《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傳》)。有《吳允文集》一卷。今錄詩三十三首。
[宋代] 釋了演
釋了演,號誰庵。住臨安府靈隱寺。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有《誰庵演禪師語》一卷,收入《續(xù)古尊宿語要》卷五。《嘉泰普燈錄》卷一八、《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二十八首。
[宋代] 釋梵言
釋梵言,太平州(今安徽當(dāng)涂)人。曾住筠州(此據(jù)《嘉泰普燈錄》,《五燈會元》作瑞州)洞山寺及潭州龍牙寺。為南岳下十三世,寶峰克文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七、《五燈會元》卷一七有傳。今錄詩十五首。
[宋代] 胡榘
胡榘(1164-1224),江西廬陵人,宋抗金名臣胡銓之孫。淳熙十四年(1187),24歲的胡榘以監(jiān)慶元比較務(wù)攝任(暫代)象山縣令,監(jiān)比較務(wù)是州衙監(jiān)管各縣酒務(wù)(當(dāng)時酒類屬國家專買)的職事官員。淳熙十五年,李孟傳就任象山令,胡榘去職。可就在十四年秋,胡榘到象邑之西山(西谷)賞丹桂,贊嘆之余,引發(fā)詩興,寫了一首《詠丹桂》,在寬闊的聯(lián)想和想像中,濃墨重彩地渲染了丹桂的風(fēng)采?!跋笊娇h令詩詠象山花”成了一時傳聞,此詩也不脛而走,被廣泛傳抄。
[宋代] 柳子文
柳子文,字仲遠(yuǎn)。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本人《次韻呈文潛學(xué)士同年》詩)。曾官宣德郎(《欒城集》卷二五《伯父墓表》)。哲宗紹圣間為定州簽判(《蘇軾文集》卷五四《與程正輔第六十五簡》)。約卒于元符二年(一○九九)(同上書卷六三《祭柳仲遠(yuǎn)文》)。今錄詩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