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周承勛

[宋代] 周承勛

廣德人,字希稷。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知昆山縣,政平訟簡,民為感悅。有《清閟集》。

師嚴

[宋代] 師嚴

師嚴,字道立,襄陽(今屬湖北)人。度宗咸淳末元兵圍襄陽,脫身奔朝廷,上書論事,不報??退牢淞辍J乱姟豆纫簟肪砩?。今錄詩六首。

錢厚

[宋代] 錢厚

杭州臨安人,字德載,號竹巖懶翁。寧宗慶元二年進士。嘉定中為常熟令。工詩。有《竹巖拾稿》。

趙若槸

[宋代] 趙若槸

趙若槸,字自木,號霽山,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必漣弟。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進士。入元不仕。有《澗邊集》,已佚。事見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八《趙必漣傳》,《宋季忠義錄》卷一五有傳。今錄詩七首。

諸葛賡

[宋代] 諸葛賡

諸葛賡(九九三~一○七七),字君俞,號熙真子,丹陽(今屬江蘇)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歷官英州真陽、湖州德清尉,饒州樂平主簿,宣州旌德、撫州宜黃令。年六十四告老,以太子中舍致仕。神宗熙寧十年卒,年八十五(《京口耆舊傳》卷三)。今錄詩六首。

趙善傅

[宋代] 趙善傅

趙善傅,字商弼,號武節(jié)。太宗七世孫(《宋史》卷二二七《宗室世系表》一三)。官明、婺州刺史。與父不抑隨高宗南渡,從詔寓居上虞等慈寺。事見《歷朝上虞詩集》卷三。今錄詩六首。

董乂

[宋代] 董乂

董乂,字彥臣,德興(今屬江西)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官魏王宮教授。遷天章閣修撰、大理寺卿,再擢朝議大夫,敷文閣待制。事見清道光《德興縣志》卷六、卷七。

焦千之

[宋代] 焦千之

宋焦陂人,寄居丹徒,字伯強。曾從歐陽修學,稱高弟。棄科舉學,專意經(jīng)術(shù)。仁宗嘉祐六年舉經(jīng)義赴京,館太學,試舍人院賜出身。為國子監(jiān)直講。英宗治平三年,以殿中丞出知樂清縣,蒞事精明,創(chuàng)學校以教邑人。后移知無錫,入為大理寺丞。

范泰

[宋代] 范泰

范泰(355-428年),字伯倫,順陽郡山陰(今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人。南朝宋大臣,著名學者,史學家范曄之父。 史學家范曄之父,也是經(jīng)學家范寧之子。初為太學博士,拜天門太守,升中書侍郎,襲爵陽遂鄉(xiāng)侯。盧循起義時,派兵鎮(zhèn)壓,加振武將軍,升侍中,調(diào)度支尚書,黃門侍郎,遷御史中丞。劉裕即位,拜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元嘉三年,進位侍中、左光祿大夫、國子祭酒,領(lǐng)江夏王師,特進。五年卒,年七十四,追贈車騎將軍,謚號為宣。著有《古今善言》。

傅伯成

[宋代] 傅伯成

傅伯成(1143—1226),字景初,其先濟原(今屬河南)人,遷居晉江(今屬福建)。隆興元年(1163年),傅伯成登進士;淳熙五年(1178年),出任福建路連江知縣;慶元元年(1195年),任將作監(jiān)丞,同年被貶任漳州知州;開禧年間(1205~1207年),調(diào)任湖廣總領(lǐng);之后被重新起用任提點兩浙東路刑獄;入為工部侍郎,以沮開邊出為湖廣總領(lǐng)。嘉定元年(1208)拜左諫議大夫,以不附和史彌遠出知建寧府,移知鎮(zhèn)江府。八年致仕。寶慶二年卒,年八十四。

余復

[宋代] 余復

福州寧德人,字子叔。光宗紹熙元年進士第一。后入史館,兼實錄檢討,官至秘書郎。有《禮經(jīng)類說》、《左氏纂類》等。

僧某

[宋代] 僧某

僧某,姓名未詳,曾以偈問道寧。事見《開福道寧禪師語錄》卷下。今錄詩二首。

蔣重珍

[宋代] 蔣重珍

宋常州無錫人,字良貴,學者稱一梅先生。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第一。簽判建康軍。理宗紹定二年,召入對,遷秘書省正字。進《為君難》六箴,授秘書郎兼莊文府教授、崇政殿說書。遷著作佐郎。反對丞相出師關(guān)洛。以集英殿修撰知安吉州,三辭不許。尋詔守刑部侍郎致仕。卒謚忠文。

方梓

[宋代] 方梓

方梓,婺州人,字良甫,一字子發(fā)。

謝舉廉

[宋代] 謝舉廉

臨江軍新喻人,一作新淦人,字民師。第進士?;兆谡烷g知南康,有政績。博學工詩文,見賞于蘇軾。有《藍溪集》。

鄭亮

[宋代] 鄭亮

鄭漻,玉山(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上書言用兵急切、邊機利害二策(《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十一年第進士,調(diào)江陰縣教授。事見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一六。

陳旸

[宋代] 陳旸

宋福州人,字晉之。陳祥道弟。哲宗紹圣元年中制科。授順昌軍節(jié)度推官?;兆诔?,進《迓衡集》以勸導紹述,為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禮部侍郎趙挺之言其所著《樂書》貫穿明備,遷太常丞,進駕部員外郎,為講議司參詳禮樂官。后官至鴻臚太常少卿、禮部侍郎。卒年六十八。

張秉

[宋代] 張秉

(961—1016)歙州新安人,字孟節(jié)。張諤子。太宗太平興國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右司諫,深為宰相趙普所器重。真宗朝知潁、襄、鳳翔、河南、永興軍等州府,累官樞密直學士。秉屢歷要職,而不重儀檢,好為諧戲,人不重之。

劉次莊

[宋代] 劉次莊

劉次莊,字中叟,晚號戲魚翁,北宋潭州長沙(今屬湖南)人。神宗熙寧七年(1074)賜同進士出身。

王佐才

[宋代] 王佐才

建州崇安人,字昌輔。諸生。善畫墨竹。高宗建炎間范汝為叛,佐才率義兵御建陽,以功補承信郎。后為吉州水軍統(tǒng)領(lǐng),與敵力戰(zhàn),中流舟壞而沒。

林岊

[宋代] 林岊

林岊,字仲山,號蒼林子,福州沙堤人,林慎思十二世孫。少穎悟勤奮好學。六歲誦詩書,八歲通九經(jīng),九歲赴京,中奇童科。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中解元。淳熙十四年王容榜進士。兩應宏詞。京鏜丞相以其連中三大科,特授福州睦宗院教授。寶慶三年(1227),知汀州軍州事兼管內(nèi)勸農(nóng)。在汀州創(chuàng)書院二所,與六邑士講訂詩書,邑學皆有祠祀之。后改知漳州,再知邕州,奏準桂、越接壤互市通商、撫邊安民。薦謝升卿至安南。林岊以奇童科顯,連中三大科,官至太常少卿。德足以善政化民,才足以理煩治劇。著有《毛詩講義》傳世。

何亮

[宋代] 何亮

何亮,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M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

程頤

[宋代] 程頤

程頤(1033-1107.10.5),漢族,字正叔,祖籍河南府伊川縣(今嵩縣田湖鎮(zhèn)程村)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黃陂(今紅安縣二程鎮(zhèn)),世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為程顥之胞弟。程頤與其兄程顥同學于周敦頤,共創(chuàng)“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chǔ),世稱“二程”。其著作有《周易程氏傳》《遺書》《易傳》《經(jīng)說》,被后人輯錄為《程頤文集》。明代后期與程顥合編為《二程全書》,有中華書局校點本《二程集》。

釋凈全

[宋代] 釋凈全

釋凈全(一一三七~一二○七),號無用,俗姓翁,諸暨(今屬浙江)人。年二十出家,后師宗杲,祝發(fā)受戒。累典大剎,最后住慶元府天童寺。寧宗開禧三年卒,年七十一。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段鍩魰肪矶稹ⅰ秾殤c會稽續(xù)志》卷六有傳。今錄詩七首。

沈長卿

[宋代] 沈長卿

沈長卿(?~一一六○),字文伯,號審齋居士,歸安(今浙江湖州)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進士(《吳興志》卷八○)。歷臨安府觀察推官,婺州教授。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通判常州,改嚴州。二十五年因訕謗勒停除名,化州編管。三十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一六八、一八四)。今錄詩三首。

釋道真

[宋代] 釋道真

釋道真,俗姓張,出家于沙州(今甘肅敦煌)三界寺(敦煌遺書斯坦因三一四七)。十九歲修習《佛名經(jīng)》(北京圖書館柰字八八)。后唐長興五年(九三四)為比丘,編《三界寺藏內(nèi)經(jīng)論目錄》(敦煌研究院三四五)。后漢乾祐元年(九四八)為三界寺觀音院主,重修敦煌莫高窟南大像北一所古窟。三年,為沙州釋門僧政。后周顯德三年(九五六)始授徒施戒。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任沙州都僧錄(斯坦因四九一五),卒于任。敦煌遺書保存其書啟殘件二件,文二篇,詩六首。今錄詩六首。

張綬

[宋代] 張綬

張綬,字文結(jié),德興(今屬江西)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神宗熙寧中權(quán)將作監(jiān)丞。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權(quán)提點荊湖南路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九)。歷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除太府少卿(《宋會要輯稿》食貨五三之一五)。忤蔡京,以朝散大夫出知洪州。有《梅堂詩集》(《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六),已佚。事見清道光《德興縣志》卷七。今錄詩四首。

鄭瀛

[宋代] 鄭瀛

鄭瀛,字子仙,黃巖(今屬浙江)人。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士,授監(jiān)南岳廟。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明萬歷《黃巖縣志》卷五。今錄詩六首。

胡仲弓

[宋代]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詩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參之弟。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進士第為會稽令,老母適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跡江湖以終。仲弓工詩,著有葦航漫游稿四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趙滂

[宋代] 趙滂

趙與滂,字肖范,號蔗境,秦王德芳九世孫,四明(今浙江寧波)人。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為閩安鎮(zhèn)官(《閩中金石志》卷一○)。今錄詩七首。

王義山

[宋代] 王義山

王義山(1214——1287),字元高,號稼村,宋初文學大家王禹偁的后裔。富州(今江西豐城)人。精《易》學,善詞賦。宋末進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詩學劉克莊,王士禛《池北偶談》卷一八譏其為“下劣詩魔,惡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文皆沿宋季單弱之習,絕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類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萬歷刻本、《四庫全書》本?!度卧姟肪砣宥寥逅匿浧湓娙?。文收入《全元文》。事跡見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銘、《元詩選》二集甲集。

何頡之

[宋代] 何頡之

宋黃州黃岡人,初名頏,字斯舉,自號樗叟。篤學善屬文,嘗從蘇軾、黃庭堅游。

劉嘉謨

[宋代] 劉嘉謨

劉嘉謨,明弘治《吳江志》次其人于宋末汪元量后,姑從之。今錄詩六首。

饒魯

[宋代] 饒魯

饒州馀干人,字伯輿,一字仲元,號雙峰。少從學于黃干,干甚器之。嘗赴試不遇,遂潛心經(jīng)學,以致知力行為本,四方聘講無虛日。及卒,門人私謚文元。有《五經(jīng)講義》、《論孟紀聞》、《春秋節(jié)傳》、《學庸纂述》、《近思錄注》等。

李虛己

[宋代] 李虛己

宋建州建安人,字公受。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稱。真宗稱其儒雅循謹,特擢右諫議大夫。歷權(quán)御史中丞、給事中,知河中府、洪州。遷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喜為詩,與曾致堯、晏殊唱和,精于格律。卒年六十九。有《雅正集》。

張深

[宋代] 張深

張深(?~一一五七),雙流(今屬四川)人,徽宗崇寧間進士。為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四四)。高宗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知夔州。七年,主管成都軍路茶馬鹽政。八年,權(quán)四川轉(zhuǎn)運副使。九年,遷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專管熙、秦兩路。二十七年,提舉臺州崇道觀,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六、一一六、一一八、一三○、一七六)。

許尹

[宋代] 許尹

饒州樂平人,字覺民?;兆谡烷g進士。歷知興化軍、永、處、柳、邛州,均有惠政。高宗紹興中攝蜀帥,甚得眾心。遷司農(nóng)卿,總領(lǐng)川賦,以便宜積財谷。孝宗立,上疏請延儒臣講求治道。尋以敷文閣待制致仕。有文集。

林錫翁

[宋代] 林錫翁

林錫翁,字君用,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影印《詩淵》冊三頁一五八三)。今錄詩六首。

趙立

[宋代] 趙立

(1094—1130)徐州人。以敢勇隸兵籍。欽宗靖康初,以戰(zhàn)功為武衛(wèi)都虞候。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圍徐州,王復拒守,命立督戰(zhàn),身中六矢,戰(zhàn)愈勇。城陷,巷戰(zhàn)昏死,蘇后率殘兵追擊北還金兵,收復徐州,權(quán)知州事。同年末,率部往援楚州,連七戰(zhàn)而達,雖中矢仍指揮取勝,奉詔守楚州。翌年,金兵攻城益劇,立率軍搏殺,數(shù)挫金人攻勢。后中飛炮而卒。謚忠烈。

王益

[宋代] 王益

王益字舜良,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上池村人),王安石之父。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歷任建安(今福建建甌)主簿,臨江軍(今江西樟樹市)判官,新淦(今江西新干)、廬陵(今江西吉安)、新繁(今四川新繁)知縣、韶州(今廣東韶關(guān))知州等地方官,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卒贈工部郎中,后以子貴追封楚國公,贈太師中書令。寶元二年己卯(1039年) 二月,王益卒于江寧任上。 王益娶妻徐氏、吳氏,共生有七個兒子。分別為安仁、安道、安石、安國、安世、安禮、安上。

趙良坡

[宋代] 趙良坡

趙良坡,字深甫,號云山,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太宗十一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一三)。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進士。宋末知廣州府,為元兵生獲,放歸。逾年元將欲薦于朝,不屈死。事見清光緒《上虞縣志校續(xù)》卷七。今錄詩六首。

釋如本

[宋代] 釋如本

釋如本,號歸云,臺城(今河北邯鄲西南)人。住撫州疏山寺。為南岳下十六世,靈隱佛海慧遠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三十三首。

釋巖

[宋代] 釋巖

釋守恩,俗姓丘,住福州地藏寺。為青原下十二世,慧林本禪師法嗣?!段鍩魰肪硪涣袀?。今錄偈五首。

孫應鳳

[宋代] 孫應鳳

孫應鳳(?~一二六一),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進士,調(diào)德化縣尉,遷將作監(jiān)簿。景定二年知江陰軍,卒。事見《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清乾隆《德化縣志》卷二。今錄詩六首。

王奇

[宋代] 王奇

汾州人。武舉中第。隸章惇為將領(lǐng),降伏湖北溪洞酋舒光貴,縛獲元猛,平定懿、洽等州。累遷湖南都監(jiān)、徙廣西。會宜州蠻擾邊,裨將費萬戰(zhàn)死,奇不堪經(jīng)略使所迫,力戰(zhàn)而死。

汪若楫

[宋代] 汪若楫

汪若楫,宋代休寧縣榆村藏溪人,官宣城令。咸淳間,為紫陽書院山長。曾于北宋崇寧年間(公元1102~1106年)建秀山書院,地處藏溪南山之陽。《休寧縣志》載:崇寧年間(1102-1106),休寧縣汪若楫于藏溪建秀山書院,這是徽州創(chuàng)立最早的書院,汪氏有“秀山十景詩”?!缎掳参墨I志》卷首《先賢事跡上》,《弘治徽州府志》卷七《人物》以及《康熙休寧縣志》卷六《人物》和《宋詩紀事》卷七六《汪若楫》均有記載。

鄭居中

[宋代] 鄭居中

(1059—1123)開封人,字達夫。登進士第?;兆诔鐚幹校再F妃從兄,連擢至給事中、翰林學士。大觀元年,同知樞密院。三年,進知院事。旋以外戚罷政。蔡京免相,曾力言京當政無失。京復相,希再得樞密不遂,乃與京結(jié)怨。政和中,再知樞密院,與京立異,反對變亂法度,為士論所稱。朝議遣使金,約夾攻契丹復燕云,居中力陳不可。后暴疾卒,謚文正。有《政和五禮新儀》。

釋休

[宋代] 釋休

釋休,號退庵。住饒州薦福寺。為南岳下十六世,烏巨雪堂道行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六首。

朱昱

[宋代] 朱昱

朱昱,勝非孫(《宋史》卷二○三)。有《懶軒集》(《永樂大典》卷一三三四四),已佚。今錄詩六首。

翁合

[宋代] 翁合

翁合,字叔備、一字與可,號丹山(《蔡氏九儒書》卷八《久軒集》附錄),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進士。歷國子司業(yè)、國子祭酒。出知贛州兼浙西提刑。景定中擢侍講。有《丹山集》,已佚。事見《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二五。今錄詩四首。

劉沆

[宋代] 劉沆

劉沆,今江西省永新縣埠前鎮(zhèn)三門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劉沆進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時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進士設(shè)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為首”,在位以“長于吏事”著稱。

釋祖珠

[宋代] 釋祖珠

釋祖珠,號遁庵,南平(今湖北公安西北)人。住荊南府公安寺。為南岳下十七世,東林道顏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五首。

陳康伯

[宋代] 陳康伯

陳康伯(1097年— 1165年4月10日[1] )南宋大臣,抗金宰相。字長卿,一字安侯,江西省弋陽縣南港口鄉(xiāng)南山人。 徽宗宣和三年進士。歷官高宗參知政事、右相、左相、孝宗樞密使、左相兼樞密使。南宋時期 金兵南下侵宋,陳康伯力主抗金,危難之際,他迎眷屬入臨安,薦虞允文參謀軍事,在采石大敗金兵。病死于京城任所,歸葬于弋陽縣新政鄉(xiāng)九龍崗。 宋高宗曾稱贊陳康伯“靜重明敏,一語不妄發(fā),真宰相也?!睂殤c二年(1226年),理宗圖其像于昭勛閣,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王仲甫

[宋代] 王仲甫

成都華陽人,字明之。王圭從子。少年以詞賦登科,曾官主簿。博知經(jīng)史,文辭工巧。喜游賞,曠達不羈,不為榮辱所驚,不以是非為掛,朝賞夕宴,怡然自樂。

林顏

[宋代] 林顏

林顏,字仲和,福州福清(今屬福建)人,概子,邵弟。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英宗治平間知許州臨川縣(《元豐類稿》卷四五《天長縣君黃氏墓志銘》,按:北宋無許州,疑當作撫州)。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提舉廣南東路常平事。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提點廣南東路刑獄(同上書卷四○○),降知永州,徙泉州、濠州?;兆诮ㄖ芯竾辏ㄒ灰弧鹨唬囍荩ā端螘嫺濉愤x舉三三之二二)。崇寧元年(一一○二),知湖州。三年,移知廬州。終中奉大夫、直秘閣。事見《淳熙三山志》卷二六。今錄詩七首。

黃師參

[宋代] 黃師參

黃師參,男,中國三山(今福州市)人,詩人。師參字子魯,號魯庵。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官國子學正、南劍州添差通判。許應龍東澗集卷六有黃師參轉(zhuǎn)一官制。事見 《淳熙三山志》 卷三二。

釋祖鏡

[宋代] 釋祖鏡

釋祖鏡,俗姓張,明州(今浙江寧波)人。住明州大梅,稱法英祖鏡禪師。乃青原下十一世,九峰韶禪師法嗣?;兆谛统酰稀兜赖陆?jīng)解》。高宗紹興初卒?!段鍩魰肪硪涣袀?。今錄偈六首。

馬光祖

[宋代] 馬光祖

馬光祖(約1201—1270),字華父,號裕齋,宋浙江東陽馬宅鎮(zhèn)(一說城西)人。賜號裕齋,封金華郡公,謚號莊敏。生于南宋慶元庚申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200年),寶慶丙戌年(公元1226年)“試南宮叨進仕”。后歷任沿江制置使、江東轉(zhuǎn)運使、知臨安府(今杭州)、三知建康府(今南京)、戶部尚書、大學士,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拜參知政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升授為知樞密院事,以金紫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者的光祿大夫)致仕。馬光祖卒于咸淳癸酉年(公元1273年)五月十五日,享年七十有四。馬光祖是與范中淹、王安石等齊名的宋朝名相,《宋史·卷四一六》有傳。

張镃

[宋代] 張镃

張镃(1153—1221?)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南宋文學家,先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寓居臨安(現(xiàn)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顯赫,為宋南渡名將張俊曾孫,劉光世外孫。他又是宋末著名詩詞家張炎的曾祖,是張氏家族由武功轉(zhuǎn)向文階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隆興二年(1164),為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為司農(nóng)寺主簿,遷司農(nóng)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于是年后。

呂天策

[宋代] 呂天策

常州江陰人,字彥發(fā)。善詩,尤工書,能兼數(shù)體。有石刻十卷藏于家?;兆跁r被詔不就。人號呂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