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寓理”的詩句
-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①畛鲇阼?,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p>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p>
-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
曷(盍)嘗觀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則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則種之常不后時,而斂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實,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畝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鋤、铚、耰、艾,相尋于其上者如魚鱗,而地力竭矣。種之常不及時,而斂之常不待其熟。此豈能復(fù)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過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養(yǎng)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嬰兒之望之長也。弱者養(yǎng)之,以至于剛;虛者養(yǎng)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發(fā)于持滿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學(xué),不幸而早得與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謂不早也。吾今雖欲自以為不足,而眾已妄推之矣。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wù)學(xué)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歸過京師而問焉,有曰轍、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語之。
-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xué)不如彼邪?則學(xué)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xué)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又告于鞏曰:“愿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xué)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fēng)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
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據(jù),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fēng)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
:劉向 編
以家為鄉(xiāng),鄉(xiāng)不可為也;以鄉(xiāng)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毋曰不同生,遠者不聽;毋曰不同鄉(xiāng),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jié)!
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惡。故君求之,則臣得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惡之,則臣匿之。毋蔽汝惡,毋異汝度,賢者將不汝助。言室滿室,言堂滿堂,是謂圣王。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強力,不足以應(yīng)敵;博地多財,不足以有眾。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政;審於時而察於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也。緩者,後於事;吝於財者,失所親;信小人者,失士。
-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徑轉(zhuǎn)遠,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jié)寒姿,團欒潤霜質(zhì)。
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蹦巳?,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fù)徙居學(xué)宮之旁。其嬉游乃設(shè)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彼炀?。及孟子長,學(xué)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蹦巳?,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睆?fù)徙居學(xué)宮之旁。其嬉游乃設(shè)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彼炀?。及孟子長,學(xué)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痹唬骸肮峦邍L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橐病?/p>
-
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擔(dān)息樹陰。少時,且行,爭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訟于官?;萸矤幷叱觯欀菁o綱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無答者?;萘钊酥醚蚱は?,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笔範幷咭曋?,負薪者乃伏而就罪。
-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p>
-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p>
-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p>
-
某惡鼠,破家求良貓。厭以腥膏,眠以氈罽。貓既飽且安,率不食鼠,甚者與鼠游戲,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復(fù)蓄貓,以為天下無良貓也。是無貓邪,是不會蓄貓也。
-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人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視其顏色,竊斧也;聽其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者也。俄而掘其溝而得其斧,他日,復(fù)見其鄰之子,其行動、顏色、動作皆無似竊斧者也。
-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
:伽膃肭
昔有一人,于甕中盛谷。駱駝入甕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為憂,無計可施。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憂,吾有以教汝出?!敝魅素絾枺骸胺ê??”老人曰:“汝當斬駝頭,自當出之。”主人以為妙,即依其語,以刀斬駝頭。既殺駝,而復(fù)破甕,如此癡人,為世人所笑。
昔有一人,先甕中盛谷。駱駝入頭甕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為憂。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女當斬頭,自能出之?!奔从闷湔Z,以刀斬頭。既殺駝,而復(fù)破甕,如此癡人,世人所笑。
曩有一人,先甕中盛谷。駱駝入頭甕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患之。有一老父來語之曰:“女莫愁,吾教女出,女當斬頭,自能出之。”即用其語,以刀斬頭。既殺駝,復(fù)破甕,如此癡人,世人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