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立中正大學,又名“國立中正大學”,1989年正式成立。其規(guī)格相當于大陸的“211”工程學校。校長 吳志揚教授 ,教師 541人,學生 11,593。
籌建
為紀念前中華民國總統(tǒng)蔣介石并兼顧臺灣高等教育平衡,于1986年由行政院院會通過,在云林嘉義地區(qū)成立的大學。 1987年2月成立籌備委員會,由副總統(tǒng)李登輝擔任召集人,擇定嘉義縣民雄鄉(xiāng)為校地,周圍并保留特定區(qū)規(guī)畫為大學城用地,聘請林清江任籌備處主任,進行各項籌建工作。1989年7月1日國立中正大學正式成立,1989年正式招收中國文學研究所等5所碩士班研究生,首任校長由林清江擔任。創(chuàng)校初始,校地仍在趕工建設,于是借用嘉義師范學院的民雄新校區(qū)作為臨時校區(qū),第一屆的全校運動大會也是在借來的校地上舉行。1991年10月30日舉行校區(qū)正式啟用典禮。在第一屆畢業(yè)典禮上,林清江以“積極創(chuàng)新,修德澤人”勉勵第一屆15位畢業(yè)生。由于創(chuàng)校經費充裕,校地廣大,整體規(guī)畫及各種軟硬體設備齊全。目前設有文、理、社會科學、工、管理、法律及教育等學院及一通識中心。
學術表現(xiàn)
國立中正大學圖書資訊大樓QS亞洲大學排名
統(tǒng)計至2010年的世界大學排名中,進入亞洲排名前200名的大學全臺僅有17所,中正大學排名亞洲第161名,相較于2009年提升30名,為全臺國立大學進步幅度最高者。
網絡影響力全球前300大
2009年1月由西班牙網絡計量研究中心網絡實驗室發(fā)表之“世界大學網絡排名”,中正大學排名世界第384名,亞洲第35名,全臺第8名。2009年7月公布之更新數(shù)據(jù),中正大學排名世界第294名,亞洲第30名,全臺第9名,首度擠進全球前三百大。[5]2011年01月公布之數(shù)據(jù),中正大學排名世界第243名、亞洲排行第27名,全臺排名第8名,一舉超越政大、中興等老字號學校。
WOS科技論文排名
2009年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鑒中心基金會公布之WOS(Web of Science)排名,為臺灣大專院校2004年至2008年在20個學門中研究論文之質量指標,其中20個學門皆屬于自然科學與工程類學門,各學門指標表現(xiàn)在前15名方能進入排名。中正大學共有10個學門進入排名。
企業(yè)最愛用大學排名
由1111人力銀行公布的2010年企業(yè)最愛用大學排名,中正大學在國立大學排行中較前次(2008年)調查上升了七名,首次進入前十名成為第九名。
IC設計領域最高殿堂ISSCC
國際固態(tài)電路研討會(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為一年一度半導體界的國際會議,有“IC界的奧林匹克”之稱,每年遴選數(shù)篇研究論文作技術發(fā)表,預告未來半導體產業(yè)的研發(fā)趨勢,具有前瞻性的指標。獲選之論文研究可謂被國際肯定,躋身全球頂尖之列。
資管研究世界前15
根據(jù)2009年對資管領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研究作調查的一篇期刊文章,臺灣僅三間大學資管研究擠進世界前30名,中正大學排名世界第15名,亞洲第7名,全臺第3名。
進入ESI排名,世界前1%
依據(jù)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鑒中心基金會公布之2010年國內大學ESI學門排名(2010年5月),全臺灣共39校進入ESI學門排名,進入ESI排名即表示該學門學術領域成就進入世界前1%。中正大學進入ESI全球排名之學門有以下三門。其中計算機科學領域相對影響力指數(shù)(CPP/FCSm)全臺第4,化學領域相對影響力指數(shù)(CPP/FCSm)全臺第2。
臺灣綜合大學系統(tǒng)
2010年,國立中正大學加入由國立
中山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及國立中興大學組成的臺灣T3大學聯(lián)盟,成為臺灣T4大學聯(lián)盟,亦稱為臺灣綜合大學系統(tǒng),是繼臺灣聯(lián)合大學系統(tǒng)之后,臺灣的第二個大學系統(tǒng)。透過學術活動交流、校際選課與互相承認學分、共同成立研究中心等資源共享方式,使各校彼此合作與良性競爭,帶動學術、校務與研究之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