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網(wǎng)
zhōng guó

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注音ㄓㄨㄥ ㄍㄨㄛˊ

繁體中國
詞性名詞


詞語解釋

中國[ zhōng guó ]

⒈ 古代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后成為我國的專稱。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首都北京。

中國應(yīng)當(dāng)對(duì)人類有較大的貢獻(xiàn)。

China;

中國[ zhōng guó ]

⒈ 指中原地區(qū)。

與中國抗衡?!顿Y治通鑒》

Central Plains;

⒉ 又。

驅(qū)中國士眾。
將中國人。

⒊ 京城。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詩·大雅》

capital;

引證解釋

⒈ 上古時(shí)代,我國 華夏 族建國于 黃河 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而把周圍其他地區(qū)稱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區(qū)。

《詩·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
《莊子·田子方》:“吾聞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br />《韓非子·孤憤》:“夫 越 雖國富兵強(qiáng),中國之主皆知無益於己也。”
漢 桓寬 《鹽鐵論·申韓》:“大 河 之始決於 瓠子 也,涓涓爾,及其卒,泛濫為中國害?!?br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江 左地促,不如中國?!?br />宋 惠洪 《冷齋夜話·嶺外梅花》:“嶺外梅花與中國異,其花幾類桃花之色,而唇紅香著?!?br />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柳邊紀(jì)略》:“泉甘土肥,物產(chǎn)如參貂,非中國有。”

⒉ 指生長(zhǎng)、居住在中原地區(qū)的人。

《晉書·宣帝紀(jì)》:“吳 以中國不習(xí)水戰(zhàn),故敢散居 東關(guān)?!?br />宋 陳善 《捫虱新話·阮籍知母而不知父》:“夫 籍 中國也,而與夷狄無異?!?br />《宋史·岳飛傳》:“金 人所以立 劉豫 於 河 南,蓋欲荼毒中原,以中國攻中國?!?/span>

⒊ 猶國家,朝廷。

《禮記·檀弓》:“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國,雖欲勿哭,焉得而弗哭?!?br />《漢書·西南夷傳》:“即以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勞中國,宜罷郡,放棄其民,絶其王侯勿復(fù)通。”
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札子》:“以為中國全盛,而當(dāng)思維持保守?!?/span>

⒋ 京師。

《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毛 傳:“中國,京師也?!?br />《史記·五帝本紀(jì)》:“夫而后之中國,踐天子位焉?!?br />裴骃 集解引 劉熙 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br />唐 李賀 《李憑箜篌引》:“江娥 啼竹素女怨, 李憑 中國彈箜篌?!?br />方世舉 注:“中國,作都中解。”

⒌ 我國的專稱。

清 林則徐 《擬諭英吉利國王檄》:“中國 所行於外國者,無一非利人之物?!?br />毛澤東 《紀(jì)念孫中山先生》:“中國 應(yīng)當(dāng)對(duì)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xiàn)?!?/span>

⒍ 指 恒河 中流一帶的 中印度,佛教徒譯稱 中國。參閱 晉 法顯 《佛國記》。

國語辭典

中國[ zhōng guó ]

⒈ 上古時(shí)代,漢族文化發(fā)源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其地為「中國」。后各朝疆土漸廣,凡所轄境,皆稱為「中國」。

《詩經(jīng)·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
《公羊傳·昭公二十三年》:「曷為以詐戰(zhàn)之辭言之,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span>

⒉ 朝廷。

《禮記·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國,雖欲勿哭,焉得而弗哭?!?br />《漢書·卷九五·西南夷傳》:「圣王不以勞中國,宜罷郡,放棄其民,絕其王侯勿復(fù)通?!?/span>

⒊ 京師。

《詩經(jīng)·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br />漢·毛亨·傳:「中國,京師也。」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夫而后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

近音詞、同音詞


“中國”分字解釋


詞語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