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唐代] 李百藥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guī),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nèi)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后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另外,據(jù)《安平縣志》載:李百藥及家族墓地遺址在今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xiāng)寺店村南。
[唐代] 李華
李華(約715-766),唐代散文家,詩人。字遐叔,趙郡贊皇(今屬河北)人。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天寶二年(743)登博學宏辭科,官監(jiān)察御使、右補闕。安祿山陷長安時,被迫任鳳閣舍人?!鞍彩分畞y”平定后,貶為杭州司戶參軍。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病故。作為著名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并與蕭穎士、顏真卿等共倡古義,開韓、柳古文運動之先河。其傳世名篇有《吊古戰(zhàn)場文》。亦有詩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輯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唐代] 修睦
(?—918)唐末五代初僧,號楚湘。唐昭宗光化間,任廬山僧正。與貫休、齊己、虛中、處默等為詩友。五代初,應吳國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難。修睦以詩名,尤長于近體,多詠僧居生活。有《東林集》,已佚。
[唐代] 伍喬
伍喬,生卒年月不詳,南唐廬江人(今安徽省中部偏南、巢湖西南岸),自幼入廬山國學,工詩文。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賦》中進士第一,元宗命石勒喬賦于國門。后官歙州通判、考功員外郎。年70卒。
[唐代] 劉憲
劉憲(655年―711年),字元度,宋州寧陵人,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曾祖劉會,官至隋高陽郡功曹、益州綿竹令;祖劉舉,唐左宗衛(wèi)率府錄事參軍、潞州鄉(xiāng)縣令;父劉思立,考功員外郎。劉憲十五歲舉進士,授阜城尉,歷任武德、白水、伊闕三縣尉,累進左臺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尚書工部員外郎。景龍初(公元707年),為太子詹事,兼崇文館學士。唐睿宗景云二年正月十一日卒,年五十七。贈兗州刺史。憲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 張南史
張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好弈棋。其后折節(jié)讀書,遂入詩境,以試參軍。避亂,居揚州。再召,未赴而卒。代表作有《同韓侍郎秋朝使院》、《寄中書李舍人》、《殷卿宅夜宴》、《春日道中寄孟侍御》、《江北春望贈皇甫補闕》等,其中以前六首詠物詩最有特色。
[唐代] 劉方平
劉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xiāng)思,思想內(nèi)容較貧弱,但藝術(shù)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唐代] 顧夐
顧敻,五代詞人。生卒年、籍貫及字號均不詳。前蜀王建通正(916)時,以小臣給事內(nèi)廷,見禿鷲翔摩訶池上,作詩刺之,幾遭不測之禍。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顧夐能詩善詞。 《花間集》收其詞55首,全部寫男女艷情。
[唐代] 竇常
竇常(746~825),字中行,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郡望扶風(今陜西興平東南)。大歷十四年,登進士第。貞元十四年,為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節(jié)度參謀,后歷泉州府從事,由協(xié)律郎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元和中,佐薛蘋、李眾湖南幕,為團練判官、副使。入朝為侍御史、水部員外郎。八年出為朗州刺史,轉(zhuǎn)夔、江、撫三州刺史,后除國子祭酒致仕。詩入《竇氏聯(lián)珠集》,《全唐詩》存詩26首。與其兄弟牟、群、庠和鞏并稱“五竇”。
[唐代] 裴度
晉國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裴度出身河東裴氏的東眷裴氏,為德宗貞元五年(789年)進士。憲宗時累遷司封員外郎、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支持憲宗削藩。裴度在文學上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反對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他對文士多所提掖,時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東都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借吟詩、飲酒、彈琴、書法以自娛自樂,為洛陽文事活動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詩》等錄其詩文。
[唐代] 鄭巢
鄭巢,[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不祥,錢塘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大中間,舉進士。姚合為杭州刺史,巢獻詩游其門館。合頗獎重,凡登覽燕集,巢常在側(cè)。后不仕而終。巢著有詩一卷,《唐才子傳》傳于世。
[唐代] 王涯
王涯〔唐〕(764~835))字廣津,太原人。約生于唐代宗廣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約七十余歲。博學工文。梁肅異其才,薦于陸贄。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進士,又舉宏辭。再調(diào)藍田尉。久之,以左拾遺為翰林學士,進起居舍人。元和時,累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穆宗立,出為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文宗時,以吏部尚書代王播總鹽鐵,為政刻急,始變法,益其稅以濟用度,民生益困。
[唐代] 劉叉
劉叉,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籍貫等均不詳?;顒釉谠湍甏?。他以“任氣”著稱,喜評論時人。韓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賦《冰柱》、《雪車》二詩,名出盧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滿韓愈為諛墓之文,攫取其為墓銘所得之金而去,歸齊魯,不知所終。
[唐代] 張仲素
張仲素(約769~819)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為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勛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里分明見關(guān)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zhàn)斗精神。
[唐代]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賓,號東瀛子,縉云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后到天臺山入道。晚年辭官隱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頗多,有《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道門科范大全集》、《廣成集》、《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青城山記》、《武夷山記》、《西湖古跡事實》等。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虬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杜光庭注重對道教教義、齋醮科范、修道方術(shù)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對后世道教影響很大。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無法見其原貌。研究杜光庭的專著有《唐代老學研究——以成玄英、李榮、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經(jīng)》注疏為個案》等。
[唐代] 李昌符
[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若夢,(唐詩紀事作嵓夢。此從唐才子傳)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有詩名,久不登第。咸通四年,(公元八六三年)忽得一計,乃作婢仆詩五十首,中有云:“春娘愛上酒家樓,不怕歸遲總不憂;推道那家娘子臥,且教留住待梳頭”。又云:“不論秋菊與春花,個筒能瞳空肚茶。無事莫教頻入庫,每般(或作一名)閑物要些些”。所言皆中婢仆之諱,浹旬之間,京都盛傳。是年遂及第嘗與鄭谷酬贈。仕歷尚書郎、膳部員外郎。(唐才子傳作昌符作奴婢詩,御史劾以輕薄為文,多妨政務,遂謫官終身。此從北夢瑣言)昌符著有詩集一卷,《唐才子傳》傳于世。
[唐代] 竇群
竇群(763—814),字丹列。兄弟皆擢進士第,獨群以處士客于毗陵。韋夏卿薦之,為左拾遺,轉(zhuǎn)膳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出為唐州刺史,武元衡、李吉甫共引之,召拜吏部郎中。元衡輔政,復薦為中丞。后出為湖南觀察使,改黔中,坐事,貶開州刺史。稍遷容管經(jīng)略使,召還卒。詩二十三首。
[唐代] 來鵠
來鵠(?-883),即來鵬(《全唐詩》作來鵠),唐朝詩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傳來鵬家宅在南昌東湖徐孺子亭邊,家貧,工詩,曾自稱“鄉(xiāng)校小臣”,隱居山澤。師韓柳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間,才名籍甚。舉進士,屢試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觀察使韋岫召入幕府,愛其才,欲納為婿,未成。廣明元年(880)黃巢起義軍攻克長安后,鵬避游荊襄。
[唐代] 盧肇
盧肇(818(戊戌年)—882)字子發(fā),江西宜春文標鄉(xiāng)(現(xiàn)屬分宜)人,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狀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又因他作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門生,入仕后并未介入當時的“牛李黨爭”,故一直為人們所稱道。
[唐代] 徐彥伯
徐彥伯(?—714),名洪,以字行,兗州瑕丘人。七歲能為文,對策高第。調(diào)永壽尉,蒲州司兵參軍。時司戶韋暠善判,司士李亙工書,而彥伯屬辭,稱河東三絕。屢遷給事中,預修《三教珠英》。由宗正卿出為齊州刺史,移蒲州,擢修文館學士、工部侍郎,歷太子賓客卒。
[唐代] 許敬宗
許敬宗(公元592年—公元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隋朝禮部侍郎許善心之子。隋大業(yè)年間中秀才,后擔任書佐。其父許善心被殺之后投奔瓦崗軍,被李密任命為記室。李密兵敗之后投奔唐朝,補漣州別駕,秦王李世民問其才學召為秦府學士,貞觀八年(634年)任著作郎、監(jiān)修國史,不久遷中書舍人。咸亨元年(670年)以特進的身份退休。咸亨三年(672年)去世,時年81歲。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繆。著有文集八十卷,今編詩二十七首。
[唐代] 尚顏
[唐](約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約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俗姓薛,字茂圣,汾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出家荊門。工五言詩。尚顏著有詩集五卷,(《文獻通考》作供奉集一卷。此從《全唐詩》)傳于世。
[唐代] 熊孺登
熊孺登,鐘陵(今江西省進賢縣)人,約唐憲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間(806—820)登進士第,為四川藩鎮(zhèn)從事,與白居易、劉禹錫友善,時相贈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劉禹錫《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鐘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達了他們之間情誼。他勤于創(chuàng)作,寫詩很多,而傳于后世的僅存詩集一卷。其中贈答應酬之作較多,佳句不少。有些詩句感情真摯、動人,為時所傳誦。
[唐代] 郭震
郭震一般指郭元振。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貴鄉(xiāng)(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唐朝名將、宰相。郭元振進士出身,授通泉縣尉,后得到武則天的贊賞,被任命為右武衛(wèi)鎧曹參軍,又進獻離間計,使得吐蕃發(fā)生內(nèi)亂。唐玄宗驪山講武,郭元振因軍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后在赴任饒州司馬途中,抑郁病逝。
[唐代] 雍裕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詳,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詩名。工樂府,極有情致。貞元后,數(shù)舉進士不第,飄零四方。裕之著有詩集一卷, 《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 沈彬
[約公元八五三年至九五七年間在世]字子文,(五代詩話作子美。此從唐才子傳)筠州高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宣宗大中七年至周世宗顯德四年間在世,年約九十歲左右。少孤,苦學。應舉不策。乾符中,(公元八七七年左右)南游湖、湘,隱云陽山數(shù)年。又游嶺表,約二十年,始還吳中。與僧虛中、齊己為詩友。時南唐李升鎮(zhèn)金陵,旁羅俊逸儒宿。彬應辟,知升欲取楊氏,因獻畫山水詩云:“須知筆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頓難”。升大喜,授秘書郎。保大中,以吏部侍郎致仕。歸,徙居宜春。時年八十余。李璟以舊恩召見,賜粟帛官其子。彬著有詩集一卷,《唐才子傳》傳于世。
[唐代] 蕭萐父
1924.1-2008.9.17,生于四川成都,祖籍四川井研。中國著名哲學史家,1947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哲學系,1956年受邀回武漢大學重建哲學系,是現(xiàn)今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創(chuàng)建者與學術(shù)帶頭人,并以此為基地開創(chuàng)了獨樹一幟的珞珈中國哲學學派。
[唐代] 裴迪
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guān)系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昂睫D(zhuǎn)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閑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
[唐代] 聶夷中
聶夷中,字坦之,河東人,一說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余物。其詩語言樸實,辭淺意哀。不少詩作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剝削進行了深刻揭露,對廣大田家農(nóng)戶的疾苦則寄予極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詠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發(fā)鄴北經(jīng)古城》、《雜怨》等,其中以《詠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傳最廣(《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認定為李紳的作品,故不提)。
[唐代]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唐代] 盧象
盧象,唐(約公元七四一年前后在世)字緯卿,汶水人。(唐才子傳云:鴻之侄。恐不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開元末前后在世。攜家久居江東。開元中,與王維齊名。仕為秘書郎。轉(zhuǎn)右衛(wèi)倉曹掾。丞相深器之。累官司勛員外郎。象名盛氣高,少所卑下,遂為飛語所中,左遷齊、邠、鄭三郡司馬。入為膳部員外郎。安祿山之亂,象受偽署,因貶永州司戶。起為主客員外郎,道病,遂卒于武昌。象著有文集十二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 李兼
(?—791)唐隴西人。玄宗天寶中,仕為校書郎。后為州司馬,累遷大州刺史。代宗大歷十四年,自秘書少監(jiān)兼侍御史授鄂州刺史、當州防御使。德宗建中三年,改鄂、岳、沔三州觀察防御使,討梁崇義。襄陽平,加左散騎常侍。旋又副曹王皋討李希烈,以涇原亂,遂止。貞元元年,為江西觀察使。罷省軍士,收其資糧,以為月進,希固恩寵。又進六尺高銀瓶。人以此少之。七年,征拜國子祭酒。
[唐代] 高蟾
(約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詳,河朔間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貧,工詩,氣勢雄偉。性倜儻,然尚氣節(jié),雖人與千金,非義勿取。十年場屋,未得一第,自傷運蹇,有“顏色如花命如葉”句。與郎中鄭谷為友,酬贈稱高先輩。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薦,始登進士。乾寧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 王希明
唐時人,號丹元子,又號青羅山布衣。玄宗開元年間以方技為內(nèi)供奉,待詔翰林。嘗奉命編《太乙金鏡式經(jīng)》。又撰《丹元子步天歌》一卷。該書七言,有韻,系我國古代以詩歌形式介紹全天星官之天文學重要著作。首創(chuàng)將整個天空劃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個天區(qū)。每區(qū)包含若干星官、數(shù)量、位置。
[唐代] 李貞
李貞(627年-688年10月12日),唐太宗第八子,母燕德妃。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后封為漢王、原王、越王。武則天當政時,李貞因起兵失敗而飲毒自盡。開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將李貞、李沖重新改葬,追謚號為敬。
[唐代] 唐求
唐求[唐](約880~約907)(約公元九零六年前后在世),一作唐俅或唐球,蜀州青城縣味江鎮(zhèn)(今屬四川省崇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佑年間前后在世。唐末隱居味江山中,人稱“唐山人”或“ 唐隱居”。王建占據(jù)成都后,召他為參謀,但他拒絕與之合作。在長期的隱居生活中,他以詩自娛,以詩言志,以詩寄情,把寫詩當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唐求主要活動于唐武宗會昌年間至唐滅亡前后,思想兼融儒釋道三家。他的詩作反映了當時社會狀況及下層文人心態(tài),風格清新自然, 豐富了晚唐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唐代] 虞世南
永興縣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漢族,余姚(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jiān)、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原有詩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國時期,張壽鏞輯成 《虞秘監(jiān)集》 4卷,收入 《四明叢書》。
[唐代] 楊炯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
[唐代] 崔櫓
崔櫓,唐代詩人,進士,曾任棣州司馬。他善于撰寫雜文,詩作以絕句成就最高,今存詩十六首。他的詩作風格清麗,畫面鮮艷,托物言志,意境深遠。據(jù)阿袁(即陳忠遠)先生《唐詩故事 .謝詩差幸人原諒 ——崔櫓謝罪詩真是戒酒良方》記載,崔櫓由于自身經(jīng)歷的緣故,后來還寫詩謝罪而戒酒了呢,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肅然起敬的事兒了。
[唐代] 宗澤
宗澤(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漢族,浙東烏傷(今浙江義烏)人,宋朝名將。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gòu),力主還都東京,并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三呼“過河”而卒。死后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謚號忠簡。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
[唐代] 陳景沂
陳景沂(生卒年未詳),或說名景沂,或說名詠,景沂為字,號愚一子、肥遯子。其籍貫《四庫全書總目》作天臺,民國《臺州府志》作涇岙(今溫嶺市晉岙村),經(jīng)考證,以宋臺州(今屬浙江)為是。理宗寶祐(1253-1258)年間重新整理《全芳備祖》,并進獻朝廷,請人作序,謀求出版。綜其一生行跡,屬于當時的江湖游士,沒有科舉、仕宦方面的任何信息,布衣終身,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江淮、湘贛、浙閩等地漫游、客居。現(xiàn)存著作唯有《全芳備祖》一種,其中收有一些自己的詩詞和短文。
[唐代] 孟貫
孟貫(約公元九五七年前后在世)字一之,建安人。(唐才子傳作閩中人。此從全唐詩)生卒年均不詳,約周世宗顯德中前后在世??途咏稀P允枰?,不以榮宦為意。周世宗至廣陵貫時大有詩名,世宗亦聞之。貫錄詩一卷獻上,首篇有云:“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笔雷诓粣偟溃骸半薹ヅ岩?,何得‘有巢'無主’之說。幸硬骨頭朕,若他人則必不免?!彼觳唤K卷。賜進士而不授官。后不知所終。貫著有詩集《唐才子傳》傳世。
[唐代] 皇甫松
皇甫松,字子奇,自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缎绿茣に囄闹尽分?em>皇甫松《醉鄉(xiāng)日月》3卷。其詞今存20余首,見于《花間集》、《唐五代詞》。事跡見《歷代詩馀》。 今有王國維輯《檀欒子詞》一卷。
[唐代] 陸暢
陸暢(約公元820年前后在世)字達夫,吳郡吳縣(今蘇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末年前后在世。初居蜀,嘗為蜀道易一詩以美韋皋。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進士第。時皋已沒,有與之不悅者,詆所進兵器皆鏤“定秦”字。暢上言“定秦”乃匠名,由是議息。為皇太子僚屬。云安公主出降,暢為儐相,才思敏捷,應答如流。因吳語為宋若華所嘲,作《嘲陸暢》一詩。后官鳳翔少尹。陸暢所作詩,全唐詩錄存一卷。
[唐代] 秦韜玉
秦韜玉 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陜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陽(今陜西合陽)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為左軍軍將。少有詞藻,工歌吟,卻累舉不第,后諂附當時有權(quán)勢的宦官田令孜,充當幕僚,官丞郎,判鹽鐵。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后,韜玉從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賜進士及第,編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為工部侍郎、神策軍判官。時人戲為“巧宦”,后不知所終。
[唐代]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唐代] 祖詠
祖詠 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chuàng)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jié)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后歸隱汝水一帶。
[唐代] 儲嗣宗
儲嗣宗,唐詩人。儲光羲曾孫。潤州延陵(今丹陽)人,郡望兗州(今屬山東)。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登進士第,曾任校書郎。到過北方邊塞,有《隨邊使過五原》詩,與顧非熊、顧陶友善。崇仰王維,受王維、儲光羲影響,善寫山林幽景,多發(fā)塵外之思,缺乏社會內(nèi)容。元辛文房謂其為詩“苦思夢索,所謂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塵外之想”,并稱頌其“片水明在野,萬華深見人”,“蟬鳴月中樹,風落客前花”等警句為“皆區(qū)區(qū)所當避舍者也”。但藝術(shù)成就遠不及王、儲?!度圃姟蜂洿嫫湓娝氖祝帪橐痪??!度圃娡饩帯费a詩一首?!吨饼S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
[唐代] 竇鞏
[唐](約公元七六二年至八二一年間在世)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竇庠之弟。生卒年均不詳,約自唐肅宗寶應元年至穆宗長慶元年間在世,年六十歲。狀貌魁偉。少博覽,無所不通。性宏放,好談古今。門多長者車轍。諸兄均先貴達,鞏于元和二年(公元八O七年)始舉進士。袁滋鎮(zhèn)滑州,辟為從事。入朝,拜侍御史,歷司勛員外刑部郎中。元稹觀察浙東,奏為副使,檢校秘書少監(jiān),兼御史中丞。稹移鎮(zhèn)武昌,鞏為副使。平居與人言,吻動而言不發(fā),白居易等目為囁嚅翁。后終老于鄂渚。鞏所著詩,見竇氏聯(lián)珠集。
[唐代] 毛文錫
唐末五代時人,字平珪,高陽(今屬河北人),一作南陽(今屬河南)人。年十四,登進士第。已而入蜀,從王建,官翰林學士承旨,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蜀亡,隨王衍降唐。未幾,復事孟氏,與歐陽烔等五人以小詞為孟昶所賞?!痘ㄩg集》稱毛司徒,著有《前蜀紀事》《茶譜》,詞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國維輯《毛司徒詞》一卷。
[唐代] 劉希夷
劉希夷 (約651-?) 唐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diào)。《代悲白頭吟》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jù)為已有,希夷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延之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后為人所害,死時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傳。
[唐代] 楊凝
楊凝(?—802)唐代詩人。字懋功,虢州弘農(nóng)人,楊憑之弟。生年不詳,約卒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訓。長善文辭,與兄憑、弟凌皆有名。大歷中,踵擢進士第,時號“三楊”。凝由協(xié)律郎三遷侍御史,為司封員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為權(quán)幸所忌,徙吏部。稍遷右司郎中。宣武董晉表為判官。亳州刺史缺,晉以凝行州事,增墾田,決淤堰,筑堤防,水患為息。時孟叔度縱橫撓軍治,凝亦荒于酒。董晉卒,(公元799年)凝走還京師,闔門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 賈至
賈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陽人,賈曾之子。生于唐玄宗開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年五十五歲。擢明經(jīng)第,為軍父尉。安祿山亂,從唐玄宗幸蜀,知制誥,歷中書舍人。時肅宗即位于靈武,玄宗令至作傳位冊文。至德中,將軍王去榮坐事當誅,肅宗惜去榮材,詔貸死。至切諫,謂壞法當誅。廣德初,為禮部侍郎,封信都縣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謚文。至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傳》有其傳。
詩詞推薦
- 西江月(泛洞庭青草)宋代:黃機
- 漁父·云溪灣里釣魚翁唐代:張志和
- 行香子·與泗守過南山晚歸作宋代:蘇軾
-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宋代:蘇軾
- 雙頭蓮·呈范至能待制宋代:陸游
- 己酉下第明代:趙完璧
- 端午詞·御閣宋代:晏殊
- 丑奴兒令(促養(yǎng)直赴雪夜溪堂之約)宋代:康與之
- 滄浪歌兩漢:佚名
- 子夜吳歌·冬歌唐代:李白
-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唐代:王維
- 盤石篇兩漢:曹植
- 移竹宋代:辛棄疾
- 飛雁宋代:王安石
- 送張司訓爵擢同州學正明代:周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