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劉學(xué)箕

[宋代] 劉學(xué)箕

劉學(xué)箕,生卒年均不詳(約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紹熙時期在世),字習(xí)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劉子惲之孫。生平未仕,但游歷頗廣,曾“游襄漢,經(jīng)蜀都,寄湖浙,歷覽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陳以莊跋)。

王松

[宋代] 王松

王松,字不凋,稱王四十郎,金陵(今江蘇南京)人,設(shè)質(zhì)庫于清化寺中。哲宗元祐間曾從榮天和學(xué)詩(《藏海詩話》)。

洪皓

[宋代] 洪皓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歷臺州寧海主簿,秀州錄事參軍。宋代詞人。

釋寶曇

[宋代] 釋寶曇

釋寶曇(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許,嘉定龍游(今四川樂山)人。幼習(xí)章句業(yè),已而棄家從一時經(jīng)論老師游。后出蜀,從大慧于徑山、育王,又從東林卐庵、蔣山應(yīng)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錫山。歸蜀葬親,住無為寺。復(fù)至四明,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號橘洲老人。寧宗慶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龕銘》)。曇為詩慕蘇軾、黃庭堅,有《橘洲文集》十卷?!秾殤c四明志》卷九有傳?!殨以姡匀毡緰|山天皇元祿十一年戊寅織田重兵衛(wèi)仿宋刻本(藏日本內(nèi)閣文庫)為底本。集外詩附于卷末。

丘處機

[宋代] 丘處機

丘處機,乾道,字通密,道號長春子,是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人以及執(zhí)掌天下道教的宗教領(lǐng)袖。登州棲霞人士(今屬山東)。中國金代著名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道教領(lǐng)袖、政治家、文學(xué)家、養(yǎng)生學(xué)家和醫(yī)藥學(xué)家。元世祖時,追封其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趙希逢

[宋代] 趙希逢

趙希逢(生卒年不詳)一作希蓬,宋宗室,太祖四子秦王德芳八世孫。理宗淳祐間,以從事郎為汀州司理。與華岳詩詞酬唱往來,有《華趙二先生南征錄》今不傳。詞見《詩淵》第二十五冊。

石孝友

[宋代] 石孝友

石孝友,南宋詞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填詞常用俚俗之語,狀寫男女情愛。仕途不順,不羨富貴,隱居于丘壑之間。 石孝友著有《金谷遺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一卷,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本作《金谷詞》,不分卷。有明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四部備要》排印本。《全宋詞》據(jù)毛□校汲古閣本收錄。

吳惟信

[宋代] 吳惟信

吳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吳興)人。南宋后期詩人。

歐陽澈

[宋代] 歐陽澈

歐陽澈,男,北宋末江右人布衣。字德明,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少年時即喜談世事,尚氣大言,慷慨不稍屈。靖康初應(yīng)詔上疏,奏論朝廷弊政三十余事,陳安邊御敵十策。金兵南侵,徒步赴行在,伏闕上書,力詆和議。建炎元年八月,與陳東同時被殺,年三十一 (《宋史》本傳作年三十七,誤)。紹興間,追贈秘閣修撰。

張憲

[宋代] 張憲

(?—1142)閬州人。為岳家軍前軍統(tǒng)制、同提舉一行事務(wù)。高宗紹興四年,參加收復(fù)襄漢六郡戰(zhàn)役,攻取郢州后,與徐慶、牛皋等進克隨州,又和王貴等大敗金將劉合孛堇及偽齊將李成數(shù)萬聯(lián)軍,復(fù)鄧州。十年,從岳飛北伐,領(lǐng)兵奪據(jù)潁昌府、淮寧府。郾城大戰(zhàn)后,引軍攻拔臨潁,并與徐慶等在臨潁附近再破金兵。以戰(zhàn)功官居觀察使。十一年,岳飛罷兵權(quán),改任鄂州大軍副都統(tǒng)制。秦檜、張俊使軍人王俊誣告其策劃為岳飛收回軍權(quán),與岳云同時被捕。在獄中被拷掠至體無完膚,終不伏罪,遂與岳氏父子并遭殺害。

王紳

[宋代] 王紳

宋人。神宗元豐初內(nèi)官。效王建作宮詞百首。

段克己

[宋代]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學(xué)家。字復(fù)之,號遁庵,別號菊莊。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與弟成己并負(fù)才名,趙秉文目之為“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后中進士,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閑居生活。金亡,避亂龍門山中(今山西河津黃河邊),時人贊為“儒林標(biāo)榜”。蒙古汗國時期,與友人遨游山水,結(jié)社賦詩,自得其樂。元憲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詞曲,有《遁齋樂府》。

趙彥端

[宋代] 趙彥端

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工為詞,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夕陽紅濕”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會作此”!……"乾道、淳熙間,(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彥端詞以婉約纖秾勝,有介庵詞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許棐

[宋代] 許棐

許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號梅屋。海鹽人(今屬浙江)。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寶慶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隱于秦溪,筑小莊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號曰梅屋。四壁儲書數(shù)千卷,中懸白居易、蘇軾二像事之。

洪芻

[宋代] 洪芻

宋洪州南昌人,字駒父。洪朋弟。哲宗紹圣元年進士。放意江湖,不求聞達?;兆诔鐚幹凶蠒暗龋倒俦O(jiān)汀州酒稅,入黨籍。欽宗靖康中為諫議大夫。汴京失守,坐為金人括財,流沙門島卒。有《老圃集》、《香譜》。

徐鹿卿

[宋代] 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號泉谷,隆興豐城(今江西省豐城市白土鎮(zhèn)后泉村)人。南宋文學(xué)家、藏書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歲。博通經(jīng)史,以文學(xué)著名鄉(xiāng)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試進士,調(diào)安南軍學(xué)教授,復(fù)申理義之學(xué)。入為樞密院編修官。時劉克莊、王邁、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詩贈之,并為彈劾。太學(xué)諸生作四賢詩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舉鴻禧觀致仕。及卒,謚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議、講議等,《宋史本傳》傳于世。

洪朋

[宋代] 洪朋

宋洪州南昌人,字龜父。黃庭堅甥。兩舉進士不第,終身布衣。工詩,庭堅稱其筆力扛鼎,與弟洪芻、洪炎、洪羽俱有才名,號四洪。年僅三十八而卒。有《洪龜父集》。

陳巖

[宋代] 陳巖

(?—1299)宋池州青陽人,字清隱,號九華山人。宋末屢舉進士不第。入元,隱居不仕。嘗集杜甫詩句為《鳳髓集》。遍游九華山勝跡,品題諸名勝殆遍。有《九華詩集》。

劉才邵

[宋代] 劉才邵

(1086—1158)吉州廬陵人,字美中,號杉溪居士?;兆诖笥^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詞科。高宗時累遷中書舍人,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以帝稱其能文,為時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東開十四渠,溉田數(shù)千畝。官至工部侍郎、權(quán)吏部尚書。有《杉溪居士集》。

張先

[宋代] 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向子諲

[宋代] 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號薌林居士,臨江(今江西清江縣)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蔭補官。徽宗宣和間,累官京畿轉(zhuǎn)運副使兼發(fā)運副使。高宗建炎處任遷江淮發(fā)運使。素與李綱善,李綱罷相,子湮也落職。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圍潭州,子諲率軍民堅守八日。紹興中,累官戶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對秦檜議和,落職居臨江,其詩以南渡為界,前期風(fēng)格綺麗,南渡后多傷時憂國之作。有《酒邊詞》二卷。

宋伯仁

[宋代] 宋伯仁

湖州人,一作廣平人,字器之,號雪巖。理宗嘉熙時,為鹽運司屬官。工詩,善畫梅。有《西塍集》、《梅花喜神譜》、《煙波漁隱詞》。

楊杰

[宋代] 楊杰

無為人,字次公,自號無為子。仁宗嘉祐四年進士。神宗元豐中官太常,凡禮樂之事皆預(yù)討論。與范鎮(zhèn)議樂有異,多攻之。哲宗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有《無為集》、《樂記》。

馮時行

[宋代] 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dāng)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xiāng)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jié)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jié)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釋行海

[宋代] 釋行海

釋行海(一二二四~?)(生年據(jù)本集卷上《癸酉春僑居無為寺歸云閣以十五游方今五十為題信筆十首》推算),號雪岑,剡(今浙江嵊縣)人(同上書《歸剡》)。早年出家,十五歲游方,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住嘉興先福寺。有詩三千馀首,林希逸選取其中近體二百馀首為《雪岑和尚續(xù)集》二卷。事見本集林希逸跋?!?em>釋行海詩,以《雪岑和尚續(xù)集》抄本為底本,校以日本寬文五年(一六六五)刻本。

陸佃

[宋代] 陸佃

陸佃,宋熙寧三年(1070)進士,授蔡州推官、國子監(jiān)直講。元豐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哲宗時徙知鄧州、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召為禮部侍郎,命修《哲宗實錄》。后拜尚書右丞,轉(zhuǎn)左丞(副宰相)。家貧苦學(xué),映月讀書。過金陵受教于王安石。安石當(dāng)問新政于佃,佃曰:“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熙寧三年(公元一〇七〇年),擢進士甲科,調(diào)蔡州推官召為國子監(jiān)直講。安石以佃不附已,專付之經(jīng)術(shù),不復(fù)咨以政?;兆跁r,為尚書右丞。每欲參用元祐人才,遂低佃名在黨籍,能為中大夫,知亳州。

朱晞顏

[宋代] 朱晞顏

朱晞顏(1132~1200年),字子淵、子囝,休寧(今屬安徽)人,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曾知靖州永平縣,政績頗好,當(dāng)?shù)貫樗⒘松?。隆興元年調(diào)當(dāng)陽尉。歷知永平、廣濟縣,通判閬州,知興國軍、吉州,廣南西路、京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光宗紹熙四年,除知靜江府。寧宗慶元二年除太府少卿,總領(lǐng)淮東軍馬錢糧。四年,遷權(quán)工部侍郎,俄兼實錄院同修撰。五年,兼知臨安府。六年卒,年六十六。著作已佚,僅《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巖吟藁》一卷。事見《新安文獻志》卷八二宋談鑰《朱公行狀》。

葉茵

[宋代] 葉茵

吳江笠澤人,字景文。不慕榮利,蕭閑自放,名其所居曰“順適堂”,與徐璣、林洪相唱和。其詩閑雅清矯,與魏野、林逋風(fēng)格相近,如《古意》、《竹風(fēng)水月》等多為淡泊清雅之作。著《順適堂吟稿》五卷。

劉跂

[宋代] 劉跂

永靜軍東光人,字斯立,號學(xué)易先生。劉摯子。神宗元豐二年進士。官朝奉郎,哲宗紹圣間從父于新州謫所?;兆诹?,詔返摯家屬,跂訴文及甫之誣,及甫被貶。后遭黨禍,編管壽春,為官拓落,政和末以壽終。有《學(xué)易集》。

陽枋

[宋代] 陽枋

陽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驥,合州巴川(今重慶銅梁東南)人。居字溪小龍?zhí)吨?,因號字溪?

寇準(zhǔn)

[宋代] 寇準(zhǔn)

萊國忠愍公寇準(zhǔn)(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zhǔn)衡州司馬,是時寇準(zhǔn)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视铀哪?,詔翰林學(xué)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zhǔn)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劉黻

[宋代] 劉黻

(1217—1276)溫州樂清人,字聲伯,號蒙川、質(zhì)翁。少讀于雁蕩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試入太學(xué)。以上書忤執(zhí)政,安置南安軍。及還,復(fù)極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慶軍節(jié)度掌書記,由學(xué)官試館職。歷監(jiān)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書兼工部尚書、中書舍人。元兵陷臨安,陳宜中謀擁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羅浮病卒。有《蒙川遺稿》。

釋廣聞

[宋代] 釋廣聞

釋廣聞(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賜名佛智,號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從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廣利禪寺。十一年,住凈慈報恩光孝禪寺。寶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靈隱禪寺。四年,住徑山興圣萬壽禪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廣聞禪師語錄》,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銘》?!?em>釋廣聞詩,以輯自《語錄》者及其中單編之詩依原卷次編為兩卷。

王灼

[宋代] 王灼

王灼,字晦叔,號頤堂,四川遂寧人。生卒年不詳,據(jù)考證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約八十歲。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其著作現(xiàn)存《頤堂先生文集》和《碧雞漫志》各五卷,《頤堂詞》和《糖霜譜》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譽為宋代著名的科學(xué)家、文學(xué)家、音樂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諸多領(lǐng)域,在我國文學(xué)、音樂、戲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仲并

[宋代] 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xué)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diào)平江府學(xué)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zhèn)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黎廷瑞

[宋代] 黎廷瑞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賜同進士出身,時年二十二。授肇慶府司法參車,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與吳存、徐瑞等遙。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攝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號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簡編《鄱陽五家集》中。事見本集卷首小傳。

蔡伸

[宋代] 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gòu)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dāng)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為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端问芬怼酚袀?。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 存詞175首。

顧逢

[宋代] 顧逢

宋吳郡人,字君際,號梅山樵叟。學(xué)詩于周弼,名居室為五字田家,人稱顧五言。后辟吳縣學(xué)官。有《船窗夜話》、《負(fù)暄雜錄》及詩集。

畢仲游

[宋代] 畢仲游

畢仲游,鄭州管城(今河南鄭州)人。宋宰相畢士安曾孫。初以父蔭補宗正寺太廟齋郎,熙寧三年與兄畢仲衍同舉進士。后又任集賢校理,權(quán)太常博士等。其歷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為官機敏干練、清廉獨慎,頗有吏才。但因受黨爭牽連,仕途不坦,坎坷一生。與司馬光、蘇軾等多有交游,工于詩文,其文章精麗、雄偉博辯,議論時政切中時弊。著有《西臺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

徐照

[宋代]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終身,以詩游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jù)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nóng)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詠。死后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謝薖

[宋代] 謝薖

謝薖(kē)(1074~1116)字幼盤,自號竹友居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詩人,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謝逸從弟,與兄齊名,同學(xué)于呂希哲,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jié)、汪革、謝逸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30多歲時參加科舉,不第而歸,遂淡泊功名之心。常開窗對竹,認(rèn)為竹勁氣節(jié),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君子似之,因號竹友居士。當(dāng)時,不少文人靠取媚權(quán)臣而顯貴,而他兄弟二人寧可老死布衣,也不走此邪路,其高節(jié)一直為人稱許。徽宗政和六年卒(呂本中《謝幼盤文集跋》),年四十三(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

錢時

[宋代] 錢時

嚴(yán)州淳安人,字子是,號融堂。絕意科舉,究明理學(xué)。江東提刑袁甫建象山書院,招主講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薦授秘閣???,召為史館檢閱,求去,授江東帥屬歸。有《周易釋傳》、《學(xué)詩管見》、《融堂書解》、《四書管見》、《兩漢筆記》等。

釋心月

[宋代] 釋心月

釋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號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屬四川)人。歷住建康府報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蔣山太平興國寺。遷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臨安府靈隱景德寺。十年,遷徑山興圣萬壽寺。寶祐二年卒。為掩室禪師法嗣。有《石溪心月禪師語錄》三卷、《傳衣石溪佛海禪師雜錄》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

張綱

[宋代] 張綱

張綱(1083年———1166年),宋代詞人,字彥正,號華陽老人,潤州丹陽(今金壇薛埠)人。他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靜退高”作為座右銘,天下人稱其不負(fù)所言,被民眾頌為“清官”典范。

張舜民

[宋代] 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xué)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huán)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jiān)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兆跁r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蔡戡

[宋代] 蔡戡

蔡戡(1141—1182),南宋官吏。字定夫,福建仙游人,蔡襄五世孫,蔡伸嫡孫。始居武進,初以蔭補溧陽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累官寶謨閣直學(xué)士。七年,召試館職授秘書省正字。八年,知江陰軍。歷廣東、京西轉(zhuǎn)運刮宮,廣東、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廣總領(lǐng)徙建康府總領(lǐng),尋徙淮西總領(lǐng)。光宗紹熙元年(1190)為浙東提刑,召除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五年,兼知臨安府,再任湖廣總領(lǐng)。寧宗慶元二年(1196)知隆興府。嘉泰元年(1201)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勤政愛民,贏得清聲。生性灑脫,不肯與權(quán)奸為伍。韓侂胄掌權(quán)后,便告老還鄉(xiāng)。才華出眾,著作甚豐。

馮山

[宋代] 馮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獻能。時稱鴻碩先生。嘉祐二年進士。熙寧末,為秘書丞、通判梓州。鄧綰薦為臺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薦于朝,官終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馮安岳集》。

張繼先

[宋代] 張繼先

張繼先(1092-1127),字嘉聞,又字道正,號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師道第三十代天師。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賜號“虛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僅三十六歲,葬安徽天慶觀。元武宗追封其為“虛靖玄通弘悟真君”。張繼先終生未娶,無子,有《虛靖語錄》七卷。張繼先的思想影響了心學(xué)大師陸九淵。北宋末雷法大興,天師派張繼先天師、林靈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陳楠真人均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趙鼎臣

[宋代] 趙鼎臣

[約公元一一0一年前后在世]字承之,衛(wèi)城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徽宗建中靖國初前后在世。工詩,才氣飄逸,記問精博。自號葦溪翁。元佑間進士。紹圣中,登宏詞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鄧州。召為太府卿。嘗往來大名、真定間,與蘇軾、王安石諸人交好,相與酬倡,故所作具有門逕,能力追古人。鼎臣本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其孫綱立刊於復(fù)州,至四十卷而止。今則僅存竹隱畸士集二十卷,《四庫總目》系輯搜所成。

謝翱

[宋代] 謝翱

(1249—1295)建寧浦城人,字皋羽,一字皋父,號宋累,又號晞發(fā)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開府延平,率鄉(xiāng)兵數(shù)百人投之,任咨議參軍。及天祥兵敗,脫身潛伏民間,避地浙東。嘗過嚴(yán)陵,登釣臺,祭奠天祥,有《西臺慟哭記》傳世。后至浦江,與方鳳、吳思齊等結(jié)月泉吟社。卒,友人方鳳、吳思齊等從其初志葬于釣臺南。有《晞發(fā)集》,編有《天地間集》、《浦陽先民傳》等。

曹彥約

[宋代] 曹彥約

曹彥約(1157~1228)南宋大臣。字簡甫,號昌谷,南康軍都昌(今屬江西)人。淳熙八年進士。曾從朱熹講學(xué),后受人之召,負(fù)責(zé)漢陽軍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漢陽軍。后累官寶謨閣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鎮(zhèn)壓郴州(今湖南郴縣)瑤民起義,后任利州路(今屬陜西)轉(zhuǎn)運判官兼知利州,發(fā)漕司儲糧減價糶與饑民、通商蠲稅,并論兵柄財權(quán)并列之弊。寶慶元年,擢為兵部侍郎,遷禮部侍郎,不久又授為兵部尚書,力辭不拜,后以華文閣學(xué)士致仕,卒謚“文簡”。

裘萬頃

[宋代] 裘萬頃

裘萬頃,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進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紹熙四年(1193)授樂平簿(《慈湖年譜》卷一)。寧宗嘉定六年(1213),召除吏部架閣。七年,遷大理寺司直,尋出為江西撫干,秩滿退隱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

蘇籀

[宋代] 蘇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蘇遲子。事親孝,僅十余歲,侍祖轍于潁昌九年,未嘗去側(cè)。以祖蔭官陜州儀曹,歷太府監(jiān)丞、將作監(jiān)丞。請祠歸,卒年七十余。以文學(xué)見知于晁說之、洪炎等人。有《欒城遺言》、《雙溪集》。

李正民

[宋代] 李正民

宋揚州人,字方叔。李定孫?;兆谡投赀M士。歷官中書舍人。出為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聽陳訴,為申理。以奉使稱職,除給事中、吏部侍郎。歷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閣待制知吉州,奉祠歸。有《己酉航海記》、《大隱集》。

趙佶

[宋代] 趙佶

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時無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 他自創(chuàng)一種書法字體被后人稱之為“瘦金書”。

王安中

[宋代]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履道,號初寮。中山陽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時曾從師蘇軾、晁說之。晁教以為學(xué)當(dāng)謹(jǐn)初,故牓其室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進士。徽宗時歷任翰林學(xué)士、尚書右丞。以諂事宦官梁師成、交結(jié)蔡攸獲進,又附和宦官童貫、大臣王黼,贊成復(fù)燕山之議,出鎮(zhèn)燕山府。后又任建雄軍節(jié)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貶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內(nèi)徙道州,復(fù)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陳藻

[宋代] 陳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潔,號樂軒。師事林亦之,為林光朝再傳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給,課妻子耕織以為生。卒年七十五。私謚文遠。有《樂軒集》。

鄭清之

[宋代] 鄭清之

鄭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泰二年進士及第。歷官光祿大夫,左、右丞相,太傅,衛(wèi)國公(齊國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舉侵宋,鄭清之進十龜元吉箴勸帝勵精圖治,未能實施,而后退仕隱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謝逸

[宋代] 謝逸

謝逸(1068-1113,一說1010-1113)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文學(xué)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與其從弟謝薖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jié)、汪革、謝薖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曾寫過300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生于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汪革、謝薖同學(xué)于呂希哲,刻苦磨礪,詩文俱佳。兩次應(yīng)科舉,均不第。宋徽宗趙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終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米芾

[宋代]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太原,遷居襄陽。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能畫枯木竹石,時出新意,又能畫山水,創(chuàng)為水墨云山墨戲,煙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詩,工書法,精鑒別。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