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普的詩詞(385首)

陳普

陳普,字尚德,號懼齋,世稱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寧德二十都石堂(今屬蕉城區(qū)虎貝鄉(xiāng)文峰村)。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學(xué)家,其鑄刻漏壺為世界最早鐘表之雛形。

人物生平

“沉字橋”上

在虎貝鄉(xiāng)文峰村、梅鶴村一帶,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廊橋,曾經(jīng)演繹過一段朱熹和陳普的“千古唱和”。話說,當(dāng)年朱熹在古田杉洋創(chuàng)辦蘭田書院時,一夏日晌,午路過石堂頓覺得口渴,看到離橋百余米之處有一泉眼,于是下去喝了幾口,那泉水居然有墨香味,他意識到“后數(shù)十年,此中大儒誕生?!鳖D時詩意大發(fā),在路過在建的廊橋時,看到木匠并不在,遺有一墨斗和竹筆,便在一橫梁上提詩“紫陽詩讖石堂名彰千古”。寫罷,朱熹便離開,后木匠師傅以為是什么小孩在此涂鴉,于是拿起刨刀刨了許久,因為墨跡已經(jīng)滲入木頭,故只能將它安裝上。因此,當(dāng)時人們就叫它“沉字橋”。

“千古唱和”

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有鷓鴣數(shù)百繞屋之祥”,陳普在這里誕生。據(jù)說,陳普少年家貧,勤奮好學(xué),聰明過人;五歲在田間見白鷺群飛而過,作《詠白鷺》云:“我在這邊坐,爾在那邊歇,青天無片云,飛下數(shù)點雪”。其師聽后,稱贊不已。十二歲通曉四書五經(jīng)。夏日與書友同游沉字橋,見橋亭橫梁題有:“紫陽詩讖石堂名彰千古”的上聯(lián)而無下聯(lián),低頭思索片刻,便揮毫題對:“玄帝位尊金厥壽永萬年”。筆力遒勁,對仗工整。陳普沒有想到,此舉成就了他和朱熹的“千古唱和”,陳普由此聲名遠揚。后來陳普聽聞蘇州大儒韓翼甫(韓是河北趙州人氏,輔廣的學(xué)生,輔廣是朱熹的門生)在浙東崇德書院授課,陳普求學(xué)心切,過了一年即往崇德書院深造。從此陳普便成為朱熹的三傳弟子。經(jīng)過多年的刻苦磨礪,他終于精通經(jīng)史,名聞閩浙。

志不仕元 設(shè)館倡學(xué)

南宋滅亡后,元朝朝廷聽聞陳普多才,元世祖的謀士劉秉忠三次奏請授陳普為福建教授。陳普以陶淵明自勵,三不赴詔。其詠竹詩云:“一節(jié)復(fù)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币庠诒3置?jié),不去鉆營取寵。他不肯做官,卻回到家鄉(xiāng)開辦仁豐書院,且在書院中堂懸掛“志不仕元”橫匾以明志,如今這塊牌匾還被文峰村村民很好的保存著。

四方學(xué)子聞其學(xué)識宗風(fēng),小小的山村書院,每年就學(xué)者竟有數(shù)百人。他治學(xué)師承冀甫傳統(tǒng),力倡朱熹正學(xué),曾告誡門生:“性命、道德、五常、誠敬等字,在四書五經(jīng)中如斗極列宿之在天,五岳四瀆之在地,舍此無求,更學(xué)何事?”在教學(xué)上,他力倡理論聯(lián)系實際,治經(jīng)“不貴文詞,崇雅黜浮”,而“必真知實踐,求無愧于古圣賢”。他在傳授知識時還十分重視入學(xué)新生的選拔?!?a href='http://m.zyglove.cn/ningdeshi/' target='_blank'>寧德文史資料·石堂軼事》載:“韓信同初入仁豐書院時,陳普還出了道題:‘竹片穿筍父克子’,韓信同答曰:‘稻桿縛秧娘抱兒’。先生聽罷滿口應(yīng)諾收受入學(xué),后來成了他的得意門生?!?/p>

在他的熏陶下,不少門人既精于理學(xué)奧義,又能深入社會實際,求取真知灼見。出其門者,如韓信同、楊琬、余載等,皆為當(dāng)時理學(xué)名士。

宏揚朱熹正學(xué)

為宏揚朱熹正學(xué),陳普還先后在政和興辦德興初庵書院,嗣應(yīng)建陽鄉(xiāng)賢劉爍之聘,主講云莊書院,重輯朱熹門人黃干、楊復(fù)二人的《喪祭禮》及朱熹的有關(guān)著述,分十卷刊行于世。后來又在福州鰲峰書院、長樂縣鰲峰書院任主講。元武德四年(1311),莆中賢士聞其賢,禮聘至勿軒莊書院授課。在莆田講學(xué),他一呆就是18年,在那里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理學(xué)人才。明嘉靖十四年(1535),江西路巡按陳裒在《石堂先生遺集》序中對他作了較為全面的評價:“石堂之學(xué),實本輔氏,輔氏之學(xué),出自考亭(朱熹)。真知實踐,崇雅黜浮,自六經(jīng)外,星歷、堪輿、律算以及百家之書,靡所不究。后聘禮勿軒莊書院,而道行延建(福建)。目今莆中多賢,講學(xué)造就,石堂殆為鼻祖。”同年新任寧德知縣葉稠,為紀(jì)念陳普,將石堂仁豐寺改建為先儒陳懼齊祠,并塑像祀之。

博學(xué)多藝 著作頗豐

陳普不但精心教學(xué),輔導(dǎo)學(xué)生成才,而且還博覽群書,精研數(shù)理。在仁豐書院期間,他反復(fù)鉆研聚銅鑄刻漏壺,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試驗,終于在第三個春天里成功“應(yīng)時升降,纖毫無爽?!碑?dāng)時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鑄造,放在福州譙樓(即鼓樓)報時。

據(jù)說,刻漏是古時一種計時器。在鐘表發(fā)明之前,中國每個城市都設(shè)有鼓樓,配備專職人員預(yù)報時辰。宋代以后,因安上陳普發(fā)明的刻漏,報時就更為準(zhǔn)確了。以福州鼓樓的刻漏為例,一天的誤差只在20秒之內(nèi)。許多古書中都記載到這一刻漏走時精確。從宋咸淳年間經(jīng)元朝到明末,使用了近400年,仍然保持很高的精確度。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刻漏制作的高水平;如果保存到現(xiàn)在,一定是件極有價值的文物。遺憾的是,在清初就已下落不明。

陳普在天文方面還著有《渾天儀論》一書。此書共分三卷:上卷是對渾天儀和渾象原理的論述;中卷介紹渾天儀的制作步驟和設(shè)計,附總圖四種,分圖十三種;下卷則介紹水運儀象臺的設(shè)計與裝置,附總圖十一種,分圖二十種,這些圖紙是東漢后自有水力運轉(zhuǎn)的天文儀器以來都沒有的詳細資料,極為珍貴。該書所述“渾天儀”可作天文觀察、天象演習(xí)和晝夜報時三種用途,被稱為中國古代的“天文鐘”。陳普發(fā)現(xiàn)和運用這個原理,比歐洲人羅伯特·胡克(Roberthooke)早了四個世紀(jì)。這反映中國宋代在數(shù)學(xué)計算、儀器制造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據(jù)文峰村《村譜》記載: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忽必烈曾派人到寧德石堂尋找《渾天儀論》。其實這部書已被陳普帶到莆田去了。

陳普一生著作甚豐,計有《周易解》、《渾天儀論》、《四書五經(jīng)講義》、《尚書補微》、《石堂集》(收入《兩宋名賢》)、《武夷櫂歌》、《石堂先生遺集》十二卷(存蕉城圖書館)以及聲律、天文、地理、陰陽術(shù)數(shù)等書數(shù)百卷(見《閩書)閔文振撰《道南委》)。

身后之事 是個謎團

陳普晚年居莆中達18年之久,到元朝至和元年(1328),終因年邁體衰,頸部生大癰腫(俗稱頸虎)。病中,他十分思念家鄉(xiāng),其《寄園洲》七律有“風(fēng)華登程去未歸,憶想淚珠枕邊流”之句,可見思鄉(xiāng)之切。是年秋天病逝,享壽84歲,后歸葬于故鄉(xiāng)石堂山。

在梅鶴村院后自然村有一陳普畝墓,墓前立有一塊石碑,上書:“陳石堂先生之墓 咸豐四年菊月重修”。令人奇怪的上面并沒有他妻子的碑文。按照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夫妻死后應(yīng)同葬一墓。但據(jù)當(dāng)?shù)氐拿袼籽芯空唿S垂貴介紹,墓中只葬有陳普一人,至于他的妻子及后人下落不明。如今在梅鶴、文峰村一帶真的找不到陳普的后人(族人)。有人甚至于傳言說,陳普根本沒有娶妻生子。如果陳普沒有后人,那么他死后,是誰送他歸葬故里?但如果說他有后人,又為何不按古時風(fēng)俗,把他的妻子也送回故里安葬呢?

按照推理,陳普36歲時開始在家鄉(xiāng)石堂開館授學(xué),當(dāng)時他應(yīng)是在家鄉(xiāng)成家生子,或是攜同妻子回鄉(xiāng)授學(xué)。寓居莆田時,當(dāng)時他的后人應(yīng)已成人,或已成家,也可能沒有跟隨陳普前往莆田,而是留在了故里石堂。但在石堂,鄉(xiāng)人們卻說只有陳普父親的墓,從未聽到關(guān)于陳普后人只言片語,似乎自陳普以后,陳普后人(族人)在石堂就銷聲匿跡了……黃垂貴認為,最有可能是因為陳普幾次忤逆了元朝廷的旨意,他本人都擔(dān)心被加上“罪犯朝廷”的罪名,而四處游走講學(xué)。其后人或族人更因擔(dān)心被株連,或改名換姓,或遷移他處。

史籍記載

據(jù)《寧德縣志》記載:先儒陳普墓在二十都石堂。明龔令穎祭墓文:“公本布衣,而名甚尊,死者何限,惟公永存。公之垂世,有德有言,斯文正脈,公得其門。我生雖后,幸官茲土,懷賢有自,式祭公墓。”除此處有陳普墓外,相傳在石堂村東四里,地名為浮云平路和浮山崗頭嶺,俗稱官祭后的地方也有陳普墓。當(dāng)?shù)卮迕窀衅滟t,每年的清明都會去這三墓祭祀打掃。

宋儒陳普,一生收徒無數(shù),著作甚豐,身后事卻是個謎團,這也許有待于史學(xué)家們細細地考證了。

陳普的詩詞列表

  • 善言善行顏閔冉,子貢依然與有之。

    可是晚年深性道,三年喪畢轉(zhuǎn)依依。

  • 宋代:陳普

    修身盡道素?zé)o愆,變故之來出自天。

    比死則刳申子死,亦皆義理所當(dāng)然。

  • 宋代:陳普

    幾度咸陽累積尸,盡緣丘冢似焉支。

    覆車愁殺張車騎,印綬臨身必十辭。

  • 宋代:陳普

    秀國師公雄大夫,梓枝何用嘆扶疏。

    劉歆父子無瓜葛,何怪昌言毀仲舒。

  • 宋代:陳普

    專心於內(nèi)最為難,又主其三得大端。

    曾識中庸并孟子,正如江水發(fā)岷山。

  • 宋代:陳普

    袁曹相與隔王路,四世三公恩海深。

    當(dāng)時惟有管寧是,謾對黃河嘆此心。

  • 宋代:陳普

    異端豈必皆邪說,執(zhí)一之偏或過中。

    隘與恭如失正,到頭流弊亦皆同。

  • 宋代:陳普

    一奮沖天跨六州,生前天已怒旄頭。開何有意容王猛,肯使魚羊食不留。

  • 宋代:陳普

    洞春豪杰士,妙筆出怪奇。

    寫就大宛根,可怪不可{扌棄}。

    此手豈易得,此手難再攜。

    敢將有聲畫,博君無聲詩。

  • 宋代:陳普

    神知不在見知聞,氣化流行一本存。

    軻后誰言無復(fù)有,遺歌依舊起龍門。

  • 宋代:陳普

    幾人夸詠雪,不如柳一絕。

    幾家說漁父,不如柳兩句,

    天陰歲晚寒江空,玉花四合為鴻蒙。

    一片清虛畫不得,孤舟一笠何精工。

    凌空厲闊不覺寒,兀坐不動身與竿。

    磯頭把竿凍猶立,老妻在中作袁安。

    此時意壯何分明,大無垠涯小無形。

    的如曾子見一貫,又似葉公初點晴。

    十年拋卻吳松江,閩山六月念蔗漿。

  • 宋代:陳普

    天地化育工,兩致一為要。

    對待管流行,并起非橫矯。

    亭亭南北樞,赫赫東西曜。

    仁義與誠明,彼此相契約。

    英皇既堯舜,豐姿巧相肖。

    孤竹秀雙仁,洛水濯二妙。

    人生相遭處,亦有相感召。

    莘摯自犁鋤,尚父由漁釣。

    共臥起煙波,魚水興蓬藋。

    是為圣人偶,心膽何相照。

    顏淵得仲尼,仲尼有荷篠。

    孝亭合朱祭,天津會程邵。

    是為德不孤,氣味何同調(diào)。

    世間間草木,不足充野燒。

    惟蓮出清水,植立獨奇峭。

    不染淤泥緇,不逐波流漂。

    何骨中庸中,肌內(nèi)離騷嚼。

    玩花渴頓蘇,食實饑足療。

    靜中對君子,不語潛教詔。

    一朝出蓮枝,此事非人料。

    將興必有祥,事若玉阿鞘。

    茲化豈徒爾,可以觀其徼。

    上侍鶴發(fā)慈,齒高德彌劭。

    下盼庭階郎,一一凌風(fēng)鷂。

    平生所樹蓻,不但供棲燎。

    濯纓作君子,口不道羿澆。

    此去事偶心,如風(fēng)歷眾竅。

    家居作曾閔,富貴當(dāng)廊廟。

    商湯不待干,重華不勞叫。

    決無李廣奇,起足即嫖姚。

    伶俜老書生,家在千里橋。

    有心多不符,蠹簡徒竊剽。

    年來始逢君,恨不年再少。

    論心膝漸親,講理頭不掉。

    相逢路不異,握手窮深穾。

    相磨道義出,不覺辭螢爝。

    人生何如此,無際可窺眺。

    共靡中孚爵,自發(fā)同人笑。

    此卉信如人,對酒為之酹。

    酌酒禮此花,敢醴不敢醮。

  • 宋代:陳普

    狠云華月麗衣裳。搏拊初登下鳳凰。

    竹矢區(qū)區(qū)天亦愛,河圖相伴到成康。

  • 宋代:陳普

    棹歌一唱醒群迷,先有胸中九曲溪。仁智之真?,搹?,過門不入亦山棲。

  • 宋代:陳普

    百日慈明位上臺,三朝何害歷三臺。伯喈隨逐金華蓋,也為諸公袞袞來。

  • 宋代:陳普

    暮雨梧山淚滿襟,皇天珍重意尤深。

    一時瞽瞍蒸蒸刈,萬古人間慈孝心。

  • 宋代:陳普

    道之所貴通全體,何暇區(qū)區(qū)旋較量。

    惟是綱維無所作,千條萬目自分張。

  • 宋代:陳普

    書窗媚幽獨,萬竹真我儀。

    冰霜茂摧挫,生意自有時。

    斐亹弄月陰,挺拔出風(fēng)姿。

    鳳吟逐神郁,春筍效珍奇。

    山林足膏雨,土脈潤以肥。

    震雷搖蟄虺,千根同發(fā)機。

    迸芽帶珠露,裂地拆伏龜。

    開窗見羅列,繭粟出扶藜。

    艱給或避石,奮逸或攢籬。

    森森麞鹿角,重重虎豹皮。

    地力既莫御,天工亦不遲。

    志氣凌青云,風(fēng)節(jié)比伯夷。

    詎容薦清酒,但可供清詩。

    呼童竊取小,不敢言饞饑。

    含殼全其真,活火湯瀹之。

    知心三兩天。一樽留晚曦。

    錦繃去什襲,玉版參吾師。

    似為傷惻隱,直是慰肝脾。

    幾為造化盜,何必鄰?fù)Q。

    作橋周曲意,煮簀又何癡。

    惟應(yīng)厚墻壁,高插數(shù)丈籬。

    護成碧瑯玕,長似冰玉兒。

    吾聞北人說,洛下價不低。

    千金買一束,掉頭更還疑。

    南方信多此,吾黨苦不知。

    入山三尺童,俄頃滿檐歸。

    作羹厚於菜,入市賤如泥。

    敢為比暴殄,只為不思惟。

    昔在燧人前,真風(fēng)猶未漓。

    人間珠抵鵲,天下鳳為雞。

    南方即此寶,南人獨爾迷。

    朝吟淵明菊,夜誦首陽薇。

    悠悠今古人,無復(fù)知德希。

    造化運可見,渾天何用儀。

    日月轉(zhuǎn)兩轂,陰陽分西時。

    化育出萬形,加之成氣姿。

    倚筇看生意,莫測其神奇。

    和風(fēng)隨土至,膏雨著物肥。

    千紅咸競晨,萬玉亦乘機。

    深深起蟄龍,一一破伏龜。

    險不畏臲卼,難不辟石藜。

    啟荊披瓦礫,撐屋觸藩籬。

    頭頭出兕角,身身水犀皮。

    大方欺小弱,尖先后止遲。

    不知水先頰,游客戴鴟夷。

    六經(jīng)無此物,昉見韓奕詩。

    韓侯富貴人,何況貧儒饑。

    詠形兼咀味,東坡韓退之。

    長镵君莫訝,容我踏朝曦。

    內(nèi)戒搗虀婦,外徵老圃師。

    留先鳳凰止,忽積蜜蜂脾。

    味既不可極,斑亦勿再窺。

    待爾林下友,一洗胸中癡。

    清風(fēng)翠陰動,羽扇日接籬。

    此時林下客,何以并其兒。

    作未爭長日,滕高陵薛低。

    一旦并夷齊,兄弟無相疑。

    庭前聳矛戟,棲鴉猶不如。

    斜陽繞三匝,疑事不能歸。

    豈徒固吾圉,且不染塵泥。

    此兒真世寶,何必他謀惟。

    古來貴高上,盛德惡澆漓。

    寧令烹不嗚,勿殺全德雞。

    莫言一林竹,此路終不迷。

    何必趨青瑣,亦勝對紫薇。

    攜琴對此君,三嘆鍾期希。

  • 宋代:陳普

    道不見此山,指作太極圖。

    中宵掛明月,請看頭上無。

  • 宋代:陳普

    司聽坎體本來清,舉世都將貯笛箏。

    飽聽翛翛北窗吹,人間能有幾長庚。

陳普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