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鏜的詩詞(57首)
人物生平
京鏜出生于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字仲遠(yuǎn)。紹興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考中進(jìn)士,曾在“才子之鄉(xiāng)”臨川任主簿,風(fēng)光旖旎的廬山山南星子縣任知縣。隆興知府龔茂良非常器重他的才能,后來龔茂良官至參知政事,并代行宰相之職。京鏜由龔茂良舉薦入朝,開始在仕途上表現(xiàn)出獨(dú)特的才干。
孝宗即位之初,百廢待興,召集群臣垂詢政事得失。許多臣僚曲意迎合,說是“大功可旦暮致”,就是說治理國家的事情很快就可以大功告成。京鏜卻力排眾議,認(rèn)為天下大事不可急于求成,應(yīng)當(dāng)有步驟地加以解決。他慷慨陳述民貧兵驕、士氣頹靡的社會現(xiàn)狀,直言不諱,切中要害。這使孝宗大為賞識,先后擢升他為監(jiān)察御史、右司郎官等。
自從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紹興和議”之后,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一直處于受屈辱的地位。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太上皇高宗駕崩。適逢金國派生辰使來慶賀孝宗圣誕,因在居喪期間,孝宗不宜接見,即派出京鏜為賓佐,負(fù)責(zé)接待使臣。事后金國賀使想再逗留幾天,但是京鏜考慮國喪之日,不宜以賀喜的名義久留,很果斷地拒絕了。孝宗認(rèn)為他十分稱職,于是將他遷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
第二年,金國派使臣前來吊唁。孝宗又派京鏜為報謝使,出使金國。金國照例大設(shè)宴席,鼓樂招待。因居國喪,京鏜請求免除宴席,金人不依。京鏜說:“如果實(shí)在不能免宴,則請撤去宴樂?!眻猿植怀窐肪筒蝗胂诮鹑说膹?qiáng)迫之下,京鏜毫無懼色,嚴(yán)正地說:“頭可取,而樂不可聞!”說罷帶領(lǐng)隨從拂袖而去。守衛(wèi)的兵士拔刀阻攔,京鏜厲聲呵叱。金人知道在這個問題上實(shí)在難以勉強(qiáng),便急忙稟告金主。金主得知后大為感嘆,說:“真是南朝的忠貞耿直之臣啊!”于是,特別下令撤去宴樂,然后請京鏜入席。消息傳到南宋朝廷,孝宗龍顏大悅,對大臣們說:“士大夫平常誰不自認(rèn)為有氣節(jié),但是有誰能像京鏜這樣臨危不變,正氣凜然,不辱使命呢?”孝宗認(rèn)為這是南宋積弱已久之后,一次“為國增氣”的外交勝利,于是將京鏜提升為權(quán)工部侍郎。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中載其使金詩一首:
鼎湖龍馭去無蹤,三遣行人意則同。
兇禮強(qiáng)更為吉禮,裔風(fēng)終未變?nèi)A風(fēng)。
設(shè)令耳預(yù)笙鏞末,只愿身糜鼎鑊中。
已辦滯留期得請,不辭筑館汴江東。
這大約寫的就是那次要求金主免宴撤樂的事件。作為南宋的使臣,京鏜抱定了不辱使命的決心,“只愿身糜鼎鑊中”一句,深刻地表達(dá)了大義凜然、舍生忘死的民族氣節(jié)。這是一首寫實(shí)詩,不事雕琢,鏗鏘有力。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京鏜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到任之后,京鏜采取了減免征斂、讓利于民、懲治兇犯、加強(qiáng)治安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形成了蜀地大治的穩(wěn)定局面。在四川任上,京鏜留下了許多寫景抒情以及與友人唱和酬答之作。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首先是反映巴蜀景物、鄉(xiāng)土民風(fēng)的作品。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到了宋代,經(jīng)濟(jì)貿(mào)易日益繁盛,城市文化也得到迅速發(fā)展。據(jù)記載幾乎每個月都有季節(jié)性的專業(yè)市場,它們是:一月燈市、二月花市、三月蠶市、四月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寶市、八月桂市、九月藥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市民們擇日趕赴各種市場,采購、賞玩、游樂、宴集……展現(xiàn)出五光十色的民俗風(fēng)情。在京鏜的詞作中,有不少描寫市井風(fēng)情的篇什。如《絳都春》寫元夕燈市:“正錦里元夕,輕寒時候。十里輪蹄,萬戶簾帷香風(fēng)透?;鸪菬羰袪庉x照?!薄稘h宮春》也寫燈市:“暖律初回。又燒燈市井,賣酒樓臺。誰將星移萬點(diǎn),月滿千街?!薄赌咎m花慢》寫重九藥市,萬家歡樂的情景:“蜀人從來好事,遇良辰、不肯負(fù)時光。藥市家家簾幕,酒樓處處絲簧?!薄抖聪筛琛芬矊懰幨校磉_(dá)了與民同樂的歡愉之情:“三年錦里,見重陽藥市。車馬喧闐管弦沸。,)“癡兒官事了,樂與民同,況值高秋好天氣?!逼渲小队曛谢ā吩疲?/p>
玉局祠前,銅壺閣畔,錦城藥市爭奇。正紫萸綴席,黃菊浮卮。
巷陌聯(lián)鑣并轡,樓臺吹竹彈絲。登高望遠(yuǎn),一年好景,九日佳期。
自憐行客,猶對佳賓,留連豈是貪癡。誰會得、心馳北闕,興哥東籬。
惜別未催鶿首,追歡且醉蛾眉。明 年此會.他鄉(xiāng)今日,總是相思。
寫九九佳期,重陽藥市,他鄉(xiāng)行客,登高抒懷。詞中既有“心馳北闕”的愛國之心,又有“興寄東籬’’的詩情畫意。
其次是感慨言志、抒發(fā)情懷的作品。京鏜在蜀地任職四年,從詞作中可以看到思念江南故土的情懷。如《念奴嬌》中寫道:“最是游子悲鄉(xiāng),小人懷土,夢繞江南岸。楚尾吳頭家住處,滿目山川遐觀。”《水龍吟》中寫道:“楚尾吳頭,我家何在,西山南浦。想珠簾畫棟,倚闌凝望,依然卷云飛雨?!痹~中寫楚尾吳頭、西山群峰、南浦飛云……寥寥數(shù)筆,寫活了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和綿延無盡的鄉(xiāng)情。從詞作中還可以看到,京鏜雖然身在西蜀,卻是胸懷大志,壯心不已。如《定風(fēng)波》:
休臥元龍百尺樓。眼高照破古今愁。若不擎天為八柱,且學(xué)鴟夷,歸泛五湖舟。
萬里西南天一角,騎氣乘風(fēng),也作等閑游。莫道玉關(guān)人老矣,壯志凌云,依舊不驚秋。
由“萬里西南天一角”推論,這首詞大約也在成都所作。這時的京鏜滿懷激昂的報國之志,他說如果不能成為擎天之柱,就像范蠡一樣辭官歸隱,泛舟太湖。已屆不惑之年的他,還是滿腔熱血,憂國憂民,壯志凌云。這首詞筆若驚雷,詞意豪健,是京鏜詞集中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從這些詞作中可以看出,作為一方重臣,京鏜時常是“樂與民同”,他在當(dāng)?shù)氐拿袂轱L(fēng)俗之間融匯了滿腔的熱忱,在巴山蜀水之中寄寓了遠(yuǎn)大的志向。他的詞作非常寫實(shí),描摹市景,直抒胸臆,酬唱應(yīng)答,風(fēng)格平樸,沒有過多的修飾之詞。
四年之后,京鏜被召回京城任刑部尚書。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進(jìn)為參知政事。寧宗繼位后,對京鏜十分器重。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京鏜升任右丞相。從成都調(diào)回京城,再到丞相高位,前后只用了四年時間。在仕途上一路順風(fēng),一方面是京鏜自身出色的才干,另一方面則是仰仗了定策功臣韓侂胄的大力扶持。
這一時期,輔佐寧宗繼位的兩大功臣,韓侂胄與趙汝愚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韓侂胄是外戚,是北宋名相韓琦的六世孫、寧宗韓皇后的叔祖。趙汝愚出身皇族,是宋太宗長子趙德崇的七世孫,因扶立寧宗有功,曾任右丞相。趙汝愚在相位上廣攬名士,曾召朱熹入經(jīng)筵,為皇帝講書。寧宗即位后,韓侂胄密謀上疏,以“同姓居相位,不利于社稷”的名義,將趙汝愚罷相。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正月,趙汝愚在赴貶所永州(今湖南零陵)途中,因病而死。
當(dāng)時韓侂胄權(quán)勢威震天下,京鏜登上丞相高位之后,對國家大政便不置可否,只是奉行韓侂胄的意圖。慶元三年,由韓侂胄主謀,大興“慶元黨禁”,將道學(xué)斥責(zé)為“偽學(xué)”,將趙汝愚、朱熹、周必大、陳傅良、葉適、彭龜年等59人列為“偽學(xué)逆黨”,這些人都受到程度不等的處罰。京鏜身居相位,成為當(dāng)時黨爭的核心人物之一。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二月,京鏜改任少傅左丞相,封翼國公。八月病逝,贈太保,謚文忠,后改謚莊定。
總之,京鏜不僅是一位朝廷重臣,也是一位文思暢達(dá)的儒雅文士。著有《松坡集》7卷,今已散佚。京鏜的傳世作品以詞為主,有《松坡居士樂府》l卷,輯人《全宋詞》,收詞43首。這些作品大多寫于四川任上,由四川返回京都成為臺閣重臣之后,沒有一首詞作傳世。看不見生動的自我表述,京鏜這一時期的行狀只能是留存在史書簡單規(guī)范的記載之中。
京鏜的詩詞列表
-
宋代:京鏜
喜見中秋,急載酒、登樓邀月。誰料得、狂風(fēng)作崇,浮云為孽。孤負(fù)闌干凝望眼,不教寶鑒懸銀闕。但筵前、依舊舞腰斜,歌喉咽。
陰與霽,圓并缺。難指準(zhǔn),休分別。況賞心樂事,從來磨折。常把一尊陪笑語,也勝虛度佳時節(jié)。怪坡仙、底事太愁生,驚華發(fā)。 -
宋代:京鏜
才近重陽,喜風(fēng)露、醞成爽氣。應(yīng)料有、悲秋情緒,淡妝慵試。黃菊籬邊開遍否,紫鴻塞外歸來未。但倚闌、高處望長空,無窮意。
名利鼎,從渠沸。窮達(dá)路,非人致。又何須咄咄,向空書字。西風(fēng)正好狂吹帽,庾塵那解關(guān)吾事??v嬉游、也不學(xué)山翁,如泥醉。 -
宋代:京鏜
算秋來景物,皆勝賞、況重陽。正露冷欲霜,煙輕不雨,玉宇開張。蜀人從來好事,遇良辰、不肯負(fù)時光。藥市家家簾幕,酒樓處處絲簧。
婆娑老子興難忘。聊復(fù)與平章。也隨分登高,茱萸綴席,菊蕊浮觴。明年未知誰健,笑杜陵、底事獨(dú)凄涼。不道頻開笑口,年年落帽何妨。 -
宋代:京鏜
升平似舊。正錦里元夕,輕寒時候。十里輪蹄,萬戶簾帷香風(fēng)透?;鸪菬羰袪庉x照。誰撒□、滿空星斗。玉簫聲里,金蓮影下,月明如晝。
知否。良辰美景,□豐歲樂國,從來希有。坐上兩賢,白玉為山聯(lián)翩秀。笙歌一片圍紅袖。切莫遣、銅壺催漏。杯行且與邦人,共開笑口。 -
宋代:京鏜
杰閣聳層霄,幾度曉風(fēng)殘月。同是鹓行舊侶,慰十年離別。
一杯相屬莫留殘,試倚闌干說。趁取簪花綠鬢,未骎骎如雪。 -
宋代:京鏜
數(shù)月已辦去,今日始成行。天公憐我,特地趁曉作霜晴。萬里奔馳為米,四載淹留為豆,自笑太勞生。父老漫遮道,撫字愧陽城。
君有命,難俟駕,合兼程。故山心切,猿鶴應(yīng)是怨仍驚。多謝使華追路,不忍客亭分袂,已醉酒猶傾。莫久西南住,漢代急公卿。 -
宋代:京鏜
八千里隔東西境,十二時分晝夜泉。
湖邊春色十分深。
-
宋代:京鏜
鼎湖龍馭去無蹤,三遣行人意則同。
兇禮強(qiáng)更為吉禮,夷風(fēng)終未變?nèi)A風(fēng)。
設(shè)令耳與笙鏞末,只愿身糜鼎鑊中。
已辦淹留期得請,不辭筑館汴江東。
-
宋代:京鏜
疑冢多留七十余,謀身自謂永無虞。
不知三馬同槽夢,曾為兒童遠(yuǎn)慮無。
-
宋代:京鏜
雨洗新秋,遣涼意、驅(qū)除殘暑。還又是、天孫河鼓,一番相遇。
銀漢橋成烏鵲喜,金奩絲巧蜘蛛吐。見幾多、結(jié)彩拜樓前,穿針女。
舟楫具,將歸去。尊俎勝,休匆遽。被西川七夕,四回留住。
此地關(guān)心能幾輩,他年會面知何處。更倚闌、豪飲莫辭頻,歌金縷。
-
宋代:京鏜
乘興西來,問誰是、平生相識。算惟有、瑤臺明月,照人如昔。
萬里清涼銀世界,放教千丈冰輪出。便招邀、我輩上層樓,橫孤笛。
陰晴事,人難必。歡樂處,天常惜。幸星稀河澹,云收風(fēng)息。
更著兩賢陪勝賞,此身如與塵寰隔。笑謫仙、對影足成三,空孤寂。
-
宋代:京鏜
明月四時好,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
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fēng)露助清幽。
等閑來,天一角,歲三周。東奔西走,在處依舊若從游。
照我尊前只影,催我鏡中華發(fā),蟾兔漫悠悠。連璧有佳客,乘興且登樓。
-
宋代:京鏜
身去日華遠(yuǎn),舉首望長安。四年留蜀,那復(fù)有夢到金鑾。
遙想將蕪三徑,自笑已窮五技,無語倚闌干。欲作天涯別,猶對俎尊閑。
秋意晚,風(fēng)色厲,葉聲乾。陽關(guān)三疊緩唱,一醉且酡顏。
聚散燕鴻南北,得失觸蠻左右,莫較去仍還。后日相思處,煙水與云山。
-
宋代:京鏜
數(shù)月已辦去,今日始成行。天公憐我,特地趁曉作霜晴。
萬里奔馳為米,四載淹留為豆,自笑太勞生。父老漫遮道,撫字愧陽城。
君有命,難俟駕,合兼程。故山心切,猿鶴應(yīng)是怨仍驚。
多謝使華追路,不忍客亭分袂,已醉酒猶傾。莫久西南住,漢代急公卿。
-
宋代:京鏜
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載酒郊_修禊事,雅稱蘭舟同泛。麥垅黃輕,榿林綠重,莫厭春光晚。棹歌聲發(fā),飛來鷗鷺驚散。
好是水漲彌漫,山圍周匝,不盡青青岸。除卻錢塘門外見,只說此間奇觀。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載成留戀。古今陳跡,從教分付弦管。 -
宋代:京鏜
乘興西來,問誰是、平生相識。算惟有、瑤臺明月,照人如昔。萬里清涼銀世界,放教千丈冰輪出。便招邀、我輩上層樓,橫孤笛。
陰晴事,人難必。歡樂處,天常惜。幸星稀河淡,云收風(fēng)息。更著兩賢陪勝賞,此身如與塵寰隔。笑謫仙、對影足成三,空孤寂。 -
宋代:京鏜
明月四時好,何事喜中秋?,幣_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fēng)露助清幽。等閑來,天一角,歲三周。東奔西走,在處依舊若從游。照我尊前只影,催我鏡中華發(fā),蟾兔漫悠悠。連璧有佳客,乘興且登樓。
-
宋代:京鏜
三年錦里,見重陽藥市。車馬喧闐管弦沸。笑籬邊孤寂,臺上疏狂,爭得似,此日西南都會。癡兒官事了,樂與民同,況值高秋好天氣。□不羞華發(fā),不照衰顏,聊滿插、黃花一醉。道物外、高人有時來,問混雜龍蛇,個中誰是。
-
宋代:京鏜
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載酒郊坰修禊事,雅稱蘭舟同泛。麥垅黃輕,榿林綠重,莫厭春光晚。棹歌聲發(fā),飛來鷗鷺驚散。好是水漲彌漫,山圍周幣,不盡青青岸。除卻錢塘門外見,只說此間奇觀。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載成留戀。古今陳跡,從教分付弦管。
-
宋代:京鏜
雨後晴初,覺春在、榿村柳陌。修禊事、郊坰尋勝,特邀君出。繚繞群山疑虎踞,彌漫一水容鯨吸。怪西湖、底事卻移來,龜城北。酬令節(jié),逢佳日。風(fēng)遞暖,煙凝碧。趁蘭舟游玩,盡杯中物。十里輪蹄塵不斷,幾多粉黛花無色。笑杜陵、昔賦麗人行,空遺跡。
京鏜詩詞名句
詩詞推薦
- 宿池江 其二明代:邵寶
-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fēng)宋代:李清照
- 長春樓為休寧楊處士賦明代:潘希曾
- 羊荊華敞小軒面叢竹予以細(xì)香名之蓋用杜子美風(fēng)吹細(xì)細(xì)香之句因賦此詩宋代:李光
- 贈蕭良有良譽(yù)赴春官明代:梁紹震
- 送從弟皮崇歸復(fù)州唐代:皮日休
- 送趙玉甫赴穿山監(jiān)場宋代:劉宰
- 喜沈融谷茂才重入丹霞明代:釋今帾
- 厓山吊古明代:梁逢登
- 麥斜行明代:鄭善夫
- 游六王山明代:陳圭
- 漢水宋代:蘇軾
- 望蓬萊金朝:劉志淵
- 岑溪悲叔白七首 其四 易使橋清代:李憲噩
- 上巳日阻雨和王沖之韻宋代: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