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詩詞(18首)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長安太極殿,開創(chuàng)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貞觀二年(628)六月庚寅,李治出生在東宮的麗正殿。
貞觀五年(631),封為晉王。
貞觀七年(633),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職。幼而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和睦兄弟。開始由著作郎蕭德言教授《孝經(jīng)》,唐太宗問道:“這部《孝經(jīng)》說的什么最重要?”對答道:“孝,開始是事奉雙親,長大后是事奉君王,最終是修身。君子事奉皇上,進朝廷想著盡忠,退居在家想到彌補皇上的過錯,將順從其美,糾正其惡?!碧铺诖笙驳溃骸鞍创诵惺?,完全能夠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钡鹊轿牡禄屎笕ナ溃钪螘r年九歲,悲哀思念之情感動左右的人,太宗多次加以安慰,從此特別受到寵愛。不久被任命為右武候大將軍。
貞觀十七年(643),皇太子李承乾被廢棄,魏王李泰也因犯罪被貶,唐太宗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人計議,四月七日,唐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wù),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唐太宗多次稱贊他好。
貞觀十八年(644),唐太宗將討伐高麗,命令李治留守定州。等到唐太宗基本確定了發(fā)兵日期,李治悲哀,整天啼哭,因而請求驛站飛馬傳遞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并傳遞邊境情況的報告,唐太宗都同意了。用快馬奏事,從此開始。等到唐太宗大軍凱旋,李治跟從唐太宗到并州。當時唐太宗生了個大毒瘡,李治親自用口吸毒膿,扶著車輦步行跟從了幾天。
登基為帝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駕崩在終南山的翠微宮。二十七日,以禮部尚書、兼太子少師、黎陽縣公于志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書左丞張行成為兼侍中、檢校刑部尚書,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戶部尚書高季輔為兼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太子左庶子、高陽縣男許敬宗兼禮部尚書。二十八日,李治回京。
六月一日,李治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八日,改民部尚書為戶部尚書。疊州都督英國公史李勣為特進、檢校洛州刺史,仍在洛陽宮留守。十日,詔令司徒、揚州都督、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主持尚書省、門下省二省政事,其余官職依前一樣,賜物三千緞。二十日,特進、英國公李勣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
秋七月三日,有關(guān)衙門請求改治書侍御史為御史中丞,諸州治中為司馬,別駕為長史,治禮郎為奉禮郎,以避諱李治的名。因為貞觀時不避諱先帝太宗“世民”二字,所以不同意,有關(guān)衙門上奏道:“先帝兩個名字,在禮制上不偏向某一避諱?;噬霞仁菃蚊枷虏粦?yīng)指斥?!崩钪斡谑锹爮闹?。六日,于闐王伏阇信來朝見。
八月一日,河?xùn)|地震,晉州尤其厲害,毀壞了房屋,壓死了五千多人。三日又發(fā)生地震。詔令派遣使者慰問,免賦稅三年,壓死的人家各賜給絹綢三匹。以開府儀同三司、英國公李勣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仆射開始連帶同中書門下。十八日,將唐太宗安葬在昭陵。
九月十二日,加授鄜州刺史、荊王李元景為司徒,前安州都督、吳王李恪為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日,贈梁國公房玄齡為太尉;贈申國公高士廉為司徒,贈蔣國公屈突通為左仆射,都可在太宗廟庭配祭。
永徽元年(650)春正月六日,李治立妃子王氏為皇后。七日,封陳王李忠為雍州牧。五月九日,李治對群臣道:“朕繼承皇帝大位,刑罰教化不明,致使晉州多次地震。確實是由于賞罰不公正,政理荒謬所致。你們應(yīng)該晉封章奏事,盡量指明政教得失,以挽救朕之不足。”吐火羅派遣使者獻大鳥,大鳥像駱駝,吃銅鐵,李治派人獻到昭陵。吐蕃贊普死,李治派遣右武衛(wèi)將軍鮮于匡濟持皇帝書信前往吊祭。九月,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
永徽二年(651)正月,西突厥賀魯自立為沙缽羅可汗。七月沙,缽羅可汗攻入庭州,遣梁建方討之。八月大食國始遣使來唐。
永徽三年 (652)年正月,唐軍在牢山大敗賀魯軍。吐谷渾、新羅、高句麗、百濟并遣使入貢。三月建大雁塔。七月戶部計,全國380萬戶。十一月駁馬國遣使朝貢。是年孫思邈著《千金方》。
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薛萬徹柴令武等人密謀擁立荊州王元景為帝,事情敗露,,二月三日,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都被處死;李元景、巴陵、高陽公主都被賜以自殺。左驍衛(wèi)大將軍、安國公執(zhí)失思力發(fā)配到辒州充軍;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縣公宇文節(jié)發(fā)配到桂州充軍。吳王李恪、江夏王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長孫無忌、褚遂良,或死或貶。
同年,李治頒布孔穎達的《五經(jīng)正義》,每年秋舉明經(jīng)考試就依據(jù)《五經(jīng)正義》。
乾綱獨斷
早在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大他四歲的太宗才人武氏私通;唐太宗駕崩后,武氏依唐后宮之例,入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yè)寺進香之時,又與武氏相遇,兩人相認并互訴離別后的思念之情。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氏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不久高宗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氏為后。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卻迎合帝意,表示贊成;宿將李勣則奏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备咦谠诶盍x府等人的支持下,終于在永徽六年(655年)廢王皇后,立武氏為皇后。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貶斥,不久,長孫無忌被迫自縊,褚遂良則被流放至更遙遠的愛州(今越南清化),死在那里。
帝后爭鋒
李治因武后慢慢有主導(dǎo)政局的趨勢,一度有廢后的打算,未料計劃被武后得知,武后向李治申訴辯解,事情遂作罷,但是協(xié)助李治擬詔的上官儀則遭族誅。這件事情過后,李治再也無由壓制武后。
顯慶末年,李治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于操持政務(wù),武后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李治在武后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氏并稱二圣。
上元二年(675),李治患的風眩癥更厲害了,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后攝政。宰相郝處俊諫道:“陛下奈何將高祖、太宗的天下,不傳給子孫而委任給天后?。 崩钪我蚨鴷簳r停議。武后得知后,就召集了一些“文學之士”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約千余卷;并且密令參決百官疏奏,以分宰相的權(quán)力。
李治期朝政主要和武氏共同商議處理,但李治仍掌握實權(quán),在他執(zhí)政年間,武后的支持者李義府、許敬宗等先后倒臺,武后的政敵及家屬拜相,王廢后的族兄王方翼也受到任用,擬定《內(nèi)訓(xùn)》和《外戚誡》壓制武家人興風作浪,武后對此皆無可奈何。
去世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后從封泰山以后,勸李治封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終止。李治苦于頭痛不可忍耐,侍醫(yī)秦鳴鶴道:“刺頭微微出血,可以治愈。”武后在帷帳中說道:“此醫(yī)可斬首,想要在陛下頭上刺出血來嗎!”李治說:“我苦于頭痛,出血未必不好!”侍醫(yī)就用針刺百會,李治道:“我的眼睛明亮了。”不久,詔命皇太子李顯代理國政,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在東宮任同平章事。李治從奉天宮回東都洛陽,病得很厲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
同年十二月,詔令改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將要宣布赦免之書,李治想要親自到則天門樓,由于氣不順而不能上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讀赦免書。禮畢,李治問侍臣道:“百姓喜歡嗎?”侍臣道:“百姓承蒙皇上赦免,沒有一個人不感動喜悅?!崩钪蔚溃骸鞍傩针m喜,但我的性命危險。天神地神若延長我一兩個月的命,能夠回長安,死也無遺憾了。”當晚,李治在貞觀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宣布遺詔:“七天裝在靈柩內(nèi),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園陵制度,務(wù)以節(jié)儉。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者,請?zhí)旌筇幚頉Q斷?!比撼忌现u號曰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文明元年(684年)八月十一日,安葬在乾陵。天寶十三年(754年),改謚為天皇大弘孝皇帝。
李治的詩詞列表
-
唐代:李治
為多情、和天也老,不應(yīng)情遽如許。請君試聽雙蕖怨,方見此情真處。
誰點注。香瀲滟銀塘,對抹胭脂露。藕絲幾縷。絆玉骨春心,金沙曉淚,漠漠瑞紅吐。
連理樹。一樣驪山懷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婦三生夢,腸斷目成眉語。
須喚取。共鴛鴦翡翠、照影長相聚。西風不住。恨寂寞芳魂,輕煙北渚。
涼月又南浦。
-
唐代:李治
十丈冰花太一峰。拍浮來赴酒船中。碧筒象鼻秋泉滑,澤國幽香笑卷空。
云淡濘,月朦朧。醉鄉(xiāng)千里鯉魚風。馮夷擊鼓休驚客,羅襪生塵恐惱公。
-
唐代:李治
停軒觀福殿,游目眺皇畿。法輪含日轉(zhuǎn),花蓋接云飛。
翠煙香綺閣,丹霞光寶衣。幡虹遙合彩,定水迥分暉。
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 -
唐代:李治
屏欲除奢政返淳。(霍王以下和句亡)
-
唐代:李治
雁雙雙,正分汾水,回頭生死殊路
天長地久相思債,何似眼前俱去!
摧勁羽,倘萬一幽冥,卻有重逢處
詩翁感遇。把江北江南,
風嘹月唳,并付一丘土。
仍為汝,小草幽蘭麗句,
聲聲字字酸楚。拍江秋影今何在?
宰木欲迷堤樹。霜魂苦,
算猶勝,王嬙青冢貞娘墓。
憑誰說與?嘆鳥道長空,
龍艘古渡,馬耳淚如雨。
-
唐代:李治
雁雙雙、正飛汾水,回頭生死殊路。天長地久相思債,何似眼前俱去。摧勁羽。倘萬一、幽冥卻有重逢處。詩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風嘹月唳,并付一丘土。仍為汝。小草幽蘭麗句。聲聲字字酸楚。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樹。霜魂苦。算猶勝、王嬙有冢貞娘墓。馮誰說興。歡鳥道長空,龍艘古渡。馬耳淚如雨。
-
唐代:李治
帝家迷樓春晝長,紫笙吹破百花香。葡萄凝碧琥珀光,燕語鶯啼空斷腸。
枕帷紅淚灑瀟湘,玉鏡臺前添午妝。茜羅綬帶雙鴛鴦,蝴蝶趁雪上釵梁,千里萬里云茫茫。
-
唐代:李治
旋騼登雪嶺,飛旆駐香城。路盤高下騎,峰回出沒旌。
云衣縫澗戶,霞綺織山楹。飏剎移虹影,攜風引梵聲。
岫馥爐煙合,巖懸疊溜縈??战Y(jié)籠檐網(wǎng),虛谷響臺鈴。
簇野千叢暗,長河一帶明。散望禪林外,方弘拯溺情。
-
唐代:李治
陌頭楊柳恨春遲。被寒欺。淡依依。瘦損王孫,青瑣小腰圍。
墻外瓊枝空照影,翠娥斂,游絲百丈飛。燕歸雁歸書問寂。
月細風尖供怨笛。玉骨成灰圣得回。夢里音容,良是覺來非。
多少江州司馬淚。斷腸曲,河聲送落暉。
-
唐代:李治
吳王宴罷歌臺晚,斜日清江映闌檻。臺上西施醉捧心,江邊東越愁嘗膽。
鴟夷裹尸去不還,麋鹿散跡游其間。秋深明月照高樹,驚烏啼落丹楓寒。
功名獨羨陶朱子,一夜扁舟弄云水。
-
唐代:李治
雁雙雙、正飛汾水,回頭生死殊路。天長地久相思債,何似眼前俱去。
摧勁羽。倘萬一幽冥,卻有重逢處。詩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風嘹月唳,并付一丘土。
仍為汝。小草幽蘭麗句。聲聲字字酸楚。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樹。
霜魂苦。算猶勝、王嬙有冢貞娘墓。憑誰說興。嘆鳥道長空,龍艘古渡。
馬耳淚如雨。
-
唐代:李治
太一滄波下酒星。露醽秘訣出仙扃。情知天上蓮花白,壓盡人間竹葉青。
迷晚色,散秋馨。兵廚曉溜玉泠泠。楚江云錦三千頃,笑殺靈均話獨醒。
-
唐代:李治
今宵冬律盡,來朝麗景新。花馀凝地雪,條含暖吹分。
綬吐芽猶嫩,冰□已鏤津。薄紅梅色冷,淺綠柳輕春。
送迎交兩節(jié),暄寒變一辰。 -
唐代:李治
羽蓋飛天漢,鳳駕越層巒。俱嘆三秋阻,共敘一宵歡。
璜虧夜月落,靨碎曉星殘。誰能重操杼,纖手濯清瀾。
霓裳轉(zhuǎn)云路,鳳駕儼天潢。虧星凋夜靨,殘月落朝璜。
促歡今夕促,長離別后長。輕梭聊駐織,掩淚獨悲傷。 -
唐代:李治
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花蓋飛團影,幡虹曳曲陰。
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wǎng)林。寥廓煙云表,超然物外心。 -
唐代:李治
龍樓光曙景,魯館啟朝扉。艷日濃妝影,低星降婺輝。
玉庭浮瑞色,銀榜藻祥徽。云轉(zhuǎn)花縈蓋,霞飄葉綴旂。
雕軒回翠陌,寶駕歸丹殿。鳴珠佩曉衣,鏤璧輪開扇。
華冠列綺筵,蘭醑申芳宴。環(huán)階鳳樂陳,玳席珍羞薦。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塵。歡凝歡懿戚,慶葉慶初姻。
暑闌炎氣息,涼早吹疏頻。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 -
唐代:李治
溫渚停仙蹕,豐郊駐曉旌。路曲回輪影,巖虛傳漏聲。
暖溜驚湍駛,寒空碧霧輕。林黃疏葉下,野白曙霜明。
眺聽良無已,煙霞斷續(xù)生。 -
唐代:李治
端居臨玉扆,初律啟金商。鳳闕澄秋色,龍闈引夕涼。
野凈山氣斂,林疏風露長。砌蘭虧半影,巖桂發(fā)全香。
滿蓋荷凋翠,圓花菊散黃。揮鞭爭電烈,飛羽亂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虛側(cè)月張。怯猿啼落岫,驚雁斷分行。
斜輪低夕景,歸旆擁通莊。
李治詩詞名句
詩詞推薦
- 送唐中丞開淘西湖夏日游泛因書示郡人唐代:朱慶馀
- 金城柳宋代:馬之純
- 游思庵宋代:趙蕃
- 春夜溫故六言二十首宋代:劉克莊
- 送周世寧還明代:韓邦靖
- 客舍寫懷呈王八丈侍郎五首 其四宋代:程俱
- 偶成 其三宋代:夏竦
- 贈潘守愚思質(zhì)昆弟 其四清代:羅有高
- 隱居墓明代:顧璘
- 寄謝云安知軍王端屯田宋代:趙抃
- 方景賢宋景濂夜坐觀吳中雜詩遂及宣和博古圖為賦此元代:吳萊
- 洗竹宋代:劉敞
- 鷓鴣天 秋日黃山寫意:熊東遨
- 送劉道純宋代:黃庭堅
- 題幼安濯足圖元代:胡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