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的詩詞(6首)

李存勖

李存勖(有時被寫作“勗”,885年-926年),即后唐莊宗,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門)人,五代時期后唐政權的建立者。唐末河東節(jié)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亞子”。908年繼晉國王位,之后經(jīng)過多年的南征北戰(zhàn),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劉守光)使得晉國逐漸強大起來。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唐”,史稱后唐,是為后唐莊宗。同年十二月滅后梁,實現(xiàn)了對中國北方的大部統(tǒng)一。以勇猛聞名。存勖雖武人,但洞曉音律,能度曲。存詞四首,載《尊前集》。926年死于兵變。

主要成就

可亞其父
李存勖十一歲時,隨父征討王行瑜,并向唐昭宗報功。唐昭宗非常欣賞李存勖,輕撫其背部,道:“我兒日后必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不要忘了對我大唐盡忠盡孝?。 焙髞?,唐昭宗還對人稱贊“可亞其父”。意思是說,李存勖能超過其父親,使父親屈居亞軍。李存勖遂得名李亞子。

終應父言
李克用曾到潞州境內三垂岡打獵,在岡上的明皇廟前擺設酒宴,聽伶人奏唱《百年歌》。歌詞陳述人衰老之狀,聲調凄苦悲傷,只聽得李克用老淚縱橫。當時李存勖年方五歲,也隨侍在側。李克用指著李存勖,對諸將道:“老夫已老,壯志未酬。但二十年后,此子必能代我戰(zhàn)于此地,完成我未竟的功業(yè)?!笔拍旰?,初襲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岡大敗梁軍,奠定了晉國崛起的基礎。

梁祖之嘆
潞州之戰(zhàn)時,朱溫曾親赴澤州,視察前線戰(zhàn)況,結果得知李克用去世。他對年輕襲位的李存勖非常輕視,認為攻取潞州的大局已定,便徑自返回汴州。但李存勖卻奇兵突出,將圍攻潞州的梁軍打得大敗潰走。朱溫得到戰(zhàn)報,先是大驚失色,隨即喟然長嘆:“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克用雖死猶生啊。我的兒子們跟他一比,簡直如同豬狗一般?!?/p>

后來,朱溫病重,對侍臣道:“我經(jīng)營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余孽(指李存勖)竟然發(fā)展到如今的地步。我看他志向不小,上天又奪我年壽。等我死后,我的兒子們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我怕是要死無葬身之地了?!彼麄倪煅?,竟然昏死過去。

三矢雪恨
相傳,李克用臨終時,曾交給李存勖三枝箭,并對他道:“梁賊朱溫是我晉國不共戴天之仇。燕王劉仁恭是我所立,契丹耶律阿保機與我約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投靠朱溫。我未能滅此三賊,死有余恨。我給你三枝箭,你將來一定要消滅這三個敵人,以告慰我在天之靈。”李存勖將這三枝箭供奉在家廟中,每逢出征都要以少牢之禮祭祀,將箭矢請出,放在錦囊中,背負上陣,戰(zhàn)勝后再送回家廟。他平桀燕、敗契丹、滅后梁,每戰(zhàn)都是如此。

“晉王三矢”的典故最早出自宋初王禹偁所著的《五代史闕文》。其真實性在歷代都備受質疑。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考異》中考證稱,李存勖襲位時,還曾對契丹“遣使告哀,賂以金繒,求騎軍以救潞州”,契丹亦出兵相助,而當劉守光被其兄劉守文攻擊時,李克用、李存勖也屢次派兵相救,可見至少在李克用去世時,晉國根本沒有與契丹、幽州結仇一事。他認為,“晉王三矢”的典故當是后人杜撰,以此夸耀李存勖的英明神武。

王誤老奴
黃巢之亂時,傳國玉璽流入民間,輾轉落到魏州僧人傳真手中。梁晉夾河對峙時,傳真和尚將玉璽獻給李存勖。李存勖得到玉璽,又因諸將連番勸進,遂有稱帝之意。河東監(jiān)軍張承業(yè)素以唐臣自居,連忙趕赴魏州,當面勸諫道:“大王父子與梁賊血戰(zhàn)三十年,是要為國家報仇,恢復唐室社稷。如今梁賊未滅,大王便要稱帝,恐怕會令天下人失望。大王何不先誅除梁賊,為先帝報仇,迎立唐室后人為帝。您再掃平吳蜀,一統(tǒng)天下,到時又有何人能與大王爭奪帝位。您謙讓的時間越久,將來江山就越穩(wěn)固。”但李存勖卻道:“我也不愿稱帝,只是被群臣逼迫,無可奈何?!睆埑袠I(yè)自知難以勸阻,大哭道:“諸侯們浴血奮戰(zhàn),本為恢復唐朝,現(xiàn)在大王卻自取帝位,欺騙老奴啊?!彼祷貢x陽,從此一病不起。

恃勇矜功
李存勖自恃勇武,平梁時常率輕騎沖鋒,親臨戰(zhàn)陣,因此經(jīng)常陷入險境。王镕、王處直都曾致信給李存勖,勸他不要如此輕率。但李存勖卻笑道:“不經(jīng)百戰(zhàn)如何平定天下,我怎能深居帷房,將自己養(yǎng)的肥胖呢。”符存審也曾為此勸諫李存勖。李存勖表面聽從,但趁符存審不在,又策馬跑出軍營,還對左右侍從道:“這老頭子妨礙我玩耍。”

胡柳陂之戰(zhàn)時,周德威建議李存勖按兵不動,先以小股騎兵騷擾,使梁軍難以安營,待其疲乏不堪時再發(fā)動進攻。但李存勖卻道:“我們在黃河沿岸終日挑戰(zhàn),就是要與梁軍決戰(zhàn),卻始終不能如愿。如今已經(jīng)打到梁軍家門口了,卻避而不戰(zhàn),不是豪杰所為?!彼斚攘嘘嚦鰮?。周德威無奈,只得隨從出戰(zhàn)。結果晉軍大敗,周德威也戰(zhàn)死于亂軍之中。

李存勖滅梁后,荊南節(jié)度使高季興親自到洛陽朝覲。他返回荊南后,對麾下將佐道:“新朝歷經(jīng)百戰(zhàn),方才平定河南?;实郾阖Q著手指,對功臣夸耀道:‘我于指頭上得天下?!绱艘粊?,滅梁之功歸于皇帝一人,臣僚將佐又有什么功勞可言。功臣對此莫不寒心,我沒什么可擔憂的了?!?/p>

背信殺降
李存勖滅蜀后,命王衍舉族遷居洛陽,并保證道:“我會封給你一塊土地,不會薄待于你,日月星三辰為證,絕不虛言欺哄!”王衍欣然動身,率領宗族、百官及其家族數(shù)千人,啟程東行。他行至關中時,因河北亂起,只得暫留秦川驛。李存勖欲東征平叛,擔心王衍在后方作亂,便命宦官向延嗣前去誅殺王衍一家。王母徐氏臨死高呼道:“我兒舉國降順,皇帝許以不死,而今卻行殺戮。他言而無信,必遭報應?!?/p>

而據(jù)《新五代史·張居翰傳》記載,李存勖當時是要將王衍一行千余人全部誅殺。但樞密使張居翰認為殺降不祥,便私下將詔書中的“王衍一行”改為“王衍一家”。最終被殺者只有王衍及其近宗親屬,隨行的前蜀降臣及其宗族千余人得免一死。

嫡庶倒置
李存勖早年娶韓氏為正妻,后又納伊氏、劉氏為妾。三女之中,韓氏為首,伊氏居次,劉氏最末。劉氏位次雖低但最受寵,又生有長子李繼岌。李存勖稱帝后,有意立劉氏為皇后,但礙于宗法制度,不能亂了妻妾次序,是以遲遲不立皇后。后來,李存勖在宰執(zhí)豆盧革、郭崇韜的奏請下,越過韓氏、伊氏,冊立劉氏為皇后。韓氏、伊氏二夫人皆忿忿不平。而對待父親的妻妾,李存勖也是如此。根據(jù)宗法制度,皇帝以庶出繼位,當以嫡母為皇太后,尊生母為皇太妃。但李存勖稱帝后,卻將嫡母劉氏尊為皇太妃,尊生母曹氏為皇太后。當時,劉太妃赴太后宮中拜賀。曹太后羞慚不已,面有愧色。

伶官天子
李存勖自幼便喜歡唱戲,常與伶人嬉戲廝混,稱帝自取藝名為“李天下”。一次,李存勖與眾伶人一同嬉鬧,四處張望著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越眾上前,抬手便扇了他一個耳光。李存勖頓時被打懵了,伶人們也都驚駭不已。敬新磨笑道:“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還呼喊誰呢?”伶人們盡皆失笑。李存勖非但不怒,還重賞了敬新磨。

后來,敬新磨到殿中奏事,在殿內被惡犬追逐。他躲在一根庭柱邊,叫道:“陛下不要縱使兒女咬人?!崩畲孥贸錾硪牡?,非常忌諱狗,聞言大怒,當場便要拉弓射死敬新磨。敬新磨忙喊道:“陛下不能殺我,我與陛下乃是一體,殺之不詳。”李存勖忙問緣由,他答道:“陛下年號同光。天下都稱您為同光帝。殺了敬新磨,同(銅)就沒有光了?!崩畲孥么笮Γ埩司葱履?。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主詞條:沙陀族、晉國、梁晉爭霸

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為沙陀酋長。祖父朱邪赤心因鎮(zhèn)壓龐勛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父親李克用,官至河東節(jié)度使,封晉王,駐節(jié)太原,建立河東割據(jù)勢力(晉國)。當時,梁王朱溫盤踞宣武鎮(zhèn)(治所汴州,在今河南開封),控制中原地區(qū)。李克用與朱溫為爭奪中原霸權,進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晉爭霸戰(zhàn)爭。

李存勖是李克用與側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于騎射,膽略過人,心性豁達,深得父親寵愛。他愛讀《春秋》,略通微言大義,而且精擅音律,可謂文武雙全。

早年經(jīng)歷
乾寧二年(895年),邠寧節(jié)度使王行瑜聯(lián)合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鎮(zhèn)國節(jié)度使韓建,攻入長安(治今陜西西安),謀廢唐昭宗。李克用率軍勤王,討平三鎮(zhèn)叛亂。李存勖時年十一歲,也隨軍征戰(zhàn),并入朝獻捷,受到唐昭宗的夸獎與賞賜。不久,李存勖被授為檢校司空,遙領隰州刺史,后改領汾州、晉州。

天復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兩次被梁軍圍困,無力抗衡朱溫,為此憂慮不安。李存勖勸慰道:“物不到極點不會反復,惡不到極點不會消亡。朱溫威逼天子,覬覦帝位,陷害良善,可謂是自取滅亡。我家三代盡忠王室,如今雖因勢窮力屈無法報效,但也無愧于心。父親您應忍耐靜觀,積蓄力量,以待朱溫衰弱之時再圖復興,怎能輕易就灰心喪氣呢。李克用因而釋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溫遣軍攻打滄州(本屬橫海鎮(zhèn),時為幽州鎮(zhèn)治下),幽州節(jié)度使劉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惱怒劉仁恭的反復無常,不愿發(fā)兵援助。李存勖卻道:“如今朱溫已占據(jù)天下的九分之七,連魏博、成德等藩鎮(zhèn)也歸附于他,黃河以北能與之對抗的只剩下我晉國和劉仁恭了。如果我們不救劉仁恭,形勢將會對我們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晉國重振雄風,萬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機?!崩羁擞盟烨曹姽ト÷褐荩ㄖ谓裆轿?a href='http://m.zyglove.cn/changzhishi/' target='_blank'>長治),迫使朱溫由滄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后梁,史稱梁太祖。他改元開平,定都于汴州。但李克用拒不承認后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天祐年號,以復興唐朝的名義與后梁相對抗,成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脅。是年五月,朱溫派十萬兵馬圍攻潞州,修筑夾寨。李克用命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與梁軍對峙年余,卻始終不能解除潞州之圍。

襲任晉王

主詞條:潞州之戰(zhàn)、柏鄉(xiāng)之戰(zhàn)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任河東節(jié)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當時,李克用的養(yǎng)子李存顥、李存實等人自恃手握軍權,又年長于李存勖,對李存勖襲位非常不滿。他們有的稱病不朝,有的見而不拜,甚至慫恿叔父李克寧發(fā)動叛亂,意欲謀害李存勖,投降后梁。李存勖沉著應對,首先取得監(jiān)軍張承業(yè)、大將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后搶先行動,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殺李克寧、李存顥等人,初步穩(wěn)固了國內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援救潞州,于二十九日抵達潞州北面的黃碾(在今山西長治)。梁軍本以為李存勖年輕繼位,必然不敢出軍,對此毫無防備,也未派出斥候探查。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于三垂岡下,趁著大霧直攻夾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軍,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經(jīng)此一戰(zhàn),晉國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賞軍士,而后開始整頓內政。他嚴肅軍紀、撫恤孤寡,任用賢才,懲治貪腐,寬緩刑罰,打擊盜賊,使得晉國民俗大變,百姓歸心。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溫遣軍三千進駐深州、冀州,企圖奪取成德、義武兩鎮(zhèn)。成德節(jié)度使王镕、義武節(jié)度使王處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與晉國結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為盟主。李存勖力排眾議,毅然發(fā)兵相救。他親率晉軍東進,于是年十二月進至距離柏鄉(xiāng)五里處的野河(今滏陽河支流)北岸,與梁軍隔河對峙。

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騎到梁軍營前挑戰(zhàn),激怒梁將王景仁,將梁軍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他利用地形優(yōu)勢,以逸待勞,在梁軍疲憊時率騎兵突擊,大破梁軍,俘獲梁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此戰(zhàn),梁軍伏尸數(shù)十里,龍驤、神威、神捷等精銳禁軍全軍覆沒,王景仁、韓勍、李思安僅率數(shù)十騎連夜逃歸。成德鎮(zhèn)、義武鎮(zhèn)從此徹底倒向晉國。

兼并河北

主詞條:河朔三鎮(zhèn)、桀燕、幽州之戰(zhàn)、魏州之戰(zhàn)、幽州保衛(wèi)戰(zhàn)

柏鄉(xiāng)之戰(zhàn)后,李存勖決定暫緩對后梁的攻勢,先奪取河北地區(qū),以消除后顧之憂,首要目標便是囚禁父親劉仁恭而繼任幽州節(jié)度使的燕王劉守光。他采用驕兵之計,聯(lián)合成德、義武、昭義、振武、天德五鎮(zhèn),遣使奉冊,共尊劉守光為尚父,以滋長其野心。劉守光卻以為六鎮(zhèn)是畏懼幽州兵威,更是驕狂。他得知尚父無權祭天、改元,不顧幕府諸將反對,于天祐八年(911年)八月在幽州悍然稱帝,國號大燕,史稱桀燕。是年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飛狐口(在今河北蔚縣),聯(lián)合成德鎮(zhèn)、義武鎮(zhèn)一同征討劉守光。

天祐九年(912年),周德威奪取涿州,進圍幽州。劉守光忙向后梁求救。朱溫親率大軍北上,命楊師厚圍攻棗強,又命賀德倫攻打蓚縣(治今河北景縣)。但梁軍雖攻破棗強,卻在蓚縣被晉將符存審、史建瑭擊敗。朱溫羞憤發(fā)病,返回洛陽,不久便被其子朱友珪弒殺。

天祐十年(913年),朱友貞發(fā)動政變,誅殺朱友珪,奪取帝位,史稱梁末帝。而晉軍則連奪幽州鎮(zhèn)統(tǒng)轄的順州(治今北京順義)、檀州(治今北京密云)、武州(治今河北宣化)、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營州(治今遼寧朝陽)等地。是年十一月,李存勖親征燕國,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一直被劉守光囚禁)、劉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鎮(zhèn)守幽州。

天祐十一年(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處死劉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當時,李存勖南破后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镕、王處直相繼遣使入晉,共推李存勖為尚書令。李存勖依禮三辭,而后接受尚書令之職。他在太原開設霸府,建立行臺,以唐朝皇帝的名義承制任命官吏。

天祐十二年(915年),魏博節(jié)度使楊師厚病逝。梁帝朱友貞趁機將魏博鎮(zhèn)分為兩鎮(zhèn),以削弱藩鎮(zhèn)勢力,結果引發(fā)魏博兵變。變兵囚禁新任節(jié)度使賀德倫,請降于晉。李存勖乘勢進占魏州(治今河北大名東北),并處死變兵首領張彥等人,以威懾兵變士卒,穩(wěn)定亂局。他收魏博牙兵為親軍,親自兼領魏博節(jié)度使,隨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豐西)。是年七月,李存勖進兵莘縣,與梁將劉鄩展開對峙。

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聲言回師太原,以引誘劉鄩出戰(zhàn)。劉鄩果然中計,欲趁機奪回魏州,結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審的三面夾擊,在元城一戰(zhàn)中全軍潰敗,逃奔滑州(治今河南滑縣)。此后,李存勖又遣軍接連攻取衛(wèi)州(治今河南衛(wèi)輝)、洺州(治今永年東南)、相州(治今河南安陽)、邢州(治今河北邢臺)、滄州、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黃河以北除黎陽(治今河南??h東)一地外,全部被晉國占領。梁晉形勢從此發(fā)生逆轉。

天祐十四年(917年),壽州刺史盧文進叛附契丹,并引契丹軍南下。眾多契丹大軍入寇,山谷之間,氈車毳幕,羊馬彌漫。有人說契丹軍有五十萬。周德威堅守幽州,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此時李存勖擁有的馬只有一萬匹,仍然派李存審、李嗣源率軍迎戰(zhàn)。李嗣源率三千騎兵為前鋒,到達距離幽州60里的地方,契丹一萬騎兵突然殺來,李存審、李嗣源極力迎戰(zhàn),打的契丹大敗,契丹丟棄的毳幕、氈廬、弓矢、羊馬漫山遍野、不可勝紀。李存審、李嗣源的軍隊繼續(xù)追擊契丹,俘斬數(shù)以萬計。李存審、李嗣源的軍隊進入幽州。

夾河對峙

主詞條:楊劉之戰(zhàn)、胡柳陂之戰(zhàn)、德勝之戰(zhàn)

契丹敗退,北疆暫保無憂。李存勖開始調兵南下,推鋒至黃河岸邊,與梁軍夾河對峙,爭奪黃河沿岸各處要點。

天祐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率軍東進,連破梁軍數(shù)座營寨,攻陷楊劉城(魏州通向鄆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東東阿北),俘獲守將安彥之,并攻掠至鄆州(治今山東東平)、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一帶。當時,朱友貞正在洛陽進行祭天大典,聞訊倉皇趕回汴州,組織復奪楊劉城。但謝彥章數(shù)次用兵,始終未能收復楊劉城。

天祐十五年(918年)八月,李存勖調發(fā)河東、魏博、幽州、橫海、義武等鎮(zhèn)軍隊,齊集魏州,準備直搗汴州,一舉滅亡后梁。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境內的麻家渡渡過黃河,進駐胡柳陂(在今山東鄄城西北),與梁軍展開血戰(zhàn)。晉軍大敗,周德威戰(zhàn)死。李存勖被迫據(jù)土山自保。當時,圍山梁軍多是步卒,而且立足未穩(wěn)。李存勖采用閻寶、李建及的建議,以騎兵突擊,終于反敗為勝,擊潰梁軍。此戰(zhàn),晉軍雖乘勝奪取濮陽,但也因傷亡慘重,無力再攻汴州,只得撤歸河北。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審進據(jù)德勝城(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在今河南清豐西南),并夾河修筑南北兩城。梁將賀瑰圍攻德勝南城,并以竹索連結戰(zhàn)船橫列河面,將李存勖所率援軍阻在黃河北岸。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駛至河中,斧劈火燒,沖破了梁軍船陣。李存勖乘勢揮軍渡河,大敗梁軍。后來,梁將王瓚從黎陽渡河,屯據(jù)楊村渡,修造浮橋,儲存大量軍需物資。而李存勖也征發(fā)數(shù)萬民丁,擴建德勝北城。當時,梁晉兩軍每日大小百余戰(zhàn),互有勝負。

建國稱帝

主詞條:同州之戰(zhàn)、鎮(zhèn)州之戰(zhàn)、定州之戰(zhàn)

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節(jié)度使朱友謙攻取同州(治今陜西大荔),叛梁降晉,結果遭到劉鄩的圍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審、李嗣昭、李建及出軍援救,在同州、渭河兩次大敗劉鄩,并追擊至奉先(治今陜西蒲城)一帶。河中鎮(zhèn)從此歸附于晉國。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軍將張文禮煽動兵變。李存勖迫于形勢,授其為成德兵馬留后。不久,河中、昭義、橫海、成德等十一藩鎮(zhèn),一同遣使勸進,請李存勖建國稱帝,被李存勖拒絕。八月,李存勖命閻寶征討成德鎮(zhèn),圍困鎮(zhèn)州(治今河北正定)。張文禮驚懼病死,其子張?zhí)庤诱栖娛?,繼續(xù)負城頑抗。義武節(jié)度使王處直勾結耶律阿保機,引契丹軍南下,意圖背叛李存勖,結果被義子王都囚禁。王都繼任節(jié)度使,不久便被契丹軍圍困在定州。

耶律阿保機率領契丹所有軍隊南下,空國入寇。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勖率領五千騎兵先進,到達新城(治今河北高碑店)北,遇到契丹一萬多騎兵,契丹受驚逃走。李存勖將軍隊分成兩部分去追擊,行數(shù)十里,擒獲契丹君主的兒子。契丹逃跑時因為沙河橋狹冰薄而導致很多契丹軍溺死。契丹軍退至望都。李存勖進軍望都,打的契丹大敗。契丹撤退時遭遇大雪,人馬無食,死者相屬于道。但與此同時,晉軍在鎮(zhèn)州失利。李存進戰(zhàn)死。而梁軍則趁虛反撲,攻克衛(wèi)州、新鄉(xiāng)等地,重新奪回河北重鎮(zhèn)相州。是年九月,鎮(zhèn)州終因久被圍困,糧盡力窮,被符存審攻破。張?zhí)庤包h羽張?zhí)幥?、高濛、李翥等皆俘送魏州處死,張文禮也被劈棺戮尸。李存勖又兼領成德節(jié)度使,將成德鎮(zhèn)直接納入晉國管下。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諸鎮(zhèn)勸進,在魏州稱帝,改天佑二十年為同光元年。他沿用“唐”為國號,又追贈父祖三代為皇帝,與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為七廟,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人,史家稱之為后唐。當時,后唐轄有魏博、成德、義武、橫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門、河東、河中、晉絳、安國、昭義等十三個節(jié)鎮(zhèn)、五十個州。

滅亡后梁

主詞條:后梁、后唐滅后梁之戰(zhàn)

后唐建立的同時,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契丹不斷侵擾幽州,兵鋒直逼河北。潞州守將李繼韜叛附后梁,梁將董璋急攻澤州(治今山西晉城),意圖吞并昭義鎮(zhèn),直接威脅后唐西都太原的安全。李存勖為了扭轉戰(zhàn)局,決定趁梁軍東面防守空虛之機,出兵奇襲鄆州,以切斷梁軍右翼,再伺機進圖汴州。同光元年(923年)閏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騎,連夜冒雨渡河,一舉襲破鄆州。朱友貞聽聞鄆州失守,命王彥章率軍阻止唐軍西進。李存勖命朱守殷嚴守德勝,自率親軍進屯澶州。

五月,王彥章出兵楊村渡,攻克德勝南城,繼而順河東下,攻打楊劉城。他打算先隔斷河北唐軍與鄆州的聯(lián)系,再圖收復鄆州。而李存勖則命朱守殷放棄德勝北城,裝載軍需器械浮河而下,協(xié)助李周固守楊劉城。兩軍各自沿河一岸疾進,邊行邊戰(zhàn),互有勝負。不久,王彥章進抵楊劉城下,揮軍強攻,晝夜不息,并以巨艦九艘橫亙河津,阻攔唐軍增援。他屢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筑壘連營,以阻擊唐軍渡河。六月,李存勖親臨楊劉,一面命唐軍出營挑戰(zhàn),牽制梁軍兵力,一面命謀臣郭崇韜領兵奔赴博州(治今山東聊城東北),在黃河東岸修筑新城,以接應鄆州唐軍。王彥章率軍急攻博州新城,還用十余艘巨艦置于黃河中流配合作戰(zhàn)。郭崇韜據(jù)城堅守,李存勖亦率軍自楊劉增援。王彥章只得撤軍,退保鄒家口。李存勖與鄆州李嗣源重新恢復了聯(lián)系。七月,王彥章復攻楊劉,再次被唐軍擊敗,遂撤師西歸,退保楊村,不久便被召回汴州。段凝接任主帥。

八月,朱友貞部署四路反擊: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彥威攻鎮(zhèn)州、王彥章攻鄆州,打算在十月向后唐發(fā)動總攻,但因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虛。他還命梁軍掘開滑州(治今河南滑縣)南面的黃河大堤,以阻止唐軍進攻汴州,但同時也將梁軍主力阻隔在決河以北。九月,梁將康延孝投降后唐,將后梁軍情盡數(shù)告知李存勖,建議唐軍趁虛襲取汴州。而李嗣源則在鄆州附近大敗王彥章,俘獲梁軍將校三百余人,迫使梁軍退保中都(治今山東汶上)。十月,李存勖自楊劉渡河,進抵鄆州,并以李嗣源為前鋒,攻破中都,俘殺王彥章。當時,諸將都認為應先攻占兗州等地,再乘機而動。李嗣源則堅持趁虛襲汴的戰(zhàn)略。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前軍倍道兼程,向汴州進發(fā)。是月初九日,李嗣源抵達汴州,揮軍攻城。朱友貞自殺,梁將王瓚開城投降。李存勖于同日抵達,由大梁門進入汴州,后梁正式滅亡。

平定前蜀

主詞條:前蜀、后唐滅前蜀之戰(zhàn)

梁晉爭霸期間,南方還存在很多割據(jù)政權。其中前蜀據(jù)有三川(指劍南西川、劍南東川、山南西道),定都于成都,其國主稱皇帝,與后梁分庭抗禮。后主王衍在位時,奢侈淫靡,大興土木,委政于宦官、狎客,縱容太后、太妃賣官鬻爵,致使朝政敗壞,貪腐成風。他還在國內四處巡游,強制沿途州縣供應食宿,百姓苦不堪言。后唐滅梁,威震天下,岐國、楚國、吳越國、閩國、南平國等割據(jù)政權紛紛入貢稱藩,前蜀卻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討平前蜀。

同光二年(924年),客省使李嚴出使前蜀,趁機刺探蜀中虛實,他歸國后極力主張伐蜀,稱蜀國已有亡國之象,更堅定了李存勖出兵滅蜀的決心。當時,前蜀為了防御后唐,在兩國邊界駐有重兵。同年八月,李存勖又遣使者李彥稠入川,表示要與蜀國修好,以此麻痹王衍。王衍信以為真,派翰林學士歐陽彬為唐蜀通好使,出使后唐,同時還撤除了邊界守備。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繼岌為主帥,統(tǒng)領六萬大軍,征討前蜀。李繼岌年幼,軍務皆有副手郭崇韜決斷。唐軍以康延孝、李嚴為前鋒,連克威武城(在今陜西鳳縣東北)、鳳州(治今陜西鳳縣)、興州(治今陜西略陽)等地,繳獲大批糧草。而與此同時,王衍仍在國內巡游作樂,到達利州(治今四川廣元)時方知唐軍來犯。他急忙組織三萬兵馬迎戰(zhàn),卻被唐軍擊潰于三泉(治今陜西寧強西南)。前蜀各處藩鎮(zhèn)紛紛來降,王衍倉皇逃回成都。是年十一月,前蜀中書令王宗弼發(fā)動政變,囚禁王衍、后妃及諸王,自稱西川兵馬留后。他以王衍的名義邀請李嚴到成都,商談投降事宜。李嚴馳入成都,撫慰前蜀官吏、百姓,命蜀軍撤去成都的軍事防備。不久,李繼岌率大軍進抵成都。王衍率百官出城拜降,前蜀正式滅亡。南方諸國皆驚懼不已。

死于兵變

主詞條:鄴都兵變、興教門之變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貝州嘩變,推裨將趙在禮為首領,攻入魏州。邢州、滄州也相繼發(fā)生兵變,河北大亂。元行欽帶兵進討,但卻連連失利。李存勖本欲親征,被宰臣勸阻,只得起用李嗣源,讓其率侍衛(wèi)親軍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親軍嘩變,被劫持入城,與叛軍合勢。他本無反意,但迫于內外形勢,又無以自明,只得率變兵南下。

三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東征,欲坐鎮(zhèn)汴州指揮平叛。但李嗣源已搶先占據(jù)汴州,得到大批唐軍將領擁戴。李存勖知道局勢已不可挽回,行至萬勝鎮(zhèn)(在今河南中牟西北)便下令回師,倉皇返回洛陽。他再三撫慰士卒,許以厚賞,但已為時太晚。士卒均不感皇帝恩德,沿途逃散過半。當時,李繼岌已率征蜀大軍班師,途中因平定后軍康延孝叛亂,被耽誤了歸程。

四月,李存勖決定前往汜水關(在今河南滎陽西北),與李繼岌會合,再聯(lián)兵進剿李嗣源。他命扈從軍兵候于宮門外,自己在內殿進食。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突然發(fā)動叛亂,率所部攻入興教門。李存勖親率宿衛(wèi)出戰(zhàn),殺死數(shù)百亂軍,最終被流矢射中,死于絳霄殿,時年四十三歲。伶人善友將樂器覆蓋在李存勖身上,縱火焚尸。李繼岌軍至渭南,因部屬潰散,被迫自縊而死。征蜀大軍則在副使任圜的率領下,歸附李嗣源。是月,李嗣源進入洛陽,在李存勖靈前稱帝,史稱后唐明宗。

七月,李嗣源將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廟號莊宗,追謚為光圣神閔孝皇帝。

李存勖的詩詞列表

  • 唐代:李存勖

    賞芳春,暖風飄箔。鶯啼綠樹,輕煙籠晚閣。杏桃紅,

    開繁萼。靈和殿,禁柳千行斜,金絲絡。夏云多,

    奇峰如削。紈扇動微涼,輕綃薄,梅雨霽,火云爍。

    臨水檻,永日逃繁暑,泛觥酌¤

    露華濃,冷高梧,凋萬葉。一霎晚風,蟬聲新雨歇。

    惜惜此光陰,如流水。東籬菊殘時,嘆蕭索。繁陰積,

    歲時暮,景難留。不覺朱顏失卻,好容光。且且須呼賓友,

    西園長宵。宴云謠,歌皓齒,且行樂。

  • 唐代:李存勖

    一葉落,搴朱箔,此時景物正蕭索。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

    吹羅幕,往事思量著。

  • 唐代:李存勖

    薄羅衫子金泥縫,困纖腰怯銖衣重。笑迎移步小蘭叢,亸金翹玉鳳。

    嬌多情脈脈,羞把同心撚弄。楚天云雨卻相和,又入陽臺夢。

  • 唐代: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 唐代:李存勖

    薄羅衫子金泥鳳,困纖腰怯銖衣重。笑迎移步小蘭叢,亸金翹玉鳳。

    嬌多情脈脈,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卻相和,又入陽臺夢。

  • 唐代:李存勖

    一葉落,搴珠箔。

    此時景物正蕭索。

    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

    吹羅幕,往事思量著。

李存勖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