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伋的詩詞(首)

孔伋

孔伋(前483-前402),戰(zhàn)國初期魯國人,姓子,氏孔,名伋,字子思,孔子之孫。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成就

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論子思、孟軻之學(xué),謂“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tǒng),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甚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案飾其辭而祗敬之曰:‘此真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軻和之……”韓非子在其《顯學(xué)》篇中論孔子死后“儒分為八”,“子思之儒”亦為其中一派。他們雖都是從否定的角度來論述子思的,但從中亦可想見子思的學(xué)說卓然自成一家。

《史記·孔子世家》說,子思曾困于宋,“子思作《中庸》”?!稘h書·藝文志》有“子思二十三篇”,本注云:“名伋??鬃訉O,為魯穆公師”。子思二十三篇久佚?!吨杏埂窞椤抖Y記》所收,流傳于世?!犊讌沧印酚浻凶铀脊逃谒蔚募?xì)節(jié)及子思與魯穆公的問答,都不一定可信。 《中庸》,司馬遷稱其為子思作,但不一定是子思一人之作?!吨杏埂匪f“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淺,”說“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都是秦漢人的口氣,當(dāng)非出于戰(zhàn)國時(shí)人之手。 《中庸》作者認(rèn)為,人的貧富窮通、國家的治亂興衰,都有天命來決定。人的本性能對天命作出正確的反應(yīng),表現(xiàn)為行為的準(zhǔn)則,這就是道。

人物生平

孔伋,字子思,祖籍河南省商丘,生于公元前483年(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年),終年八十二歲。與孔子、孟子、顏?zhàn)?、曾子比肩共稱為五大圣人。因此舊時(shí)以子思、孟子、顏?zhàn)?、曾子配祀孔子于孔廟,所以又與孟子、顏?zhàn)印⒃硬⒎Q“四配”?!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涀铀寄炅ó?dāng)為八十二之誤),而不詳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鯉,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當(dāng)跟孔子的年代相當(dāng)。《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生鯉,字伯魚。伯魚生伋,字子思”;“嘗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子思的生平事跡已難詳考,據(jù)說他曾師事曾參,孟子是其再傳弟子,又據(jù)《孟子》中記載:子思曾被魯繆公、費(fèi)惠公尊為賢者,以師禮相待,但終未被起用。

人物評價(jià)

社會(huì)評價(jià)
在這里,《中庸》沒有明文說性善,實(shí)際是說性善。這是 《中庸》的理論基礎(chǔ),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論點(diǎn)。在思想史上,《中庸》是人性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孟子性善論的先行者。 《中庸》的作者強(qiáng)調(diào)素其位而行。他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平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xiǎn)以激幸。”這就是說,要按照自己的身份和處境,作好自己份內(nèi)的一切活動(dòng),要一切要求自己,不要埋怨別人。這是順從天命而率性,盡性的為法,也是作者企圖用以消解矛盾的辦法。 孔子罕言命??鬃友孕耘c天道,子貢不得與聞?!吨杏埂穭t以言性與天命為重要的內(nèi)容??鬃蛹廊缭冢郎袢缟裨?,敬鬼神而遠(yuǎn)之?!吨杏埂穭t說君子之道“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對于孔子的繼承來說,《中庸》是對于儒學(xué)的唯心主義的放大,其間還涂抹了濃厚的神秘色彩。

歷史評價(jià)
孔伋在儒家學(xué)派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xué),下開孟子心性之論,并由此對宋代理學(xué)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公元1330年(元朝文宗至順元年),又被追封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為“述圣”。

孔伋的詩詞列表

孔伋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