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悅兌元見寄(二首)
次韻悅兌元見寄(二首)朗讀逢人近問凈天鏡,今我重憶張貞居。
曾將山淥開清晝,兼索溪藤寫素書。
逢人近問凈天鏡,今我重憶張貞居。 曾將山淥開清晝,兼索溪藤寫素書。
朱右 (1314年-1376年),字伯賢(一字序賢),自號鄒陽子,臨海章安(今屬椒江區(qū))人。生于元仁宗延祐元年,元末從陳叔夏、林景和游,又受文法于李孝光。以薦授慶元路慈溪縣儒學(xué)教諭,調(diào)蕭山,擢主簿。至正二十年(1360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轉(zhuǎn)員外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曾詣闕獻河清頌,不遇而歸。洪武三年(1370年),召修元史。洪武六年,修日歷,除翰林院編修。洪武七年,又修洪武正韻。不久,遷晉府右長史。卒于明太祖洪武九年,卒年63歲。他博通經(jīng)史。著有白云稿五卷,《四庫總目》又有春秋類編、秦漢文衡、元史補遺等,并行于世。
詩詞推薦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