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王撫軍座送客
于王撫軍座送客朗讀秋日凄且厲,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節(jié),登高餞將歸。
寒氣冒山澤,游云倏無依。
洲渚四緬邈,風(fēng)水互乖違。
瞻夕欣良宴,離言聿云悲。
晨鳥暮來還,懸車斂馀輝。
逝止判殊路,旋駕悵遲遲。
目送回舟遠(yuǎn),情隨萬化遺。
秋日凄且厲,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節(jié),登高餞將歸。 寒氣冒山澤,游云倏無依。 洲渚四緬邈,風(fēng)水互乖違。 瞻夕欣良宴,離言聿云悲。 晨鳥暮來還,懸車斂馀輝。 逝止判殊路,旋駕悵遲遲。 目送回舟遠(yuǎn),情隨萬化遺。
陶淵明 (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hào)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 陶淵明 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譯文注釋
譯文
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蕭肅,百草都已經(jīng)枯萎衰頹。
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餞別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肅肅的寒氣籠罩著山澗,游云飄忽不定無所依傍。
遙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縹緲的景象,風(fēng)向與水流的方向相違背。
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見這樣的盛筵,離別的話語使人感到傷悲。
早晨飛去的烏兒傍晚已經(jīng)飛回來了,太陽漸漸收斂起余下的光輝。
過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調(diào)轉(zhuǎn)我的車馬,無限惆悵地緩緩走在回去的路上。
眼看歸去的小船越行越遠(yuǎn),心情隨著萬物的變化而變化,緊緊相隨。
注釋
王撫軍:王弘,義熙十四年(418年),王弘以撫軍將軍監(jiān)江州、豫州之西陽、新蔡二郡諸軍事,任江州刺史??停褐糕椎侵椭x瞻。庾登之:原任西陽太守,此次征人為太子庶子、尚書左丞。謝瞻:原任相國從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經(jīng)得陽。
凄且厲:凄涼而且肅殺。
百卉(huì):百草。腓(féi):草木枯萎。
爰(yuán):于是。履(lǚ)霜節(jié):指九月。
餞(jiàn):設(shè)酒食送行。歸:將要離去之人,指庾登之、謝瞻。
冒:覆蓋。
倏(shū):忽然,疾速。
洲渚(zhǔ):水中陸地。緬(miǎn)邈(miǎo):遙遠(yuǎn)的樣子。
風(fēng)水互乖違:風(fēng)向與水流方向相反。乖違:違背,分離。
瞻(zhān)夕:傍晚。欣良宴:宴會(huì)中的氣氛令人高興。
離言:離別之辭。聿(yù):語助詞。
懸車:黃昏之前。斂余暉:夕陽漸收余光。
逝止:謂行者與留者留。判:判然,分別。
旋駕:回車。遲遲:緩慢的樣子。
回舟:歸去之舟。
萬化:宇宙自然之變化。遺(yí):遺落,消失。
創(chuàng)作背景
《于王撫軍座送客》約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深秋。這年,庾登之入京都,謝瞻赴豫章(今江西南昌),王弘在溢口(今九江市西)為他們設(shè)宴送別。陶淵明亦應(yīng)邀在座,此詩便是當(dāng)時(shí)所作。
詩詞推薦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dú)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jì)。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shí),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