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破訥沙二首
度破訥沙二首朗讀眼見風來沙旋移,經(jīng)年不省草生時。
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
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上戰(zhàn)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眼見風來沙旋移,經(jīng)年不省草生時。 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 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上戰(zhàn)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李益 (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
譯文注釋
譯文
在沙漠上風一吹,看那沙塵滿天飛旋,在這茫茫的沙磧上怕是永遠看不到草木生長了吧。不能說塞北沒有春天到來,但由于遍地風沙,不見青草,縱有春天到來,一切沒有變化,又從哪里看到春天呢?
在破訥沙漠上大雁正在飛翔,在鸊鵜泉上戰(zhàn)勝了敵軍的將士們剛剛歸來。一輪紅日從東南方的地平線上噴薄而出。在廣袤的平沙之上,行進的部隊蜿如游龍,戰(zhàn)士的盔甲銀鱗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閃閃。
注釋
破訥(nè)沙:系沙漠譯名,亦作“普納沙”(《新唐書·地理志七》)。
沙旋移:沙塵飛旋,沙丘移動。
不?。▁ǐng):謂未見過。唐杜甫《見王監(jiān)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詩之二:“黑鷹不省人間有,度海疑從北極來。”
莫言:不要說。一作“無端”。塞北:指長城以北,泛指中國北邊地區(qū)。到:一作“色”。
總有:雖然有;即使有。總,通“縱”。
沙頭:沙漠上。
鸊(bì)鵜(tí)泉:泉水名。唐時在豐州西受降城北(今內(nèi)蒙古河套西北部)。據(jù)說唐代豐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鵜泉號稱最大。
平明:猶黎明。天剛亮的時候。《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p>
磧(qì):水中沙堆,引申為沙漠。鐵衣:用鐵甲編成的戰(zhàn)衣。《樂府詩集.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創(chuàng)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邊塞詩人李益過陜西破訥沙漠時創(chuàng)作的。第一首詩是在一年春天李益在沙漠遇上了沙塵暴時寫下的。第二首詩則是為唐與回鶻交戰(zhàn)而作。唐憲宗元和初,回鶻曾以騎兵進犯,與鎮(zhèn)武節(jié)度使駐兵在此交戰(zhàn),詩主要是概括了這樣的歷史內(nèi)容。
詩詞推薦
花枝婭姹搖春風,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