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fēng)豪士歌
扶風(fēng)豪士歌朗讀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
我亦東奔向吳國,浮云四塞道路賒。
東方日出啼早鴉,城門人開掃落花。
梧桐楊柳拂金井,來醉扶風(fēng)豪士家。
扶風(fēng)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將軍勢,飲酒豈顧尚書期。
雕盤綺食會眾客,吳歌趙舞香風(fēng)吹。
原嘗春陵六國時,開心寫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報恩知是誰。
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
脫吾帽,向君笑。飲君酒,為君吟。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
洛陽 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天津 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 我亦東奔向吳國,浮云四塞道路賒。 東方日出啼早鴉,城門人開掃落花。 梧桐楊柳拂金井,來醉扶風(fēng)豪士家。 扶風(fēng)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將軍勢,飲酒豈顧尚書期。 雕盤綺食會眾客,吳歌趙舞香風(fēng)吹。 原嘗春陵六國時,開心寫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報恩知是誰。 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 脫吾帽,向君笑。飲君酒,為君吟。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 黃石 知我心。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李白 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譯文注釋
譯文
暮春三月飛沙揚,安史胡兒太猖狂,
城中百姓怨連天,哀號不絕斷肝腸。
天津橋下血成河,赤波嗚咽淚不干,
郊外白骨壘成山,南隱東南我奔遷。
豈料道路盡充塞,難壞淪落士一員。
直奔吳地避戰(zhàn)亂,旭日東升曙光顯,
驚起鳥雀噪一片,開門掃除喜漣漣。
梧桐初發(fā)柳絮飛,雕飾華麗美井欄。
好景如畫人歡暢,醉臥扶風(fēng)豪士衙。
天下奇士多直爽,與我意氣投又羨,
做人不以他人勢,情誼深重可移山。
香風(fēng)歡愉客心暖,好客鄉(xiāng)俗照膽肝。
忽想戰(zhàn)國養(yǎng)士人,原嘗春陵四先賢,
真誠待士美名揚,堂中食客人數(shù)千。
今日君效前人樣,禮賢下士情意長。
我撫長劍謝主忙,脫帽歡笑表衷腸。
飲君美酒歌一曲,來日報恩效張良。
注釋
胡沙:胡塵,指安祿山叛軍。飛胡沙:指洛陽陷入安祿山叛軍之手。
天津:橋名。天津橋,在縣北四里。隋大業(yè)元年初造此橋,以架洛水,田入纜維舟,皆以鐵鎖鉤連之。南北夾路,對起四樓,其樓為日月表勝之象。然洛水溢,浮橋壞,貞觀十四年更令石工累方石為腳?!稜栄拧贰盎?、斗之?為天漢之津”,故取名焉。故治在今洛陽西南洛水上。波赤血:流水為血色染紅,謂胡兵殺人之多。
“白骨”句:謂尸首遍地之意。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二月,安祿山攻陷洛陽,殺人如麻,骸骨成堆。
道路賒:道路長遠(yuǎn)。賒:遠(yuǎn)。
金井:井口有金屬之飾者。
“作人”句:作人,為人。辛延年《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diào)笑酒家胡。”此句反其意而用之,謂扶風(fēng)豪士為人不依仗權(quán)勢。
原嘗春陵:指戰(zhàn)國時四公子: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
“撫長劍”二句:詠自己才能非同一般。《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dāng)我哉?”
張良”二句:據(jù)《史記·留侯世家》,張良懷抱著向強(qiáng)秦復(fù)仇的志向,在沂水橋上遇見黃石公,接受了《太公兵法》一編。后來,他輔佐漢高祖劉邦,立下了不朽之功。天下大定后,他不貪戀富貴,自請引退,跟著赤松子去學(xué)仙。這里作者以張良自比,暗示自己的才智和抱負(fù)。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dāng)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年),時值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第二年。詩人在當(dāng)年春天奔往吳地,在一位被稱作“扶風(fēng)豪士”的人家里做客。李白當(dāng)時是避難而來,受到盛情款待,為了表示感謝,也借此抒懷,即席寫成此詩。
詩詞推薦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