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朗讀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棄疾 (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 辛棄疾 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譯文注釋
譯文
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fā)日增,好像故意欺負(fù)我。
我要乘風(fēng)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注釋
太常引:詞牌名。
呂叔潛:名大虬,生平事跡不詳,似為作者聲氣相應(yīng)的朋友。
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指月光?!稘h書》卷二十二《禮樂志》:“月穆穆以金波”。顏師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蘇軾《洞仙歌》詞:“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
飛鏡:飛天之明鏡,指月亮。甘子布《光賦》:“銀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圓上魄,飛鏡流明”。李白《把酒問月》詩:“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p>
姮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a href='http://m.zyglove.cn/huainanshi/' target='_blank'>淮南子·覽冥訓(xùn)》:“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高誘注說,她后來“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被白發(fā)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懷》“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fā)欺人故故生”詩意。
“斫去”三句:化用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對月》詩中“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句意。斫:砍。桂:桂樹。婆娑:樹影搖曳的樣子。《酉陽雜俎》載:“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遂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謫令伐樹?!?/p>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詞題可知,此詞當(dāng)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為贈友之作。當(dāng)時辛棄疾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蘇省南京市。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為了收復(fù)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都未被采納。所以只能以詩詞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愿。
詩詞推薦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