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三閭廟
過三閭廟朗讀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fēng)起,蕭蕭楓樹林。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fēng)起,蕭蕭楓樹林。
戴叔倫 (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lán)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譯文注釋
譯文
沅江湘江長流不盡,屈原悲憤似水深沉。
暮色茫茫,秋風(fēng)驟起江面,吹進楓林,聽的滿耳蕭蕭。
注釋
三閭(lǘ)廟:即屈原廟,因屈原曾任三閭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汨羅縣境。
沅(yuán)湘:指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兩條主要河流。
屈子怨何深:此處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屈原的怨恨好似沅(yuán)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樣。何深:多么地深。
“日暮”二句:此處化用屈原的《九歌》《招魂》中的詩句:“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曩鈿w來哀江南!”秋煙:一作“秋風(fēng)”。蕭蕭:風(fēng)吹樹木發(fā)出的響聲。
創(chuàng)作背景
三閭廟,是奉祀春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廟宇,根據(jù)《清一統(tǒng)志》記載,廟在長沙府湘陰縣北六十里(今汨羅縣境)。詩人經(jīng)過此地后,睹物思人,于是寫下了這首憑吊詩。
詩詞推薦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花枝婭姹搖春風(fēng),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fù)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shù)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