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薪行
負薪行朗讀夔州處女發(fā)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家。
更遭喪亂嫁不售,一生抱恨長咨嗟。
土風(fēng)坐男使女立,應(yīng)當門戶女出入。
十猶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yīng)供給。
至老雙鬟只垂頸,野花山葉銀釵并。
筋力登危集市門,死生射利兼鹽井。
面妝首飾雜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夔州處女發(fā)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家。 更遭喪亂嫁不售,一生抱恨長咨嗟。 土風(fēng)坐男使女立,應(yīng)當門戶女出入。 十猶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yīng)供給。 至老雙鬟只垂頸,野花山葉銀釵并。 筋力登危集市門,死生射利兼鹽井。 面妝首飾雜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杜甫 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 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 杜甫 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 杜甫 草堂紀念。
譯文注釋
譯文
夔州的處女頭發(fā)都已經(jīng)斑白了,四五十歲了還沒有丈夫。
遭遇了喪亂更嫁不出去,一輩子只能留著遺憾而悲嘆。
當?shù)氐娘L(fēng)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男的在屋里當家,女的出入操勞。
女子背著柴火回來是極為常見的,賣出去的錢要供給一家生活和繳納稅務(wù)。
到老了仍然是雙鬟垂到頸部的處女打扮,野花同銀釵一起戴在頭上。
竭盡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場賣柴,為了謀取小利不顧生死,還要去鹽井運鹽。
她們終年勞累,面帶淚痕,衣單體寒,困居在偏僻的山腳下。
如果說巫山一帶的婦女天生粗丑,那么是不可能有王昭君的。
注釋
半華:斑白,見得是老處女。四十五十:是說有的四十歲,有的五十歲。
嫁不售:即嫁不出去。
土風(fēng):當?shù)仫L(fēng)俗習(xí)慣。重男輕女,故男坐女立。此以下四句是統(tǒng)說一般婦女們,不專指未嫁的老處女。
“應(yīng)”:一作“男”,“應(yīng)當門戶”:一作“應(yīng)門當戶”。下即寫婦女出入操勞的事情。
十猶八九:即十有八九,見得極普遍。應(yīng)供給:供給一家生活及繳納苛捐雜稅。
此以下四句:復(fù)承前處女而言,因未嫁,故猶結(jié)雙鬟(這是處女的標志);因窮,故野花山葉與銀釵并插。
登危:是說登高山去打柴。集市門:入市賣柴。
死生射利:不顧死生的去掙點錢。負薪之外,又負鹽,所以說兼鹽井。
石根:猶山根。
巫山:在長江邊巫山縣(今重慶巫山)境,屬夔州。昭君:王嬙字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后嫁匈奴。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暮春,杜甫游云安(今重慶市云陽縣)到夔州(治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這首詩大概是杜甫到夔州后不久所作。杜甫在夔州看到下層勞動人民的困苦生活和土風(fēng)民俗,感慨萬千,寫下了《負薪行》。
詩詞推薦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yīng)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