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過鄭七山齋
夏日過鄭七山齋朗讀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 薜蘿山徑入,荷芰水亭開。 日氣含殘雨,云陰送晚雷。 洛陽 鐘鼓至,車馬系遲回。
杜審言 (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譯文注釋
譯文
我們都有喜愛酒的嗜好,我就找到你的山中別墅來。
薜荔女蘿伸向山上的的小徑,荷花菱花開在水亭的周圍。
太陽尤散發(fā)著的熱氣含著殘雨,陰云傳送看黃昏的雷聲。
洛陽城里報暮的鐘、鼓之聲清晰地傳來,但車馬仍然拴著,遲遲沒有起程。
注釋
過:訪,探望。鄭七:杜審言的好友。山齋:山中別墅。
樽(zūn)中好(hào):喜愛杯中之物。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言:句首助詞,無義,湊足音節(jié)。谷口:漢代縣名,在今陜西禮泉縣東。據皇甫謐《高士傳》記載,漢代有一個叫鄭璞的人,家住谷口,躬耕壟畝,避世隱居,恬淡靜默。成帝之舅大將軍王鳳以禮聘他出山,他也不屈就。當時人們佩服他的清高,名振京師。杜審言因友人姓鄭,就以谷口借指友人的山齋,用鄭璞的清高,比喻友人的高潔。
薜(bì):薜荔,木本植物,又名末蓮、木饅頭,莖蔓生,花小,果實形似蓮房。蘿:女蘿:地衣類植物,即松蘿,常寄生松樹上,絲狀,蔓延下垂。晉后多以薜蘿指隱士的服裝。此用以贊美鄭七歸隱之志。
芰(jì):菱角,兩角者為菱,四角者為芰。屈原《離騷》中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之句,后用芰荷指隱者的服裝,比喻生活高潔。此用其意,贊賞友人。
日氣:日光散發(fā)的熱氣。
洛陽:唐代東都。鐘鼓:古代有黃昏時擊鼓、撞鐘以報時的風尚。此指時近傍晚。
系(xì):拴縛。遲回:遲疑,徘徊。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約作于高宗上元年間(674~676),杜審言任洛陽丞時。鄭七的山齋在洛陽附近。詩人與鄭七既是文友,又是酒友,故于夏日造訪,過山徑,開水亭,在雨后麗日、云陰晚涼的清爽氣氛中,文酒相樂,流連忘返。因此詩人用明朗爽快的筆調描寫了這一過程。
詩詞推薦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獨晚開。應為花神無意管,故煩我輩著詩催。
繁英未怕隨清角,疏影誰憐蘸綠杯。珍重南鄰諸酒伴,又尋江路覓香來。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花枝婭姹搖春風,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