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網

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的寫法


千里江山圖介紹

《千里江山圖》

  • 作者:王希孟
  • 創(chuàng)作年代:北宋
  • 規(guī)格:縱51.5×1191.5cm
  • 材質:絹本設色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圖》卷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青綠山水作品。

此圖以一匹整絹的長卷形式,表現(xiàn)了綿亙山勢,幽巖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水村野市,漁船游艇,橋梁水車,茅蓬樓閣,以及捕魚、游賞、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動。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氣象萬千,壯麗恢弘。山間高崖飛瀑,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各依地勢、環(huán)境而設,與山川湖泊相輝映。此卷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xiàn)出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杰構。

從此卷所描繪的景物看,系以南方清麗秀潤的山水為主體,在部分山巒的表現(xiàn)上加進了一些北方山水的特征,可謂集南北山水于一體的精心之作。從畫面表現(xiàn)的建筑形式以及江南水鄉(xiāng)的生活場景、生產勞作使用的工具等方面看,畫家對江南地區(qū)有著較為深刻的了解,其藝術創(chuàng)作當來源于生活。

此圖無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標簽題為王希孟作。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蔡跋曰:“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shù)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鈐“緝熙殿寶”“乾隆御覽之寶”等印二十八方。經宋代蔡京、內府,元代溥光,清內府等收藏,《石渠寶笈初編》等著錄。

王希孟,北宋畫家,生卒年代不詳。十多歲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趙佶時系圖畫院學生,后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獨具:“其性可教”,于是親授其法。經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后,藝精進,畫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見?;兆谡腿?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于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杰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此外再沒有關于他的記述,不久英年早逝。

畫家在構圖上充分利用傳統(tǒng)的長卷形式所具有的多點透視之特點,在十余米的巨幅長卷中將景物大致分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體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各部分之間或以長橋相連,或以流水溝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巧妙地連成一體,達到了步移景異的藝術效果。高遠、深遠、平遠多種構圖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畫面跌宕起伏,富有強烈的韻律感,引人入勝。 《千里江山圖》卷在設色和用筆上繼承了傳統(tǒng)的“青綠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顏料,敷色夸張,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被稱為“青綠山水”。此種表現(xiàn)方法是我國山水畫技法中發(fā)展較早的一種,在隋唐時期如展子虔、李思訓、李昭道等許多畫家均擅長青綠山水畫。縱觀宋代畫壇,雖然也有一些畫家用此法創(chuàng)作,但從目前存世作品看,尚無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圖》卷。王希孟在繼承前法的基礎上,表現(xiàn)出更趨細膩的畫風,體現(xiàn)了北宋院畫工整嚴謹?shù)臅r代風格。此圖用筆精當,一點一畫均無敗筆。人物雖細小如豆,卻動態(tài)鮮明。微波水紋均一筆筆畫出,漁舟游船蕩曳其間,使畫面平添動感。綜觀全幅,又不失雄闊的境界和恢宏的氣勢,遠觀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畫家于單調的藍綠色中求變化,雖然以青綠為主色調,但在施色時注重手法的變化,色彩或渾厚,或輕盈,間以赭色為襯,使畫面層次分明,色如寶石,光彩奪目。元代著名書法家溥光對此卷推崇備至,在卷后題跋中贊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贝苏摽芍^公允之見。

畫中描寫崗巒起伏的群山和煙波浩淼的江湖。依山臨水,布置以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并穿插捕魚、駛船、行路、趕腳、游玩等人物活動。形像精細,刻畫入微,人物雖細小如豆,而意態(tài)栩栩如生,飛鳥雖輕輕一點,卻具翱翔之勢。山石皴法以披麻與斧劈相結合,綜合了南、北兩派的特長。設色繼承了唐以來的青綠畫法,于單純統(tǒng)一的藍綠色調中求變化。用赭色為襯托,使石青,石綠顏色在對比中更加鮮亮奪目。整個畫面雄渾壯闊,氣勢磅礴,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將自然山水,描繪得如錦似繡,分外秀麗壯美,是一幅既寫實又富理想的山水畫作品,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少見的巨制。卷后有當時蔡京的題跋,證明此畫是真跡無疑。

《千里江山圖》絹本大手卷,青綠設色。畫面上江水浩蕩,浩渺天際,應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聳,巖斷崖,卻是北方山景。構圖上充分運用“平遠”、“高遠”、“深遠”的結合,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嶺,崗阜幽壑,飛瀑激流,樹叢竹林以及人類的創(chuàng)造:亭臺水榭,寺觀莊院,舟楫亭橋,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難以計數(shù)、各行其是的眾人,是那么的繁復而又融洽。全圖刻畫工細,水面滿勾峰頭紋,無一筆懈怠。眾物皆合比例、透視,布置合理。而山石則以大青綠設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鋪底,然后上石青石綠,層層疊加。石青石綠是礦物顏料,本來覆蓋性就很強,經層層疊加,質感凝重,與整幅畫的墨青、墨綠基調渾然一體,鮮艷而不媚俗。雖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樣勾金線,卻依然感覺滿幅富麗堂皇,這也就是此圖較之前唐的青綠山水更趨成熟之處。

詞語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