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網(wǎng)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的寫法


溪山行旅圖介紹

溪山行旅圖

  • 作者:范寬
  • 創(chuàng)作年代:北宋
  • 規(guī)格:103.3×206.3cm
  • 材質(zhì):絹本墨筆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溪山行旅圖》是五代末宋初山水畫家范寬的代表作品,明董其昌評此畫為“宋畫第一”。

《溪山行旅圖》繪巨峰聳立,下不見底,山澗中一線飛瀑直瀉而下,山下巨石突兀,溪水潺潺,叢林茂密,樓閣隱約可見,山路上走來一行毛驢馱隊,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構(gòu)圖于飽滿中見出空靈 ,山石樹木勾勒嚴(yán)整 ,以雨點皴表現(xiàn)山石的肌理效果,得其形貌質(zhì)感。米芾對范寬的繪畫風(fēng)格曾有描述:“范寬山水叢叢如恒岱,遠(yuǎn)山多正面,折落有勢。山頂好作密林,水際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虛,水若有聲。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無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勢雖雄偉,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p>

范寬(950—1032),北宋畫家。又名中正,字中立。陜西華原(今陜西銅川耀州區(qū))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初學(xué)李成,后感悟“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太華,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于水邊置大石巨巖,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此畫采用高遠(yuǎn)構(gòu)圖,在畫幅的主要位置迎面崛起一座巍峨的山峰,造成一種“振人心弦,奪人魂魄”的心理效應(yīng)。徐悲鴻曾高度評價這幅畫“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二,吾所最傾倒者,則為范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幀,而一山頭,幾占全幅面積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徐悲鴻盛贊其獨特章法所帶來的效應(yīng),此法構(gòu)圖古所未有。右側(cè)山石間縫深處,一線清泉宛轉(zhuǎn)而下,給整個畫面帶來清新的生機,不息的活力。遠(yuǎn)景與近景之間的巧妙留白,既給人云霧曼妙之感,又有咫尺千里之妙;中景巨石林立,各色石樹山溪,與瀑布呼應(yīng),古道蜿蜒,商旅往來,殿閣掩于林中,諸多景物的精心有序刻畫再掀精彩高潮,尤其是眾商旅如從畫外走入,如聞駝鈴與吆喝聲,映著瀑布水聲使寂靜的山林活躍起來。小小的駝隊更對比出大山之雄奇;近景如鑄鐵樣巨石刻畫,使整體和諧而統(tǒng)一,通幅有穩(wěn)如泰山之感,極賞心悅目。整幅畫面的經(jīng)營位置,匠心獨運,有主有次,環(huán)環(huán)相扣,無一多余之筆,巧妙之至,無與倫比。立此畫前,無不感嘆自然之雄奇、博大、精妙。

《溪山行旅圖》所表現(xiàn)的雄闊壯美的境界除了獨到的經(jīng)營位置所至,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筆墨皴法的與眾不同。古人評其用筆多為“搶筆”“人屋皆質(zhì)”?!皳尮P”在書法藝術(shù)上指用筆由蹲而斜向上急出?!叭宋萁再|(zhì)”,古人也追求物體體積感,質(zhì)感。稱其畫為 “鐵屋石人”,正應(yīng)了謝赫“六法論”中“骨法用筆”,范寬把骨法用筆演繹到極致。元代湯垕星《畫鑒》評:“宋世山水超絕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寬三人而已?!薄岸吹蒙街駳猓畛傻蒙街w貌,范寬得山之骨法?!狈秾捰眯劢〉墓P力勾勒出山的輪廓和石紋脈絡(luò),并用堅勁沉雄的中鋒雨點皴,塑出山石巖體的向背和質(zhì)量感。在輪廓內(nèi)側(cè)加皴筆時,沿邊留出少許空白,表現(xiàn)“高光面”,以表現(xiàn)山石凹凸起伏,一致的點皴使豐富繁雜的畫面呈現(xiàn)秩序感,精確地刻畫出北方山石如鐵打鋼鑄的風(fēng)骨。

范寬的作品之所以給人如此之深的印象,究其根本與他的作畫方法和原則密不可分。范寬師李成等名家,具有雄厚的傳統(tǒng)山水畫功底。米芾曾評“山頂好作密林,自此趨枯老,水際作突兀大石,四面峻厚?!边@明顯繼承荊浩與關(guān)仝風(fēng)格。范寬中年提出:“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庇谑欠秾捝崞渑f習(xí),隱居終南、太行山中。“常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其趣。雖雪月之際,亦徘徊凝覽,以發(fā)思慮?!薄坝[其云煙慘淡,風(fēng)月陰霽難狀之景,默與神遇。寄于筆端之間,則千巖萬壑,恍然如行山陰道中,雖盛暑中,凜凜然使人欲挾也?!?/p>

此卷在畫幅右下角草叢間,有“范寬”二字款,另有董其昌“北宋范仲立溪山行旅圖”題字,經(jīng)清內(nèi)府收藏,《石渠實笈初編》著錄。

詞語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