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漢語拼音:Zhu Yunming;1460~1526),明代文學家、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弘治五年(1492)舉人,后任廣東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不久因病辭官。
祝允明小楷學鐘繇、王羲之,狂草學懷素、黃庭堅,并能出入變化,自成面目。為人疏狂放誕,愛作新奇之論。他的詩歌時常流露一種疏狂玩世的情緒,同時也每每發(fā)泄自己仕途不順遂的內心激憤。詩歌特點是能直抒胸臆,惟意所之,揮灑淋漓,詩風自然。也寫有一些辭采繁縟的言情詩,但趣味不高。他的散文和筆記小說,筆調輕俊流暢,愛寫委巷之談、怪誕之事。所著除《懷星堂集》30卷外,尚有《蘇材小纂》6卷、《祝子罪知》7卷、《浮物》1卷、《野記》4卷、《前聞記》1卷、《志怪錄》5卷、《讀書筆記》1卷。
祝允明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風騷,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書法三大家”(另兩人為文征明和王寵)之一。其書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頫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fā)展為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祝允明雖無名畫,但也能畫畫,唯很少動筆,傳世之作更少。祝允明尚有《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并編有《興寧縣志》。祝枝山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節(jié)。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于助人的形象出現(xiàn)于《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
《名山藏》說:“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鼻宕旌透杜R池心解》認為:“祝京兆大草深得右軍神理,而時露傖氣;小草則頓宕純和,行間茂密,亦復豐致蕭遠,庶幾媲美褚(遂良)公?!?/p>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祝允明,字希哲,長洲人。祖顯,正統(tǒng)四年進士。內侍傳旨試能文者四人,顯與焉,入掖門,知欲令教小內豎也,不試而出。由給事中歷山西參政。并有聲。允明以弘治五年舉于鄉(xiāng),久之不第,授廣東興寧知縣。捕戮盜魁三十余,邑以無警。稍遷應天通判,謝病歸。嘉靖五年卒。
《家藏集》卷五十一《跋祝生文稿》:“允明年七八歲時,其大父參政公一日適為文成請客書之,予時亦在坐,見生侍案旁,嘿然竟日,竊異之。因指文中難字以問,無弗識者,益奇之,且料其他日必能事此也?!?/p>
陸粲《祝先生墓志銘》稱:“先生少穎敏,五歲作徑尺字?!艢q能詩,有奇語。”
祝允明的書藝思想以“神采”為最終歸宿。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他認為必須“性”、“功”并重?!靶浴笔侵溉说木瘢肮Α笔侵笗▌?chuàng)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認為只有功力而無精神境界,神采就沒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沒有表達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實在地顯露。兩者不可缺一,必須兼?zhèn)洹K褪沁@樣辯證地揭示了這一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對于“功”,祝允明認為只有在向前人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對時人不愿好好學習傳統(tǒng)而把這稱為“奴書”的說法很憤慨。特地寫下了《奴書訂》予以反駁。在這一點上,他晚年在《書述》中還批評了他的岳父李應禎。他強調必須“沿晉游唐”,這是源于他對書法史的深入認識。他認為書理極于張芝、王羲之、鐘繇、索靖,后人只是在遵循他們的法則,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變。他認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當時人的法則來寫;宋初還不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處,而后便大變傳統(tǒng),古法遭到敗壞,大多流為惡怪。到元代方有趙孟頫扭轉時風,復歸晉唐,但終因個性不強未免有“奴書”的遺憾。所以要知書法的本來必須向晉唐學習。在學習和熟悉了傳統(tǒng)后,其技法必須有獨到之處,這是祝允明對“功”的進一步要求。他在《評書》中說自己不屑于步鐘、索、羲、獻的后塵,而要學習項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開創(chuàng)自己。因此他既反對時人對傳統(tǒng)的忽視,又強調不能真的成為“奴書”。
祝允明的草書《嵇康酒會詩樂》:哉苑中游,周覽無窮已。百卉吐芳華,崇臺邈高峙。林木紛交錯,玄池戲魴鯉。輕丸斃翔禽,纖綸出鱗鮪。坐中發(fā)美贊,異氣同音軌。臨川獻清酤,微歌發(fā)皓齒。素琴揮雅操,清聲隨風起。斯會豈不樂,恨無東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
祝允明書法嬌邁翻騰,卻不劍拔駑張。大起大落之間,只覺有古雅恢弘之氣,無寒儉窘迫之容。章法參差錯落,上下左右呼應顧盼連成一氣,行距字距不甚清晰,細看卻又中心分明。只有爐火純青的書壇巨匠,才能達到如此高妙的化境。
Copyright ? mingxi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優(yōu)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復制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請以各學校實際情況為主!內容侵權或錯誤投訴:841539661@qq.com 工信部備案號:浙ICP備200197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