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元諸暨楓橋(今浙江紹興)人。泰定四年(1327)進士。他為官勤政愛民,狷直忤物,為人寬厚;與時齟齬,遂肆力文辭,其于文學、史學、書畫藝術皆有成就,尤以樂府擅名,號鐵崖體,在元季文壇獨領風騷40余年。傳世著作有《春秋合題著說》、《史義拾遺》、《復古詩集》、《麗則遺音》、《東維子文集》、《鐵崖古樂府》等。主要書法作品:《沈生樂府序》、《楊維楨行書1》、《楊維楨行書2》、《城南唱和詩卷》、《真鏡庵募緣疏卷》、《題鄒復雷春消息卷》、《張氏通波阡表卷》、《游仙唱和詩冊》等。
楊氏一族原居楓橋,祖上由紹興遷來,楊維楨曾祖楊文修,字中理,乃宋代名醫(yī),人稱楊佛子,著有《醫(yī)衍》、《地理撥沙圖》。兄弟三人,楊維楨居中,之所以號鐵崖,因其父楊宏在鐵巖山麓筑樓,紅樓植梅百株,樓上藏書萬卷,并將梯子撤去,令其與從兄楊維翰(1294—1351,字子固,號方塘,元末畫家)專心攻讀,每天用轆皿傳食,苦讀五年,時人稱其為“楊鐵崖”,因擅吹鐵笛,自號鐵笛道人。楊維楨自幼穎悟,能“日記文章千言”,黽勉讀書,為增見識,少時又游學甬東。泰定四年(1327)中進士,任天臺縣尹,因依法懲治作惡縣吏,遭奸吏報復被黜。繼任職錢清鹽場司令,因請求減輕鹽稅不允,決意投印去官,方獲準減額三千,但以忤上故,十年不獲升遷。元修遼、金、宋三史,他作“正統(tǒng)辯”千言,總纂官歐陽玄贊嘆:“百年后,公論定于此矣”。后調任江西儒學提舉,因交通受阻,未成行。元末農民起義爆發(fā),楊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屢召不赴,后以冒犯丞相達識帖木兒而徙居松江(今屬上海市),與張堰楊謙、廊下陸居仁、呂巷呂良佐等交往甚深,吟詠唱和,詩賦相樂。呂良佐倡設“應奎文會”,他為主評,與天下文人墨客切磋詩文,一時天下學士慕名前來赴會者,不可勝計。他又周游山水,頭戴華陽巾,身披羽衣,坐于船上吹笛,或呼侍兒唱歌,酒酣以后,婆娑起舞,以為神仙中人。明太祖召征他纂修《禮樂》及《元史》,他以年邁為辭,作《老客婦謠》一首,表其不仕兩朝之志。明太祖強之再三,賜安車進京,僅留京百余日,待修纂敘例方定,即請歸,抵家不久即逝。為官勤政愛民,狷直忤物,多才藝,與陸居仁、錢惟善被稱為“元末三高士”。
楊維楨在詩、文、戲曲方面均有建樹,其詩文清秀雋逸,別具一格,歷來對他評價很高。他是元代詩壇領袖,因“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在元末文壇獨領風騷40余年。他長于樂府詩,多以史事及神話傳說為題材。其詩好比興迭出,奇想聯(lián)翩,縱橫奇詭,眩人耳目,在明初有“文妖”之譏。但也不乏現實主義詩作,所創(chuàng)《西湖竹枝詞》通俗清新,和者眾多。他著述等身,行于世的有《春秋合題著說》、《史義拾遺》、《復古詩集》、《麗則遺音》、《東維子集》、《鐵崖古樂府》等近二十種。楊維楨于音樂的造詣也極深,特別是善吹鐵笛,其“鐵笛道人”的別號即因此而來。
工行、草書,書風炯異于時人。楊維楨書法取法高古,來源于漢晉,風格剛勁,成就很高,特別是對索靖的章草很有領悟,而且能將章草、隸書、行書的筆意熔于一爐,并加以發(fā)揮。他反對摹擬,主張不工而工。他認為“摹擬愈逼,而去古愈遠”,主張詩品、畫品、書品與人品作統(tǒng)一觀,認為書品無異于人品。其作品粗頭亂服,不假雕飾,常以真、行、草相互夾雜,并以臥筆側鋒作橫、捺筆畫的章草波磔;結字欹側多變、長短參差、大小懸殊;章法則字距大于行距,在貌似零亂錯落中,凸顯其跳蕩激越的節(jié)奏旋律。楊維楨的傳世墨跡約十余件,且都是五十歲后所書,故無法探求到他早年時學書的來龍去脈,但從其楷、行草諸體具備的遺作中來看,可其功力深厚,其書由詔追溯漢魏兩晉,融合了漢隸、章草的古拙筆意,又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風韻和歐字勁峭的方筆,再結合自己強烈的藝術個性,最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狷狂不羈的獨特風格,與趙孟頫平和、資媚、秀美、曲雅的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因其書不合常規(guī),超逸放軼,劉璋在《書畫史》中評曰:“廉夫行草書雖未合格,然自清勁可喜?!眳菍挕掇宋碳也貢穭t稱其書如“大將班師,三軍奏凱,破斧缺箋,倒載而歸。廉夫書或似之?!毙煊胸懸喾Q:“鐵崖狂怪不經,而步履自高?!?/p>
Copyright ? mingxi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優(yōu)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復制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請以各學校實際情況為主!內容侵權或錯誤投訴:841539661@qq.com 工信部備案號:浙ICP備20019715號